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开放式提问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5080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开放式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运用开放式提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开放式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开放式提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开放式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运用开放式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所谓开放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 这样的提问,激发和培养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 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 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示 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 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鸦片的背后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读了读书中“英国偷运鸦片” 的这段文字介绍。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的疑问。一位同学说:“这么多的

2、鸦片是从哪儿运来的?是什么时候大量运到中国来的?”另一位同学问:“他 们为什么要把鸦片运到中国来?既然鸦片是毒品,人们吸食了会上瘾,会丧失 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中国人,甚至于中国的官员还在吸食鸦片呢? ”带着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展开了讨论。然后进入到集体的学习中 来。通过阅读,同学们知道了鸦片是从英国大量的运到中国来的。随即教师出示了 一张世界地图,在世界地图中找到英国和中国的位置,先让大家思考:在当时, 从英国到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王同学说:“当时从英国到中国没有现 在的空中运输,也没有铁路运输,要想从英国到中国只能从水路上进行。”李 同学接着进行了补充:“英国到中国

3、走水路要几个月的时间。”教师在世界地 图上画出水上的航行路线。接着提问:“这么远的路程,英国为什么要把鸦片 运到中国而不运到离它很近的别的国家呢?”同学们展开了自己的思考。一生 说:“当时的中国比较的富裕,他们把鸦片运到中国来可以为自己赚到很多的 钱。”另一生说:“英国人知道鸦片是一种毒品,而且在英国是禁止自己的国 民吸食鸦片的,他们把鸦片运到中国来时相让中国人吸食了鸦片以后在战争中 失去抵抗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能够很快的占领中国,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 ”更有一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精彩思考与发言:“从世界地图中看,中国的位 置非常的好,虽然中国地处亚洲的东部,在它的南、北、西三个方向都于其他

4、的国家相邻,在东边,与中国隔海相望的还有日本和朝鲜,英国占领了中国, 这样也就可以打开了通往其他国家的路,为英国迅速占领别的国家打下了基础。 ”纵观这个问题学生的思考,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已经跳跃于书本之上了,他们 通过书本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教师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后,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 使自己的思维进行了有效地训练和提高。中山陵前教学反思我对中山陵前这一课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 历史的基础上正确了解历史,知道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伟大历史功 绩,了解革命先辈为探索祖国的独立、富强之路,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理想。具体来说,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动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报刊、网站,收集有关背景史料和当时社会 境况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他们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资料的同时,以师生互动的 形式重组知识点,使之学得更扎实。2、动情: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感受当时军阀割据,民不聊 生的社会境况。3、动嘴:让学生讲史料故事,小辩论“辛亥革命成功与否” ,让学生正确了解历史, 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