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拖延告诉我们什么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504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纽约客,拖延告诉我们什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纽约客,拖延告诉我们什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纽约客,拖延告诉我们什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纽约客,拖延告诉我们什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纽约客,拖延告诉我们什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纽约客,拖延告诉我们什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纽约客,拖延告诉我们什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纽约客:拖延症告诉我们什么?若干年前,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碰到了一个 简单的任务:将一箱衣服从他所居住的印度邮递至美国。这些衣服是他的一个 朋友兼同事来看过他之后落下的,所以阿克洛夫急着想将它们把它送回去。但 是有一个问题:印度的官僚体系和阿克洛夫自己称作“我在这些事情上的无能” 使之成为一件麻烦事确实,他估计这将会占去一整个工作日的时间。于是 他一周又一周地推迟处理这件事情。这样一直持续了八个月之久,直到阿克洛 夫自己都快要回国了他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一个朋友恰好也要寄一些东西 回美国,于是阿克洛夫得以将斯蒂格利茨(Stiglitz)的衣服连带着一同捎回

2、去。 考虑到洲际邮件的不稳定性,阿克洛夫很有可能比斯蒂格利茨的衬衫提早到达 美国。这个故事有一点让人感到安慰:就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会拖延!很多人生 活中都充满着一大堆未完成的任务,或大或小,噬咬着我们的良心。但阿克洛 夫将这再熟悉不过的体验看成是一个谜。他真心想把衣服寄回给他的朋友,但 是,就像他在 1991 年的论文拖延和顺从 (Procrastination and Obedience)中所提到的那样, “八个月里每早醒来我都决定第二天早上去把箱 子寄给斯蒂格利兹。 ”他永远都将要把箱子寄出去,但那一刻从不到来。后来成 了行为经济学的中心人物之一的阿克洛夫意识到,拖延可能不仅仅只是一个

3、坏 习惯。他认为这揭示了关于理性思维的限度的一些重要问题,并且可能帮助我 们理解包括毒品滥用和储蓄习惯在内的形形色色的现象。自从他的论文发表以 后,拖延症研究变成了学术界的一个重要领域,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 都争相加入。 学界人士经常很长时间都在自我主导的形式下工作,因而特别容易拖拉: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有拖延现象,而涉及到这个现象的文章又往往以作 者表示这是自己的问题而结束。 (这篇文章也不会是例外。 )但围绕这个主题进 行的学术讨论并不是一群学究在试图合理化他们的怠惰。就像在时间的小偷 一书中由克里索拉安德鲁和马克D怀特编写(牛津出版社;65 美元) 的关于拖延的文集,囊括了从

4、严格的理论探究到惊人的客观实际的一系列文章 众多专家讨论的那样,这种趋势向我们提出了基本的哲学和心理学问题。 你可能认为,上次你中断准备 presentation 去看老爸老妈罗曼史只不过 是你的一次小小的放松,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事实上进行了一种能够揭示人 类自我辨识的不稳定性和人类必须处理的复杂关系的行为。确实,拖延症研究 的中心人物,经济学家乔治爱因斯理(George Ainslie)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拖延的习惯“就像时间的形态一样根本,并且不妨可以被称作基本冲动。 ”拖延被称作人类的基本冲动可能不无道理,但直到现代早期它才开始作为一个 重大问题来被考虑。这个短语本身(由拉丁语衍生而来

5、,意思是“推迟到明天”) 在 16 世纪进入英语;到 18 世纪,萨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将它 描述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具有的重大弱点之一”,并且对他自身的这种倾向感 到失望和痛苦:“我无法克制责备自己一直忽视那些最终不得不做的事情,并且 每一刻的闲散都增加了我的痛苦。 ”而这个问题看起来一直在变得越来越糟糕,根据卡尔加里大学商业教授皮尔斯斯蒂尔(Piers Steel)的研究,从 1978 年到 2002 年,承认自己有拖延症困境的人数百分比翻了四番。从这个意义上 说,把拖延症视为一个典型的现代问题是有可能的。这个问题同时也惊人地昂贵。每年,美国人都因为不及时报税而浪费上

