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心理,立足主体,规范行为,全面育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3887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心理,立足主体,规范行为,全面育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握心理,立足主体,规范行为,全面育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握心理,立足主体,规范行为,全面育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把握心理,立足主体,规范行为,全面育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把握心理,立足主体,规范行为,全面育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心理,立足主体,规范行为,全面育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心理,立足主体,规范行为,全面育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1 学年顺德市职业中学德育工作会议经验材料把握心理,立足主体,规范行为,全面育人陈村镇职业中学我校创办时间不长,但在短短的八、九年中,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应,多次获得“镇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并在九六学年度获得“顺德市德育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学校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树立大德育的观念,构建好社会化大德育体系,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的社会劳动者。下面就我校的一些做法谈谈体会。一、把握学生心理,倡导用“

2、心”育人。职中学生由于普遍在学习经历上遭受过挫折,有其共同的自尊心受挫心理,所以相对于普高而言,存在着自卑感的很大一部分学生抱着混文凭、混日子的心态来职中就读的,其进取心的丧失是不言而喻的。针对职中这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呢?我们认为,关键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心态和普遍心理,以期卓有成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其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每学年初,我校都以问卷的形式对新老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调查,针对调查情况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教育对策。如我校九九学年组织调查并撰写的德育科研论文职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及对策思考获顺德市德育论文二等奖。在把握了学生的普遍心态的基础上,我校倡导

3、全体教师用“心”育人,给学生以诚心、爱心、耐心,严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了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体现对人真诚的理解和尊重。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了教师真诚的热爱,还需要有持久的耐心,才能溶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激发他们内在的前进动力,点燃他们积极进取的自信之火。我校在多年来的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确立了“五定、一爱、一立、一奖”的后进生转化制度(五定:定教师转化任务、定时谈话帮教、定目标、定措施、定检查,一爱:对后进生施以偏爱,一立:建立转化追

4、踪记录档案,一奖:奖励转化学生成功的教师) ,除了严格的跟踪管理外,还讲求工作的真实效益,教师与学生心连心、心贴心、心换心,后进生转化成功率达 80%以上,涌现了黎明珊、王海平、周忠红等一批后进生转化能手。二、规范学生行为,落实指标,重视习惯养成。德育工作的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可以并行不悖,但必须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准绳,工作才有章可循。因此,我校几年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订立了陈村职业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陈村职业中学学生一日常规 、 陈村职中学生学籍管理条例 、 陈村职中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评估制度 、 陈村职中劳动实习纪律 、 陈村职中各项先进学生的评选条件等等。并制订了各项管理指标任务

5、,如学生的考勤指标:日旷课率0.5%、日迟到率2%、日请假率2%;学生违法犯罪率为 0,学生违纪受处分率3.5%,学生的巩固率要达 97%以上;后进生转化成功率要达 78%以上,德育考核合格率和优良率要达 97%和 75%以上;在校学生入团率和三好学生率分别要达 45%和 15%以上;在校表现要“五无” (无人追逐,无人打架闹事,无集体喧哗、起哄,无粗言烂语,无人佩带首饰、BB 机、留长发) ;课堂表现要“二全” (全体参加练习,全体穿着校服) 、 “三齐” (台椅摆放整齐,桌柜用品整齐,学习用品备用齐全) 、 “四无” (无人伏头睡觉,无人吃零食,无人任意讲话,无人干扰别人学习) ;在社会上

6、表现要实现“三守” (遵守国家法纪,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 “三禁” (严禁黄、赌、毒,严禁参带黑活动,严禁进入三室) ;学生在家要“三会” (会尊长爱幼、接待来访客人,会做家务与创设良好的家居环境,会创建和睦家庭与自学求知) 。有了这些对学生的细致严格的要求,就使学生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有了规范还需要养成自然的、稳定的、无需监督的行为习惯,才算形成了良好的品行。而学生的品行往往是抓一下好一阵,反反复复,其根本原因是在养成上,因此关键是抓养成。养成教育的过程就是不间断地有序管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觉将学校的校风校纪内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所以,我校不仅有健

7、全、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而且形成了由校值周领导、政教主任、班主任、科任、学生会、值周干部参与的立体检查网,时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明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做到常抓不懈,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立足学生主体,开展“八自”教育。在德育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德育对象而是德育的主体,教育的任何作用必须通过学生的理性选择才以实现。而传统的德育方法往往以外部灌输、塑造为主,所以许多道德知识学生虽能够理解,但并未真正进行内化,得到认同,更不能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真正奉行的行为准则,因而使学生把对各种道德规范的遵从逐渐从他律转变为自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的问题。我校在对以

