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5729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解决2xzhongyan 发表于 2007-8-9 15:30:00这是一节“求平均数”的新授课,学生通过主动探究,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掌握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用“总数总份数”的方法求平均数。在课的练习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去创编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再汇报交流并进行解答,以巩固课堂所学。教学片断如下: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请大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编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学生秩序井然地进行活动,教师适时参与。小组交流后,选择部分学生汇报,并让学生列式解答)生 1:妈妈买了很多巧克力,我第一天吃了 5 块,第二天吃了 6 块,第三天

2、吃了 4 块,平均每天吃了多少块?生 2:我们小组下课后玩分铅笔的游戏,小明分到了 4 枝,小宽分到了 9 枝,小林分到了5 枝,平均每人分到了几枝铅笔?生 3:过年时,我得压岁钱 250 元,表妹得压岁钱 150 元,表哥得压岁钱 500 元,求我们3 人平均每人可得压岁钱多少元?以上各题,学生按常规方法解答,或移多补少,或汇总平分,答案没有争议。一位思维比较灵活的学生编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上午 3 小时行 270 千米,下午 5 小时行 300 千米。这辆汽车这天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教师让学生在草稿本上先试着算一算,然后把学生的两种解法板书下来。解法一:(270+300)(3+5)=7

3、0(千米)10(千米)解法二:(2703+3005)2=75(千米)看到这两种答案,很多学生开始拿不定主意了,教室里顿时沉寂下来,教师适时让学生进行讨论。生 4:我认为解法二是错的。因为求平均数应该是“总量总份数”,在这道题中就应该用“总路程总时间”,可它求的是两个速度的平均数,所以是错的。生 5:我们小组对结果进行了验算,证明解法二是错的。如果汽车平均每小时行 75 千米,那么一天 8 小时就要行 600 千米,可总路程只有 570 千米,与条件不相符了。大家纷纷露出了赞同的神情,问题到此为止顺利解决。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

4、,必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其中,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上,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正是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在本课中,当出现两种不同的解法时,教师并没有马上作出判断,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来讨论,自己来判断。事实证明学生是聪明的,是富有创造力的,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找错、议错、辨错的过程中,并从多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这些答案中,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折射出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这样或

5、那样的错误时,教师应当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和多一些自我表现与交流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阅读全估算有没有价值2xzhongyan 发表于 2007-8-9 15:48:00,我认为估算是从宏观上对小学生数感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小学生敢于估算,更注重培养学生善于估算,从估算中体验精准与偏差;体验到成就与不足,从而更好的从潜意识的去调控自己的标准,越发向真理靠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估算意识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

6、估算思想,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探询解决问题的思路,用估算检验解决问题的思路,用估算检验结果。将估算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或精确计算较繁取得答案的问题,在心理体验中感受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主动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其实,这样的估算等学生长大后自来得就能很好的掌握的。重要的是在实际生活中锻炼估算能力。我们要想真的做到教育专家说的那样进行估算教学,除非开设一个象“珠心算”那样的兴趣班,专门去系统的研究它。,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生活实际培

7、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在估算中拥有良好的数感。, 我认为估算在数学中可以适当出现,但没有必要放在太高的位置,也没有必要出现太多的估算例题,有时会干扰学生其他的计算学习。,对于估算我有不同的看法,现在小学数学中把估算这项内容看得有些重了,小学三年级中已经开始渗透乘法估算我认为有些早。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吃力。感想: 我们的新课程增加了一些东西,去掉了一些东西,这种取舍实际上就代表了对“什么是重要的”看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想大家都不会反对,关键是到底什么是有价值的,真的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讨论。估算的评价是否要统一标准2xzhongyan 发表于 2007-8-9 16:0

8、2:001,我觉得估算应该在各年级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年级标准不同。评价学生的估算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进行。2, 虽然说对于估算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但在情境三中所强调的“既凑整算得快,又与实际结果相差得尽可能小”说法是可以参考的,最起码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方向。3,我认为估算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估算的能力培养是一个锻炼学生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综合体现,这种能力的培养着重是一种结果能力的培养,而太注重方法的“统一“并不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我想只要学生掌握了估算的能力,方法的“统一“并不重要。4, 既然没有一个具体的“统一”的标准答案,在评价估算时更需要注意的是估算的过程,

9、根据实际所需的估算精度要求,个人的思维习惯,采取灵活多变的估算策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创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数学世界。这也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好时机。5, 估算意识的教学渗透必须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凭标准答案(精确值)妄断对错。对于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首先应从低年段开始渗透培养,其次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一定要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辅助教学,最后估算应让学生在实际例题中明白其意义而不是灌输式的填鸭教学,估算不能以标准答案对学生方法进行大案评价。,估算的意义在于方法和过程,没必要有统一的标准,但结果也不能相差太远。, 三是对“四舍五入”法的思考。基于上面两点认识,笔者有一个不成熟之见

10、:“四舍五入”法不宜过早进入估算教学。在第一学段的估算教学中,不要严格遵循“四舍五入”法,而应让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运用生活经验,灵活选择估算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发现估算严格说是没有统一标准的。思考:“统一”、“不统一”是个难题。似乎有种感觉,开放、不统一是理想,统一是为了应对教学和评价的现实。而我们的老师不就是在“努力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吗?新课标强调的是估算意识,不强求方法的固定性,学生的估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可能是不同的。估算过程的解释,课本要求学生用语言来表达,书面作业时我认为最好让学生把思考过程用文字简要写出来,

11、不写出来有可能老师不领会学生的用意。估算教学策略2xzhongyan 发表于 2007-8-9 16:18:00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尤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估算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估算在失声主观意识上经常不自觉出现精。如在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中,给学生一大盒巧克力让学生估计一下盒中巧克力的数目。于是学生讨论开了,有的先数一下盒中每一小包巧克力的数目,然后设法找出每一小包与整盒的关系来估算,有的建议用称出 20 颗巧克力的重量,然后称出整盒的重量,利用两个重量间的关系,估计盒子里巧克力的数目;有的学生拿

12、出小尺子测量出 5 颗巧克力的长、高、宽各是多少,再量出整个盒子的长、高、宽,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估算。显然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索的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亲身感受到学习的过程可以由他们去掌握,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产生了极大的乐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在充分表达交流各自的想法过程中,既发展发散性思维,也激发了学生学好估算的求知欲望 。谈谈对估算的评价2xzhongyan 发表于 2007-8-9 16:21:00评价学生的估算不外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估算。另一种是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估算。我想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教给学生死的估算方法,应该让学生掌握这种估算的技能,面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为估算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你的估算合理,符合实际,那么你的估算就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