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4979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浅谈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几点思考资中县球溪高级中学 刘 丰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我受进修校的委托,在此作一个“如何使用新教材”的专题讲座。心里很是诚惶 诚恐,因为这个培训 2 班,是一个既包括初高中,又涵盖语、外、政、史、地、音、 美等学科的市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大家都是业界精英,行家里手,每学科的新教材 不一样,同一科初高中教材又不一样。坦率地说,确实不好讲这个专题。我在这里谈 几点思考,不妥之处,万望海涵。老师们来培训的心情,本人深有同感。不过既来之,则安之。请稍安勿躁。要求 一个半小时的课时,我尽量在 1 小时内完成。我把闹铃调好,到时完不成,我也让它 戛然而止。

2、我讲座的题目是“在熟悉的土地上种自己的庄稼” ,主要想表达两层意思:1、新 教材应该是,也必须是我们熟悉的土地。2、作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在用新教材教的 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特色教学,种出自己的庄稼。 一、熟悉教材 (一)什么是教材所谓教材,按照传统的观点,通常把教材狭义的理解为教科书。而现在,最普遍 的说法是教材包括了教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教材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 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的供教师展开讲述、阐释、演示等活动和学生展开 阅读、视听、操作等活动的材料。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如文字印 刷材料、电子音像材料、实物材料等,都要视其为教材,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

3、 材的概念之内,因为教具是非常直观化的教材,是教材的物化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教材的含义是很广泛的。(二)新教材观的四个内涵教材在我们手中是换过一茬又一茬了,似转眼云烟,新旧的演绎中,我们还熟悉 我们手中的教材吗?是“笑问客从何处来” ,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是“神马都是浮 云” ,还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材观,才能把握和使用好这些“课改”2教材,实施好新课程。要用好新教材,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特别是树立起新的教材 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新教材观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教材是需要师生去加工和创造的原始材料教材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材

4、料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 “材料” ,优质的教材,除了涵盖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外,还应该提供有助于学生学 习该学科的学习策略,呈现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教材只是在教学过程中被师生加工 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个性化地 实施教的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创造性的使用。2教材是传承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和引导学生情感态度的凭借教材不再只是知识的代名词,教材构建的不只是抽象的知识框架,而应是知识与 能力、过程与方法、现实与想像、情感态度与创新精神等等共同构建起的宏伟大厦。 教学中要注意发掘教材中的能力培养因素,培养学生全面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经

5、历 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要注意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态度因素,对学生进行思 想道德的启发和引导。3教材实施是“弹性”和开放性的新教材在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和基本技能适度训练的前提下,都体现出了一 定的“弹性” 。其目的是满足不同地区的学校和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 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开发课程和自主创造留下必要的 空间,便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4依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教学内容和学 习活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验出发,设计出最适合自己和 本班学生

6、的活动。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强调全面提高 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在 分析和使用教材时不能老囿于预定的教学内容,而应多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经验和 兴趣,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学生实际接受的基础出发。教材上有很多事物是城镇 学生熟悉而农村学生不了解的,有些探究或其它活动,受条件的限制,是农村学生无 法开展的,对于这些内容,农村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该调整的适当调整, 该替换的适当替换,该补充的适当补充。3新课程强调“课程是经验” ,要实现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的转变,要 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

7、世界是学生的教材” 。新课程空间很大,作为农村一线 的教师不能坐等现成的课例和教参,而应该从发现自己身边的材料入手,在自己的生 活环境中找寻更贴切的、鲜活的、适应本地区学生学习的材料和课程资源。在教学内 容的设计上,围绕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开放,让学习内容更加有血有肉,让学生喜闻 乐见,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二、目前使用新教材的主要问题新教材铺天盖地而来,既让我们眼花缭乱,又有些让我们手足失措。尽管已经有 过这样那样的一些培训,但效果确实不尽人意。我们一线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 是有不少困惑产生的: 1、没有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课程标准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8、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师不深入地研究研 究课程标准势必会造成对教学目标的模糊认识或曲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造成在使用 新教材上的困难。 有一大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新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编写的,而且新 的教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无论是内容上还是事例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 化,越来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教学的过程中,就不折不扣地照本宣科地执行 新教材。另一种情况是不能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表现在不能正确把握教学的目 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上。许多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蜻蜓点水浮于水面,因而就不能 正确把握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事倍功半。2、

9、新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不同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编制的传统 教材,追求严密的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知识主要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教师 的教只是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落实下去,使学生掌握教材所编排的内容。新教材一方面 突破了学科中心,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从学生的经验出 发。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并且新教材是以多样化的 探究活动形式呈现知识内容的,结论的呈现不像传统教材那样清楚,需要学生通过探 究活动来获得。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跳不出旧的“依纲靠本”框框,感觉新教材 不好教了,知识不系统了,结论不明确了,自己很还适应,甚至很茫然,很苦恼。3、

