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54349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必修三必修三··专题五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二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计“三代人的教育”访谈活动中的访谈问题,了解设计访谈 活动的初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丰富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理解。【教学重、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设计访谈活动方案。【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

2、学内容师生活动师生活动预设预设导入从执教者(朱能)家庭中三代 从教的故事说起。教师描述,学生感受。引起学生注意;激 发学生兴趣。提出“如何面对历史”的方法: 亲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教师阐释,学生感受。引起学生对认识历 史途径的关注明确 学习任务请学习小组围绕“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这一主题,设计一个访谈活动 的方案。教师说明本课“过程 与方法”目标。学生关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过渡做好访谈的前提之一就是对访谈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出示课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设问:请同学解释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的意思。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明确本课学习 主要话题,并能对此作

3、出初步解释。整体了解 教育发展 趋势出示新中国教育历史发展趋势图。设问:请同学浏览课 文三目标题,并笔划发展 趋势。明确阶段发展基本 特征和重要时间概念。学习“奠 基篇”1出示知识结构表格。从“知道 时代背景” 、 “了解教育方针” 、 “了 解内容”和“认识影响”掌握。教师简要概括奠基时 期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 了解该时期重要的教育方 针和具体措施。通过阅读课文,学 生了解基本知识。22以扫盲教育为该阶段的学习重 点。(1)出示历史资料和历史图片。 并观察课文相关图片。(2)出示 19491964 年半文盲、 文盲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数据图。 (3)出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阐述 扫盲教育意义的材料。

4、 (3)出示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扫盲 教育发展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社 会主义教育和半殖民地半 封建时期教育的本质不同 点之一是面向劳动者及其 子女的教育。扫盲教育即 为其典型措施。 设问:解读历史资料, 并观察两张反映扫盲教育 的历史图片,从中你能提 炼出扫盲教育的哪些信息?设问:这张数据图说 明了什么?师生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扫 盲教育深广的社会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 认识扫盲教育在现时代的 作用。学生明确扫盲教育 的特定历史环境。锻炼学生阅读历史 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 力。学生认识扫盲教育 的深远意义。3出示前 17 教育时期高等、中等、 小学教育发展数据表。 4出示知识结构表,完

5、成“奠基 篇”的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从数据 表认识前 17 年教育的成就。学生形成对前 17 年教育的整体了解和认 识。过渡1965 年,一场政治风暴正在逼近。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教育成为重灾区之一。学习“挫 折篇”1出示两张历史图片和食指的诗 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节 选)2出示中日教育和经济的关系表 格和文字材料。3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挫折 篇”的知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 了解历史图片的内容,通 过对话认识“教育革命” 时期广大青年学生失去受 教育的权利,失去青春, 失去幸福权利的多桀命运。设问:阅读中日比较 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 么?教师同时介绍日本重 视教育的生

6、动事例,渲染 气氛。 师生对话。学生感受“教育革 命”对知识的摧残。学生从历史的悲剧 中认识国运兴衰,系于 教育的深刻道理。过渡1976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历史终于翻过了沉重的一页。我们彷佛听见了春天的消息。学习“蓬1出示反映 1977 年高考的历史图 片。2出示 1977 级大学生的心声和后 来传遍全国的口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 片,了解 1977 年高考中的 一些生动故事。 设问:请同学谈谈你 为什么考大学?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学生了解恢复高考 是“文化大革命”后拨 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同时初步认识当时党中 央和政府与民众的积极 互动推动了教育重新走 向表格和执教者 本人的教

7、师资格证书和技术专业职 务证书。出示“科教兴国”战略的 概念。 6 出示知识结构表,完成“蓬勃 发展篇”的知识归纳。时的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和 责任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 了解党中央和政府对教育 的重视深得民心。 设问:请学习小组交 流讨论,如何理解“三个 面向”这一新时期的教育 指导方针?师生对话。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 对话了解新时期教育事业 的蓬勃发展。学生理解“三个面向” , 认识其深远意义。学生主要了解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和“依法治教” 的重要史实和认识“科 教兴国”的意义。 学生形成对前 17 年教 育的整体了解和认识。过渡在初步了解和认识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后,我们回到课堂开始提出的

