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4432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重点题目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重点题目1、领导干部应习惯于在舆论监督下工作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表达意见呼声、提出批评建议的重要途径。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级领导干部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各级领导干部应正确对待舆论监督,不断增强接受舆论监督的自觉性,逐步养成在舆论监督下工作的习惯。媒体报道反映的问题,也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及时调查,切实解决。因此,领导干部的积极参与和全力配合,是舆论监督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 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是对党、对人民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

2、公仆的本色。同时,也需要通过包括党内监督、行政监督、人大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等监督形式在内的监督体系,规范和制约权力的行使,预防和制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对舆论监督反映的意见和建议,绝不是领导干部想不想听、爱不爱听的问题,而是对人民群众的意见重不重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不负责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重视舆论监督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善于借助舆论监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真诚欢迎舆论监督,还应该适应时代要求,增强舆论意识,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运用舆论力量推进工作的能力。是否善于借助舆论监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3、,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考验。要善于借助舆论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媒体这个“千里眼”和“顺风耳” ,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特别是人民群众一定时期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倾向性意见,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不足和疏漏,把2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善于借助舆论监督解决难点问题,利用舆论监督引起人们对难点问题的关注,集聚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舆论力量,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舆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推动“老大难”问题的解决。要善于借助舆论监督推动改进创新,针对舆论监督反映的问题,举一反三,因势利导,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延伸工作触角,细化工作要求,创新工作方式

4、,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杜绝类似事情发生。2、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切实履行“公仆”职责领导干部是国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掌握着公用权力,支配着公共资源,工作的指导思想、态度、作风、方法对人民生计、国家安危会产生重要影响。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一种工作观,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是一种工作观,但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观给国家及人民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切实履行“公仆”职责。 一、树立正确的工作观,领导干部应明确自己肩负的职责是“什么” 。 履行怎样的工作职责,关系国家的安危。绝不能对上假勤政对下实懒政,外装假廉洁内则实贪污。官员是“十指不

5、沾泥,粼粼居大厦” ,百姓是“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 履行怎样的工作职责,关系事业的成败。履行怎样的工作职责,关系党的奋斗目标。 二、树立正确的工作观,领导干部应清楚自己履行的职责是“为了谁” 。 履行怎样的工作职责,关系民心的向背。履行怎样的工作职责,关系人民的利益。 履行怎样的工作职责,关系党的形象。领导干部要“立志做大事,而非立志做大官”。立志做大事,是抓住了工作的本质,用发展的理念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3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直接的途径。立志做大官,是把做官当作一种获取利益的工具,官越大,利益越大,享受越多,由于缺少群众基础和事业根基地为了做大官,免不了行贿受贿,免不了腐化

6、,这不仅败坏了党风带坏了政风民风,而且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没有群众基础的政党是没有生命力的政党。党的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党的一面旗帜,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只有以切实履行“公仆”职责为落脚点,虚心问民、诚心待民、真心为民,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巩固执政之基、聚集力量之源、夯实立党之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3、做好官 讲大我 看长远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新要求。如何树立和坚持,笔者以为,努力做好官、讲大我、看长远至关重要。 做好官。 孙中山有句名言:“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 邓小平同志讲:“我们

7、进了城,执了政,究竟是为了做官呢,还是为了做人民的勤务员呢?”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这个问题说到了做官的本质。做官没什么不好,关键在于为谁做官,怎样做官。人民总是以你做的是什么事来鉴定你当的是什么官,以你怎样做官来鉴别你为谁做官。要做郑培民、牛玉儒、王瑛这样清正廉洁、为民办事、受百姓拥戴的好官,切莫做王怀忠、陈良宇、曾锦春那样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贪官。领导干部切不可做“官本位”意识的俘虏,一切以“做官,保官,升官”为中心。绝不能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有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解决好“做官”与“做事”的问题,强化“不求做大官,只求做大事,不求捞实惠,只求做实事”的理念,才能提高干事创业

8、的自觉性,才能练就为民造福的基本功,才能做到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 4讲大我。 领导干部要心中有“大我” ,着眼工作大局,多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考虑,多为人民群众的福祉费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因为,正如王瑛所言:“你心中装着百姓,百姓心里才会有你” 。要时刻警惕内心所深藏的“小我”着怪,象鲁迅那样努力“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 。一不可助长贪欲和私心。 “贪如火,不遏则燎源;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二不可损“大家”肥“小家” 。 要做好公共权力的保管员,切莫用权力为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以至亲戚朋友谋取私利。三不可只顾小集体