6、亿美元; 哈佛经济学家大卫莱布森(David Laibson)的调查显示美国工人已经在 401(k)退休储蓄计划中放弃了一大笔的钱,只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抽出时间去签 订退休协议;百分之七十的青光眼病人宁愿冒着失明的危险也不定期使用眼药 水。拖延症还给商业和政府造成了多余的成本:近期的欧元危机就是因为德国 政府的踌躇不决;以通用公司的破产为代表的美国汽车工业的消退,部分是由 于管理层喜欢延迟对棘手的问题作出决定。 (在阿里克斯泰勒(Alex Taylor) 最近的通用公司史60 对 0里面,关键结论之一就是“拖延症无法创收。 ”)哲学家们对拖延症的兴趣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它是希腊人称作 akrasi

7、a 的现象 的一个有力的例证做出有违于最佳判断的事情。皮尔斯斯蒂尔将拖延症定 义为,出于自愿地推迟某事,尽管你知道这样的耽搁会让你更加难受。换一句 话来说,如果你只是说“尽情的吃喝玩乐吧,因为明天我们就死了”,那么你就 不是在拖延。如果你认为那是最有效的利用时间的方式而有意推迟也不算是拖 延。拖延症的实质在于不去做你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造成人们精神负 担的心理扭曲。这就是拖延症令人困惑的地方:尽管它是在避免令人不愉快的 任务,但是沉湎于其中也不会让人快乐。在一个研究中,65%的被调查学生在 他们开始着手准备学期论文之前,表示希望避免拖延:他们既知道自己不会准 时地完成功课,也清楚这种延迟

8、会让他们不快乐。这本新书中大部分的作者都同意,这种怪异的非理性源自于我们和时间的关系, 尤其是一种被经济学家们称作“双曲贴现”的现象。一个两级实验向我们提供了 一个经典的示例:在实验第一阶段,人们可以选择今天得到 100 美元或者明天 得到 110 美元;第二个阶段,他们可以选择一个月后拿到 100 美元或者一个 月零一天后拿到 110 美元。这两个选择在本质上是完全等同的:多等一天,就 可以多拿 10 美元。然而,很多人在第一阶段选择立即得到数目较小的那笔钱, 而在第二阶段则更倾向于多等一天而得到那额外的 10 美元。换句话就是, “双 曲贴现者”在考虑将来的时候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但是,由

9、于现实的切近,短 期考虑压倒了他们的长期目标。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由包括经济学家乔治卢文 斯坦(George Loewenstein)在内的小组所进行的实验。实验中人们被要求 为自己选择一部当晚观看的电影和一部第二天晚上观看的电影。对于前者,人 们倾向于选择通俗喜剧和大片,但当他们在选择供以后观看的电影时,则更可 能选择严肃、重要的题材。很显然,问题在于,当是时候看一部严肃题材电影 的时候,另一部轻松花哨一点的通常显得更有吸引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 Netflix 中“想要观看”的影片队列里充满了从来都没人看的片子:我们那更有责 任感的自我将卢旺达饭店和第七封印加入了影片队列,但时机成熟的 时候

10、我们却发现自己还是去了宿醉的重映。这些实验告诉我们的不是人类如何目光短浅或者肤浅,而是他们的偏好不在时 间中保持一致。我们想要看伯格曼的杰作,想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写好一篇报道,想去为将来退休存钱但随着它们由长期变成短期我们的意愿发生了转 变。这为什么会发生?一个共同的答案是,无知。苏格拉底相信 akrasia 严格地说 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不会希望看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的 行动违背了自己的利益,那一定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做才对。相似地,卢文 斯基倾向于把拖延者看作是“不假思索”地被当下的回报所迷惑了。像 19 世纪 苏格兰经济学家约翰雷(John Rae)写的那样, “未来所展

11、现的利益的前景, 在这一刻看起来乏味而可疑,并且倾向于被忽视,因为日光所强烈照耀的物品 正在我们伸手可及之处向我们展示它们的勃勃生机。 ”卢文斯基还认为我们对当 下回报的强度的记忆是有缺陷的:当我们将对会议的准备推迟到明天,我们没 能考虑到明天推迟这一工作的诱惑会跟今天一样强烈。 ”无知也可能通过被社会科学家乔恩艾尔斯特(Jon Elster)称作“计划谬误”的 现象来影响拖延症。艾尔斯特认为人们低估了“完成一项特定的任务所需要的时 间,一部分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过去完成类似项目花去的时间,另一方面他 们依赖于没有意外发生的顺利情境。 ”举个例子,我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不 得不把车送去维修,