8、任务。设计访 谈活动方案。学习小组 活动请学习小组围绕“三代人眼中的 教育”这一主题,设计一个访谈活动 的方案。主要设计访谈对象的年龄、 职业和一个访谈问题。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方案设计。完成后请各小 组发言进行交流。师生对 话,教师作简要点评。学生初步了解设计 访谈活动方案的一些方 法。总结出示两段话: 1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 的国家。温家宝(2006 年 7 月 18 日) 2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 子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 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 (1990 年)教师指出:共和国的 教育发展任重道远;无论 国家还是世界,教育都是 值得我们付出努力和足够

9、忧患的事业。 学生共同朗读两段话。学生进一步体验教 育的重要性。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课的点评一课的点评本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本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准确理解与把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制定的“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正确解 读 人民版教材。据此,在教学设计中,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定为本课的主题与灵魂;对教学内容的 取舍,从宏观角度看,能够紧扣主题,把人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重点,较充分地展示了共和国在 教育上的辉煌成就;从微观角度看也能化繁为简,突出主干知识,如在共和国教育发展的奠基阶段,是 以扫盲教育为突破点。本课也很好地凸现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即坚持以史

10、实为基石,通过对史料 (实)的精心选择与有效呈现,较好地体现出“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这一基本的学科特色。 第二,形成了较理想的基于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从知识结构看,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处理为“奠基” “挫折”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既忠于教材,又优化了教材。从教学流程看,是从请 学习小组围绕“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这一主题、设计访谈活动方案开始,到学生交流访谈方案结束,把对共 和国教育史的了解与掌握作为帮助学生设计访谈方案过程中的一个知识背景环节。这样的设计是极为巧4妙的。从三维目标的达成效果看,由于是从“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开始,到“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 呈现结束,这一维度的达成度是显

11、而易见的;至于“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由于知识结构清晰,主干 知识突出,学生应当能较好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则通过“三代人眼中的教育” 这一访谈设计、通过扫盲教育、食指的诗、高考试卷用纸的决定、教师资格证书(实物)等细节的呈现, 通过“中日教育情况的比较” “为什么要考大学”等设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当代中国的热点实现了 无障碍沟通,不但使学生不断地形成较高品位的情感体验,更是从深层次上打动了学生的心。总之,经 过朱能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出色执教,三维目标得以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达成,实现了三者的有机 统一。特别是“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处理尤为突出,成为本课的一大亮点。

12、第三,成功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不但从形式上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激活了学生 的主体意识。之所以在这方面能够成功,主要是通过了以下三个途径:民主与平等基础上的师生对话; 问题引导下的对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的研读;教师有效指导下的学习小组的探究与讨论。实际上,这些 方法是老师们常用的,本节课之所以奏效,关键有二,一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师生平等意识;二是对细节 的处理与把握。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新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呈现方式还是学生答问后的处理, 都会对效果产生可特续影响。 第四,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只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同样是重要的教 学资源,生活中的现象与乡土史

13、均是可以充分运用的教学资源。朱能老师在处理本课时,首先是最大限 度地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卡片”等资料。其次是充分利用了自身的资源,如“一家三代人都是教 师” 、教师资格证和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师年龄构成数据。第三是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如访谈 的对象就是学生所熟悉的人;访谈的问题也来源于学生心中的困惑。 第五,充分展示了一位优秀高中历史教师的风采。实际上,上述四个特点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的。朱能老师是 2000 年全国高中历史录像课一等奖获得者,2003 年又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多年来, 他一方面是手不释卷地汲取着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教育与历史领域的最前沿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始 终坚持为实现历史学科的神圣使命而在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中探索与开垦,为此而不惜付出与舍弃,逐 步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学风格,教学艺术也在这一背景下逐步走向炉火纯青。这节课,正是他 这么多年来执着于历史教学事业的集中体现。点评人: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戴加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