9、利益。置中央的大政方针于不顾,要一切以大局利益为重。 看长远。 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谋划,坚持科学发展,保护好资源、环境,绝不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绝不把挥霍资源作为增加政绩的重要手段。积极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子孙后代谋福利。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扎扎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摒弃“首长工程” 、 “面子工程” 、 “形象工程” ,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百姓得实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事。4、 “村官”腐败不可小觑在不断深入的反腐败实践中,人们往往会把眼睛盯住“位高权重”者,容易忽视农村基层“村官”的腐败。别以为村干部“位小权轻”

10、,有的只是“吃吃喝喝、多拿多占”,其实不然,小小“村官”腐败造成的危害同样很大,切不可小觑。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被有的“村官”视为“唐僧肉” ,大肆贪占;再加上土地承包征用、工程招标等工作缺乏监管, “村官”违法犯罪明显增多。在有的地方,腐败“村官”富得流油,村集体则一贫5如洗,农民群众怨声载道。有调查显示,在查处的基层违纪违法案件中, “村官”占案件总量的 70%,由此引发的群众信访占农村信访总量的 50%。辽宁省沈阳市所辖某村村委会主任徐某,其违法犯罪金额竟高达 3000 多万元。山西省某县的一个村委会主任,平时人住在县城,村里的公章随身带

11、,对选举投过他票的人办事就大开绿灯,对没有投他票的人则一律不给办事 显而易见, “村官”腐败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农村社会稳定,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治理“村官”腐败,谨防村干部违纪违法,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我们强调要谨防“村官”腐败,是因为村干部处于最基层,掌管着农村政务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对农民而言,村干部离他们最近,从一定意义上说,村干部就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群众是透过村干部的言行来认识和评判党和政府的。村干部是廉是贪,农民看得最清楚,他们最痛恨发生在身边的腐败。 按说,村干部应该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而有些村干部却蜕变成农

12、民身上的“寄生虫” 。究其原因,这与村干部的身份比较特殊有直接关系。在农民眼中,村干部就是“官” ,一般不敢也不懂得如何监督他们,加之有关部门很少抓村干部教育和管理,司法部门又关注不够,致使有些“村官”权力畸形膨胀,为所欲为,独断专行,贪婪无忌。 治理“村官”腐败,首先要重视对村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使之树立牢固的法律和纪律意识。眼下的突出问题是对村干部缺乏应有的监督,亟须建立健全统一的监督制约机制,尤其要加强村组内部管理,建立村财审批、记账和保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制度,规范和制衡村干部的权力,改变个别村“支部大会由支部书记作主、村民委员会由村主任当家”的现象。要加强审计

13、监督,特别是重点加强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财务审计。要建立健全村级各项制度,强化村务公开,严格财6务管理,严格推行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村级财务公开等制度,防止村务公开弄虚作假,从源头上消除“村官”腐败的温床。 需要强调的是,有关部门要扭转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进一步强化组织的监督,抓好村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防止和减少村干部违纪违法,既不能有“基层工作难做、村官出事难免”的想法,更不能对村干部的腐败问题持“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甚至当群众举报后,能捂则捂、能拖则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村干部的职务犯罪案件,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

14、尤其是对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腐败“村官” ,更要严肃查处,将处理结果向群众公开,给群众满意的交代。 全国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队伍庞大,从一定程度上说, “村官”腐败是我国社会基础中最具离心力的腐败。如果对其采取“宽容”的态度,任其蔓延滋长,势必给农村改革发展留下隐患。因此,必须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认真抓好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既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赢得群众的支持,更要从各个方面投入力量,把治理“村官”腐败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取信于民,确保农村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5、 “三观”是执政宗旨与执政形象的统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领

15、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这是党中央总结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得出的正确结论。 “三观”是党的执政宗旨与执政形象的有机统一,而统一的关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 “三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的集中体现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宗旨,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要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工作。共产党7人要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最崇高的事业;要把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政绩的最高标准。这

16、就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的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可见, “三观”本质上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 (二) “三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形象的内在要求 求真务实,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拓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勤政高效,就是要切实履行职责,勤勤恳恳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清正廉洁,就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自觉地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才能深刻理解党的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才能增强在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增多的情况下,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困难,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意识;才能自觉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所以,“三观”是维护党的执政形象的必然要求。 (三)执政宗旨与执政形象统一于“三观”的关键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