新课程,新思路,新导向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6781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新思路,新导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新思路,新导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新思路,新导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新思路,新导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新思路,新导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新思路,新导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新思路,新导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新思路,新导向关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课题实践中的若干问题的创构与指导浙江省常山县一中 郑利福、邹志英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致使新课程发展的内质性问题已成为众多教师的高度关注和共同探讨的旨趣。研究性学习活动关于学生课题研究中的“活动目标的定位设计”, “过程中的动性展示”, “活动状态的调适”和“获得成果的价值判断”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等问题已是搞好本课程教与学的方向性问题。行文借助一线实践经验,对此试刀剖析,以求大家看清该课程的“血脉结构”,建构起能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的新思路、新导向,确立起学生在实际课题研究时,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有效指导策略和经验性提示,不断把本课程推向有

2、序性和常态化的平台,使其在新课程空间里不断演绎出炫烂的教学金果。关关键词键词: :活动目标设计 动性展示过程 活动状态控制 成果价值判断一、关于学生课题一、关于学生课题“活动目标活动目标”的创新设计的创新设计我们知道,学生课题实践重在活动,活动必须以目标为靶向。可以说,建立在目标(方案或计划)上的活动,才是有的放矢的活动, ;才是有益有效的活动。因此,活动目标的设计,是课题实施初始阶段最重要的环节。当课题组学生确定了研究的问题后,针对自己的课题首先就会有意识地去形成目标建构思想,制定出最容易实现的目标,而后才会比较细致地去设计课题背景下的主旨目标、活动目标以及具体操作目标。例如,我校科学实验类

3、课题同种花卉不同高度的生长影响研究 ,它的目标是这样设计的:目标类别具体目标内容设计主旨目标探究出同种花卉在不同高度环境下栽培的各种影响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实践样本花卉;确定好栽培高度;跟踪记录影响花卉生长的各种情况具体操作目标观察花大小,花瓣数,色泽等:观察叶一一形状,含水量,展开度;观察植株变化高矮,株型,分枝情况1可以看出,本课题活动目标的设计具有两大新意。一为目标“定向新” ,二为内容“到位新” 。所谓“定向新”是指在主旨目标下能清楚地将活动的具体操作内容严格地框定在范围内,得到了明确地方向性效应;所谓的“到位新”是指在主旨目标意义下细化出动作的点位指示,为学生课题作业明辨思路,从而顺利

4、地投入研究活动。所以,这样设计不但有利于教师紧随目标对学生进行到位而科学地指导,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清晰地把握好课题研究的方向。二、关于学生课题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二、关于学生课题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动性展示动性展示”大家知道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全面的探究过程,获得相应的活动成果。不难明白,过程中的“动性内容”直接影响着结果,可以推得:“动”的内容,决定着“动”的形式, “动”的次数、 “动”的效果以及“动”的终端结果等。从教师层面分析,应对学生作“动性展示”的全面指导和细节点化,促进学生活动有效,至于得到理想的效果。从学生角度分析,他是“动”的主要对象

5、,如何根据“动”内容,拟定相应的活动“量”和力度,围绕效果预定好的目标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顺利地达到课题活动的终端。以上综合分析得到:学生“动性展示”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得到理想的活动结果,因此,从教与学的共性上看,对于学生课题研究活动时,定位好“动性展示”是非常重要的“导学”环节,更是学生成功课题研究的建设性工程。下表是本人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得出的有关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定性展示的次数定位及相关动性元素的预定效果的拟定,尽供参考。课题类型动性内容理论次数实际次数活动效果预定活动终端结果调查类问卷3-52记录好调查结果,拿到问卷答案统计较准确的结论,对结果进行数据处理访谈32记录、录

6、音、照片、视频结果与主要图片文献查阅5-104摘各篇文献要点,对文献观点的比较写成文献综述调查研究类实地考察21图片,数据,采访等考察结果及分析2实验准备4-62准备好实验所用的全部材料必备器材,材料选定实验21变量定位,完成相关实验得到实验数据、结论科学实验类 现象分析,数据处理253利用所学,合理分析,选好处理方法,并进行描述分析综合现象,写明处理结果各种设计242建构设计思路,对所设计进行论证设计案成文制作模型(作品)21制作材料与工具的选定,清楚制作过程。物化作品(模型)项目设计类拟写说明书等21描述说明项,拟写草稿形成完整的说明书1表中“动性内容”的定位及其分析按不同课题类型确定出动

7、作性的内容,这些内容里蕴含着相应类别课题的“命脉”性的活动作业。它的定位几乎是各类课题一定要经历的研究过程,尽管本表所列不够完善,但却是重要的条目定位,如学生能按表列逐项去开展有效地活动,那活动的效果值是很理想的,终端的结果也是如意的。所以,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导学”和“导动”时,最好围绕着这些“动性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进行实践指导,拟定出切合内容实际的研究方案,进而用具体的行动去完成它。2表中动性展示常数的确定及论证我们知道,要完成课题研究,得出相应结果,没有活动的“量变”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每一项活动必须完成多少次操作(探究行动 ),才能获得活 动结果,它的合理性,理论数和实际数是需要长期