12、进行两次计划外的出行,其间一个家人病了等等,诸如此 类。严格来讲,其中每一件事情都是意料之外的,并且都占去了我的工作时间, 但它们是你每天实际上真正必须处理的事情。假装认为自己的工作不会受到任 何的打扰是典型的计划谬误。但无知仍然不是问题的全部。首先,我们拖延时做的经常不一定都是好玩的事首先,我们拖延时做的经常不一定都是好玩的事 情情,而有可能是任何事情,它们唯一的诱惑在于不是那件我们不得不完成的任 务。比如说,我的公寓一直都是这么乱,从来不会得到打理。人们也从经验获 知:拖延者太清楚重要的当下的诱惑了,并且想要抵制它。但就是无法做到。 比如,我认识一个杂志的编辑,一个周三的中午一个作家告诉她

13、会在她吃完午 饭以后将一篇具有时效性的稿子发到她的邮箱。结果,她收到那封邮件的时候 已经是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二了。 所以,拖延症的一个更完整的解释应该将我们拖延症的一个更完整的解释应该将我们 对所躲避的任务的态度考虑进去。对所躲避的任务的态度考虑进去。乔治麦克莱伦(George McClellan)的将 军生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内战早期领导了波多马克(Potomac)军队, 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拖延者之一。当他接管联邦军(北方军)的时候,他被认为 是一个军事天才,但他很快因为长期的迟疑不决而出了名。1862 年,尽管有 一个绝佳的机会以另一支军左右夹击,从罗伯特E李(Robert E. Lee

14、)的手 中夺取里士满,但他犹豫再三,认定自己被成堆的同盟军(南方军)所堵截而 失去了机会。那一年晚些时候,在安提坦(Antietam)战役前后,他都再次拖 延,浪费了一个与李的军队二对一的优势。后来,联邦军总将军亨利哈列克 (Henry Halleck)写道:“有一种超越任何人想象的惰性,只有阿基米德 的杠杆才能撬动这个巨大的静止。 ”麦克莱伦的惰性突出了拖延的若干经典诱因。尽管他在接手联邦军的时候告诉 林肯“我可以对付一切”,他实际上并不是很确定自己真的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 他永远都在请求林肯给他新的武器,并且,用观察者的话来说, “他觉得自己永 远都没有足够的士兵,士兵们永远都不够训练有素

15、,装备永远不够精良。 ”自信的缺乏和不切实际的英雄主义成功幻想相互交替,经常导致拖延。很多研究显 示很多拖延者都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障碍:不是去冒失败的风险,而是倾向于制 造阻碍使成功成为不可能这种反应很显然会制造一个恶性循环。麦克莱恩 还沉溺于过度的计划,好像只有最理想的计划才值得付诸行动。拖延者经常屈 服于这种完美主义。这样看来,拖延症不再仅仅是因为无知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由懦弱、抱负和内拖延症不再仅仅是因为无知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由懦弱、抱负和内 部冲突组成的混合体。部冲突组成的混合体。但时间的小偷书中的一些哲学家对这种应做之事和 结果所做之事之间的分割有一种更加彻底的解释:制定计划的和未能将其

16、付诸 行动的不是同一个人,而是被博弈理论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 称作“分裂的自我”的不同部分。谢林提议我们把自己看成是各个不同的存在: 为了得到控制权相互掐架、竞争和讨价还价。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 回忆起他在写作最近的小说太阳系时的这种状态:“在进行重要决策的时候, 内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议会,一个辩论厅。不同的派系之间相互竞争,短期和 长期利益在相互仇视中确立自己的地位。不仅行动被搁置和阻挠,而且有些建 议被提出用以掩盖其他的建议。会议进行得迂回而激烈。 ”类似地,奥托冯俾 斯麦(Otto von Bismarck)写道:“浮士德抱怨他胸中有两个灵魂,而我胸 中藏匿着一群灵魂,并且不断地争吵,就像是在一个共和国里面。 ”从这个意义 上说,对付拖延症的第一步不是承认你有问题,而是“你”们有问题。如果本体是相互竞争的自我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都代表什么呢?简单地回答 就是一个代表你的短期利益(享受快乐,推迟工作等等) ,一个代表长期目标。 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