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2)

上传人:zf****08 文档编号:4053028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72017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冲刺试题(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 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以下不能体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的是( )A.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B.小学教育为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C.小学教育为儿童、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D.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2.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A.专职的科研人员B.教师C.科研群体研究者和个体研究者D.学生3

2、.下列关于班级管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A.班级管理是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B.班级管理内容主要有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和班级活动管理C.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D.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班集体4.按照朱熹对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A.愤B.悱C.启D.发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丰厚的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6.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居于第三层次的是( )A.国家的教育目的B.

3、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师的教学目标7.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荀子B.孔子C.孟子D.墨子8.根据教学评价的参照指标,可分为(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B.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和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9.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王老师在讲授该知识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数轴 上一个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点。那么在一个平面上一个点如何用 数来表示呢?在总结这节课时王老师结出了答案。这属于课堂总结的哪种方法( )A.复述法B.呼应法C.悬念法D.比较法10.“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这句话

4、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发展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自小学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 均课时。( )A.必修课程 3 3B.选修课程 3 3C.必修课程 5 5D.选修课程 5 512.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顺向负迁移B.逆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顺向正迁移13.( )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A.自我认知B.自我意识C.自我体验D.自我监控14.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中个体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

5、他认为,学习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A.试误B.顿悟C.强化D.联结15.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 )A.正常小学生B.严重精神病人C.人格障碍者D.残疾患者16.以下做法小学语文课程不倡导的是( )A.自主合作B.生动活泼C.单一讲授D.丰富的实践活动17.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A.数据与整理B.推理和证明C.方法和语言D.计算与估算18.1-4 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 )和 自信心。A.写作能力B.写作兴趣C.写作技巧D.写作天赋19.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 )A.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丰

6、富学习内容B.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C.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D.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20.现实中传递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如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预测天气 情况的“降雨概率”、表示空气污染程度的“空气指数”、表示儿童智能状况的“智商” 等,这表明数学术语日趋( )A.人本化B.生活化C.科学化D.社会化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2.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

7、,共 40 分)1.吴老师的专制管理班级方式遭到学生的集体造反。应该让学生一起商量班级管理主 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班级的不足和自己的责任;其次,把任务按小组分配给同学,组织学生 开展小组竞争;再次,一起为班级要设提建议;最后,增强双方沟通,渐渐地班级中呈现出 一派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新气象,以前的坏风气消失得无影无踪。(1)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4 分)(2)吴老师最初管理失败的原因是什么?(8 分)(3)吴老师后来管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8 分)2.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 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

8、恐与不安。这 位教了 20 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 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 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 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 甚至讨厌。”请依据以上实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40 分)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课上,特别指出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 具有不稳定性,且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1)如何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该知识,拟定教学目标。(15 分)(2)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

9、活动并说明理由。(25 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D 项的描述体现了小学教育的义务性特点。考生需准确区分小学教育各个 特点的内涵。2.B【解析】行动研究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 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 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体是实际工作者,主要是教师。3.A【解析】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直线式发展的静态过程。4.B【解析】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 代理学家朱熹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

10、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5.B【解析】略。6.D【解析】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 师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居于第三个层次,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所能 达到的预期标准。7.c【解析】略。8.D【解析】略。9.B【解析】呼应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设疑置惑,而在总结时释疑解惑。而悬念法 是指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师通过设疑引出下堂课要学的内容。二者易混淆,考生需注意 区分。10.B【解析】发展性原则又称量力性原则,也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 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 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

11、,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题干的描述是该原则的典型阐释。11.A【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 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 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3 年级开始设置, 每周平均 3 课时。12.D【解析】“温故而知新”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13.B【解析】考查自我意识的概念。14.B【解析】苛勒等人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15.A【解析】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正常小学生。16.c【解析】略。17.c【解析】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12、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 要组成部分。18.B【解析】略。19.B【解析】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属于教学策略,而不是学习策略。20.B【解析】数学术语不再让人听不懂,而是朝着人们能理解的方向发展,日趋生活 化,越来越贴近生活。二、简答题(答案要点)1.(1)教育观察法;(2)教育调查法;(3)教育实验法;(4)教育行动研究;(5)教育叙事研究。2.(1)反思使经验(和教训)变成教学智慧,从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发;(2)反思能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3)反思使自己学会教学;(4)反思促进教师成长。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

13、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 发展的第一个特点;(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 展的第二个特点;(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 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1.(1)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 生生合作。(2)该班主任最初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没有以学生为本,而是坚持专制型的

14、领导方式。 这种领导方式属于支配性领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 强制的指导,或一味地斥责、威胁。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一直在从事程式化的教育 教学工作,他们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如何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确保班级成绩 在学校中的排名;二是如何让学生服从老师,以维护教师的权威不受侵害。学生必须被动地 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缺乏自主性。从而引起了学生的不满与抗议。(3)班主任后来成功是因为他改变了原来的班级管理方式,建立了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这种领导方式属于综合性的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 的自发行为,促进班级同学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

15、。“让学生一起商量班级管理主题班 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竞赛”“一起为班级建设提建议”“增强双方沟通”体现了以满 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 能力。 ,2.(1)材料中提到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教育评价是根据 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 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 据的过程。可见,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而材料中的现象已然远离这一目的。(2)教育评价的结果,对于被评价者来说,不仅能提供反馈信息,而且能激发和调动

16、其 积极性,因为一般情况下,被评价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有获得较高评价和实现自身 价值的愿望。因此,良好的评价会对成功的经验起强化作用,使被评价者加倍努力,产生 获取更大成功的动力,会对失败的教训起消退作用,使被评价者产生不甘落后、奋发努力、 改进工作的动力。可见,教育评价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而材料中并未体现教育评价 的这一积极功能,反而突出学生的厌恶感。(3)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以被评价者的发展为本,重视被 评价者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它 基于评价对象的过去,重视评价对象的现在,更着眼于评价对象的未来。因此,在日常教 学中,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