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6531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5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改革中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这就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理解新课程理念,认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地理课程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优化教学设计,尤其注重教学环节,教法,学法的设计,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教师要加强高中地理教学研究,提高教研水平,推动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顺利展开和不断发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面我就以锋与

2、天气为例,来探讨高中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转变。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理解新课程理念,确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和质量观课程理念是课程实施的行动指南。新课程改革不重复过去“争抢时间” 、 “题海战术”的老路,而是向理念要效果,向理念要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秉承以下基本理念:(一)教学应注重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参与,有利于学生的经验建构,有利于问题的探究解决。课堂教学上注意与学生的沟通,还可以从沟通中发现新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二)教学应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新课程教学强调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是提供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提

3、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使学生能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增强自我力量的意识和创造精神,最终在研究、探索中得出结论。(三)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过去那种只关注几个尖子生的所谓“精英式教育”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我们更需要与现代化要求向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就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育一线的教师要“以生为本” ,以每一个学生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四)教学要做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教学是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而这种开放、

4、动态的对话和交流过程,就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教师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最终使预设与生成辩证统一。二、教师要认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准确把握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全面落实地理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有 5 条。第 1 条: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第 2 条: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需要;第 3 条: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第

5、 4 条: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第 5 条: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强调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地理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整合。三、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是提高教学质

6、量的根基,课堂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试金石,其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知识与技能”要体现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地理基本技能的获得,发展地理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要侧重与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技术手段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锋与天气”的教学目标我制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2.理解锋的形成

7、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多媒体演示各种常见天气现象及天气预报,解释天气变化现象。2.动画演示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总结锋面活动特点。3.结合案例说明锋面活动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协作讨论,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二)要精选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环肥燕瘦各得其宜,世界上没有最正确的教学内容,只有最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抓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挖掘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充实、愉快、有趣。我在充分利用手中教材的基础上,对各版本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大胆吸收其他教材的创意,同时从生

8、活中挖掘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地理是有用的地理。在“锋与天气”中我选取了气团的材料,使学生更易理解其性质。同时还选取近几年世界和我国出现的一些典型天气实例如 2010 年 7月俄罗斯的森林火灾,2000 年 36 月中国北方的沙尘暴,2008 年12 月中国南方的雪灾。(三)要设计合适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师生的双边活动要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体现出来。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的环节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否符合教材的特点、是否符合地理学科教学规律,都要通过教学环节体现出来。而教学方法的设计最终也将落实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可以说,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一堂

9、课成功的一半。在“锋与天气”一节课中我设计了七个环节。环节一、自主预习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广泛搜集资料,完成教师精心制定的学案中的“自主预习”部分。这样不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且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落实本节基础知识。学生自主完成后,各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统一认识。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答案,学生快速对照并纠错。填表 1,锋的类型及天气环节二、课堂探究 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了解了本节基本内容,教师为学生创设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课题:锋与天气的判断P45 活动阅读水浒传片段探究内容:阅读水浒传片段,判断描述中的天气与锋的关系。探究办法、过程:分组合作,分别探究 P4546

10、活动中的五个问题的结论。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展板上。讨论时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这样各学习小组积极讨论交流,既可以分清各种锋面,又可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环节三、交流展示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组推选一名中心发言人,用展板展示组内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质疑。教师适时点拨。这样可给予学生展示自己和集体智慧的舞台,同时也更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结果:(1)这段话是描写冷锋天气的。(2) “是日铁甲如冰” ,描述的是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此时此地在干燥的暖气团控制下,大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3) “次日降下一天大雪” ,描述的是冷锋

11、过境时的天气状况,锋面过境时,天气活动频繁,先是云,后为雪。(4) “那雪没过马膝” ,从叙述语气上看,降雪过程已经停止,由此推断此时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5)根据描写判断,这个冷锋移动速度很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很大,有“大风” “大雪”为证。环节四、课堂提升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2.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

12、锋C.高气压 D.低气压3.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A. B. C. D.让学生认真观看思考,以小组竞赛、抢答的形式分析作答。这样可以考察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环节五、合作探究 试作平顶山市未来 48 小时天气预报(锋面移动速度为每小时 30 千米)天气预报: 平顶山市北面有一锋正向我市靠近,受其影响,预计明天我市将出现天气,后天天气这样创设情景,小试身手,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地理是有用的地理。环节六、当堂检测1、请说出下列天气现象是由什么锋面天气系统形成的?

13、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北方夏季多暴雨,冬春季节多沙尘天气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溏处处蛙2、根据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判断甲、乙两地各是哪一种锋面过境?并画出冷锋、暖锋过境前后温度的变化曲线?(见上图)这样当堂检测,可及时巩固提高教学效果,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环节七、总结激励 师生总结出本节主干知识,推选出本节表现最好的合作小组、最佳个人,给予精神鼓励。在以上教学环节中体现出了教法,学法及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法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精导互动法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 “教”

14、必须致力于“导” ,服务于“学” ,才能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要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 ;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 ;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和综合分析法。自主学习已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方式。课前学生自学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用好学案导学,教师引导学生有效讨论,积极展示,高效率学习。探究学习可提升学生能力,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要完成这些问题的探究,学生必须经过资料准备、分析讨论、形成观点和总结

15、交流的完整过程。探究学习让学生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并在实践中感受并体验知识。合作学习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生生互动,小组合作,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教师也成为了教学的引导者、教学合作者、知识的建构者。四、建立并完善与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学科教学研究机制,丰富教研内容,提高教研水平,破解课改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当今世界,社会进步一日千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作为“文明的传承者”更要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奋发进取,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大环境下,教师应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即“教育既是为了促进个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又是为了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只有具备这样的观念,才能不断适应素质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建构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参考文献:1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地理新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2高中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主编 刘永康 李华平 高等教育出版社;3教师角色转变细节主编 缪水娟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4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 地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