8、往学校德育工作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的德育新概念,学校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投入德育活动,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取得更多的成功。为此,学校确立了整个服从于学生的主动发展的组织体系:团委、学生会是学生自主管理的领导机构;各年级设团总支和学生分会,各班设团支部和班委会。这样,自下而上或者说自上而下的学生自己的组织系统就形成了。我们让学生组织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轴,而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这条线为学生主轴服务。学校教师给学生提供的主要是参谋咨询服务功能,决不能过分地包办代替。而党支部则加强对团委、学生会的领导,平时学生的意见可以投送校长信箱。学校全面开展“八自”教育活

9、动,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改正、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有关管理工作,比如教学活动管理、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文娱体育活动管理等等。每学期学校召开一至二次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以总结经验教训,指导下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四、营造育人环境,构建德育网络。长期以来,德育手段的单调与落后,是德育吸引不了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视整体布局,营造德育环境与氛围,构建大德育网络。德育环境有硬环境与软环境之分。德育硬环境是指校内的设施布局、校园的环境绿化方面,我们力求都要给人以美感和启迪,以唤起学生的进取心。正由于“无

10、人会向红地毯上吐啖”的心理效应,我校一贯重视校园的绿化美化。塑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外观环境。校园内有橱窗,黑板报,名人肖像,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有校训、校歌、校微等。 “校园新动态” “义务服务一景” “中学生形象” “法制读报宣传”等专栏,主题突出,设计新颖,构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独特的风景线。而软环境则即是针对学校的人文因素而言,长期以来,我校都注意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尽量创造出一种轻松、和谐、文明、民主的校园气氛,对学生进行隐性德育,以保证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当前正处于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中西文化深层次碰撞、社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的情况下,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尤其是不

11、良社会思潮的滋生与感染,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加之一些地方的社会风气败坏、腐败现象蔓延,不良社会文化的传播,直接威胁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成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因。因此,德育不能仅囿于学校这一方狭窄的天地,而应该把德育工作延展到社会上去。正因为如此,我校从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联系,努力构建社会化“大德育”网络,共同教育学生。在社会教育方面,我校主在采用“请进来拉出去”的办法。 “请进来”是指学校定期邀请已在社会有所成就的本校毕业生或其他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来我校进行各种社会人生体验的专题演讲;邀请公安交警部门到我校举办拒绝黄毒邪教和交通安全图片展览,并进行现场法

12、律知识、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等。 “拉出去”则是指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如参观市戒毒所)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调查陈村的花卉销售情况,了解花农生活) ;利用知识特长走上社会为群众提供电器维修服务;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等。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分辨美丑邪恶,体念道德情感,感受自我价值。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校采取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诱导家长正确对待与教育孩子,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建立并完善家长委员会,发挥他们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桥梁作用;开通学校家庭的热线电话和设立家长的校访日,方便家长与学校教师的随时沟通;主动积极进行家访工作,及时通报情况,携手解决突发问题。由于校内校外齐抓共管,我校虽

13、是生源很差的职业中学,但却一直保持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的记录,后进生转化成功率逐年提高,学校学风、校风良好。同时,学校各年级每学期开展每位班主任的班会公开课评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通过演讲、辩论的形式,由学生主持班会课,进行引导教育,主题丰富。如刚入校的班级有:“我们的学校” “做个受社会欢迎的人” “我的新伙伴” ;在一些的大型活动之后有:“班兴我荣,班衰我辱” “众人拾柴火焰高” ;毕业班的有:“珍惜自己的黄金时代” “社会需要何种人才” “我适合干什么” “留给母校的回忆”等等。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所遇到的问题,系列化开展班会课教育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爱听爱讲,在

14、听与说中,端正了认识,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以及他们一生中所承担的各种责任。五、坚持全员德育,实现全面育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员参与和全程管理。然而现实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部分教师(尤其是科任教师)一直以来潜意识中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是政教处、班主任的事,而不是科任教师的事。因而课任教师只是上自己一节课而已,别的一概不管。为了澄清这种错误认识,我校长期抓好教师的师德建设,落实科任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并且建立“校长教学处科组学科教师”这条课堂教育主线,坚持把德育渗透到课堂学科教学活动之中,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这个主渠道的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全员参与

15、,形成合力,推动德育工作深入开展。例如我校的政治课由政教处一名主任主抓,重点落在学生就业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平时结合本校特点把德育与技能训练、生产实习、就业指导相结合,在学生实验实习过程中抓好职业道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同时,学校坚持全面育人,广泛开辟德育的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注意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衔接,举办学校艺术节;创办陈村职中校报;成立扬帆文学社,出刊职中青年 ;举办大型的电脑、电工、电子、书画、作文、插花、手工等各项技能竞赛活动;成立舞蹈、铜管乐、运动、礼仪等校园文体艺术团;开展假期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总之,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校内还是校外,学校尽量开辟多种渠道、提供多种机会给各个个性不同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其各项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以期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总而言之,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立体的工程,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不可能从某一个方面简单地一蹴而就,而是要多层次、多方位踏踏实实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