8、的实践证明的。但经验告诉我们:常态情况下都是理论数大于实际数,那是因为学生针对“动性内容”项进行实际操作时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出现探究受阻现象,故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去完成实质性的研究行动。3活动效果的“正” “反”现象3每一活动最终都会获得一种结果,这就是活动效果,但有“正效果”和“反效果”之分,所谓“正效果”就是完全实现原定目标里的正确的定向效果,可以说,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各种内容的行动中多获得“正效果” 。所谓“反效果”就是伪目标或偏移目标的一种不理想效果,在平时课题研究中,经常会出现“反效果”现象,但不可说这不正常。例如:问卷调查的活动内容,它的目

9、标是得到70有效卷以及卷中各题答案的总统计情况。此时,就有两种活动效果现象产生。一种是有 70以上有效卷,并有明确答案结果的可以经过数据处理的“正效果” 。另一种是低于 70有效卷,且答案结果均等的处理后难下判断的“反效果” 。总之,从表头看越跟活动终端结果靠近的就是“正效果” ,反之,就是“反效果” 。由此,可以提示我们一线教师:在学生课题活动时,不但要重视和赞扬“正效果”的获得,而且更应关注学生得到的“反效果” ,并应对此加以悉心指导,通过“逆向活动”和“补加活动”等手段,使其变“反”为“正” 。三、对于学生获得的活动成果的价值判断三、对于学生获得的活动成果的价值判断不同的课题类型,决定着

10、不同的活动内容,但活动的过程却有一定的相似,始终从“目标动性作业结果”模式出现,可以知道,成果是活动的有效性结果,它必须通过一定的活动量变而获得,其表现形式一般有“文字性结论” 、 “数字性数据” 、 “模型作品” 、 “叙述作品”等等,所获得的成果必须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信度越高,课题成果越有价值。成果名称成果表现形式投入活动量(大、小)成果可信度(高、低)主要课题类题文献综述概括性结论小低中调查类调查结果推论,判断大中调查类访谈结论文字性结论中中高调查类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大高实验类考察效果综合评价中中调查类作品模型成型实物大高项目类说明书等文字性条目小中高项目类上表昭示对于学生课题活动成果的

11、表项元素之间显示出相对独立性,如表只是成果获4得后的对应表达,横向之间毫无因果联系,只能作为纵向分类判断,它提供给教师的是:学生成果表达的准确性,投入活动量的参考标准,成果信度的衡量等。同时,它对学生课题活动具有现实地指导意义,指导学生应该获得怎样的成果,用什么形式去表达成果,又指导学生明确对应于成果的应当付出的活动量,以便少走弯路。四、关于四、关于“目标目标过程过程结论结论”之间辩证关系的再认识之间辩证关系的再认识主观全控设计段 客观半控操作段 主观难测、客观变化段以上图示表明:1拟定活动目标应凸现学生的主观全控状态。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说唯一能全面展示学生个体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大胆创

12、新的就是他们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可以建构起理想宏大的目标,可以拟定明确性很高的目标,还可以写一个变化性大的目标,总之目标能否实现是否可行,他们全然不顾,也很难预料,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他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所作出第一项愉快自主的表达,虽不够理性,但很开心。2实施过程中全面显现出学生对于操作的半控状态。如果说拟定目标可以是纯主观理论的,那么过程实施就是准客观的实践。然而,实践是社会性的,尽管中学生课题研究时所涉及社会面不大,但从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看,需要接触的人和事也是不少的。因此推得,在课题实施时必定会受到50左右的外界因素影响,甚至很客观地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可控局面。可以说学生在完成课题时

13、,一定得经历这客观的半控状态,这也正是该课程“重过程” “重体验”两大特征的具体表现。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能把“半控状态”逐渐通过努力工作转换为“自控状况”时,就会得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可喜的结论。3获得结论、成果彰显了学生实践的效果状态和价值形成。什么样的实践效果就有什么样相应的结论。各种活动后得到的结果制约着结论的可信度和价值。应当说,学生在研究目的意义证实、证 伪拟定目标获 得 结 论、 成 果过程 实施为了产生效果性连接来自针对定向性连接5性学习课题活动时,随着过程实施的力度到位和效果到位,必定会得到理想的结论或成果的。一般说,获得怎样的结论或成果在课题活动的中期阶段可以推测到了,到活

14、动的后期就越来越明显了。因此,教师(包括指导老师)必须狠抓学生的中、后期课题活动管理,去进行合理和科学地指导,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各活动阶段里所含的成果及其价值。(请按下表提示学生)。促使他们建构起课题研究活动的价值观,理性地将获得的效果结论和物化成果运用到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中,全方位地去体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功! 综上所述,本人尽就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中学生课题研究活动时几个重要问题致于形与意上的创构,并先从理论上去理解和分析,再从实践上形成教学的指导,力从“维新”的角度大胆而毫不保留地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想通过对“新课程”全方位内容的理解和亲身参与“新课程”的直接教学指导实践,形成实施新课程的

15、有价值的出发点,得到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模式,促进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发展。本文立论于平时的教学指导,成思于课程各环节活动的点滴体会,自感表述纲目有乱,诚望同行不吝赐教,不胜感激。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2吴建东, 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南海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3刘宝剑, 中学课题化综合实践活动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4时龙, 教育科学研究(月刊),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2008年第155160期。5顾明远, 教师教育研究(双月刊), 教师教育研究编辑部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90102期。6.陈贵, 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宝库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7周明星, 教育创新途径与趋势 ,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活动阶段成果、结论显性成果、结论判断成果价值前期无显性最理想化理论价值中期半显性最过程化过程价值后期显性最真实化应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