10、对教材功能的认识不准确。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把教材奉 为“圣经” ,教材控制着教师的教和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落实知识点” ,使学生4掌握教材所安排的内容,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 “范例”和“媒介”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资源,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不 仅获得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教材 观要求教师“用教材去教” ,要积极主动地选择和自主开发教材视野以外的教学资源。新教材承载着新的教学理念,是我们实践新课标的重要载体。教材对教学的影响, 不是“束缚” ,而是“引领” 。 “用教材教” ,就要先“入”教材,再“

11、出”教材,没有 对教材的“深入” ,也就没有对教材的“浅出” ;“用教材教” ,就要在准确把握教材 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确立课堂中的课程开发意识,将书本知识重新“激活” ,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使知识恢复 到鲜活的状态;“用教材教” ,就要把执行教材看作课程实施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 点,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材”走向师生“互动生成”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 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 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 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用自己的身心去创新

12、。因而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 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 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 调适和重组。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 信息技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 内容。 三、如何使用新教材(一)要有正确的文科教育观念在座诸君都是文科教师,我们要使用好新教材,首先要有正确的文科教育理念。我们这里说的文科是指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有着不同的性质,发挥着 不同的功能。科学在于揭示自然和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文科则在于探

13、求人生生活的 意义;科学追求的是精确性和简约性,人文学科追求的是生动性和丰富性;科学的标 准是规范和统一,人文学科的标准是多变的和多样的;科学强调客观事实,文科注重 主观感受。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不同价值和性质决定了科学与人文学科教育的价值不同。 科学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超过目的性价值,人文学科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超过工具性价值。 可见,人文学科教育不仅传授知识,也为人们提供一种生活的工具,但它更是目的本 身,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 51.文科教育的过程是精神享受的过程,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生命的质量首先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于感受生活的愉悦。如果一个人的精 神生活很单调,内心很苦闷,生命质量就

14、无从谈起。而文科的学习就为人的精神世界 提供了很好的食粮。一首隽永的小诗,一个蕴涵哲理的小故事,一篇催人泪下的小说, 乃至一段优美的旋律,都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给人带来一种内心的愉悦。因此,文 科课程的核心是欣赏: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感。 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文科教学中,少一点机械式的抄写,少一点八股格式的作文模仿, 让我们的孩子在欣赏中保持对文科的兴趣、激情和灵性!事实上,对精神丰富性的追求是人的基本追求,五音不全的人也会哼,色彩不辨 的人也爱涂,大字不识的人也能吟两句诗。所以在我看来,文科课程首先是欣赏课程, 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

15、。可是当前文科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却不那么令人乐观:文采飞动的语文课变成了生词抄写课;真情实感流淌的作文课,变成了八股格式 的模仿课;甚至连音乐、绘画课也成了乐谱的记忆课和横平竖直的训练课工具价 值压倒了目的价值,学生可能掌握了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可是却失掉了兴趣、 激情和灵性。享受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得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 西我们并未发觉。得到的东西是大海里的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失去的是海水下面冰 山的主体。2.文科教育的过程是体验和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鲜艳的花朵遭到随意的蹂躏,可爱的 小猫、小狗遭到不经意的嬉杀;无力反抗的孩子遭到成

16、人心理上的摧残或肉体上的欺 辱,呻吟的病人受到粗暴的治疗;低收入者受到无端的鄙视,残疾人受到莫名的嘲 弄人的生命意识,人的生命价值观在哪里呢?上述行为的发出者不一定不识字, 哲学考试也不一定不及格,道德评分也许还很高,换句话说,他们都可能是接受过文 科教育的。但文科中的文学、哲学、道德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却没有成为教育 的重点,我们努力去抓住的是表达这些内容的形式。对生命和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存在,不要无端地剥夺生命, 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当一个人对低级的生物和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 尊重高级的生命吗?生命的独特性、不可重复性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但仅有生命存 在是不够的,他更体现在人的感受、情怀、思想和创造力的独特性、不可替代性上。6李白的蜀道是那样奇美、光未然的黄河是那样动人心魄,老舍的猫是那样令人怜爱, 朱自清的父子情是那样深厚 ,冰心的小桔灯是那样辉煌同样是 “浆声灯影里的 秦淮河” ,俞平伯的感受是那样细腻,朱自清的感受是那样华美这并不仅是对自 然、对人情的不同感受,这是对生命的不同感受。想起了弘一法师的故事,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