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复语文综合练习题六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053027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复语文综合练习题六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复语文综合练习题六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复语文综合练习题六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复语文综合练习题六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复语文综合练习题六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复语文综合练习题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复语文综合练习题六(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 共 8 页) 第 1 页青岛市 2009 年对口高职语文综合练习题(六)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一、 (2424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给予(i) 欢谑(xu) 契约(qi) 参省(cn) B. 辍学(chu) 竹篙(o) 静谧(m) 啃噬 (sh)C. 癖好(p) 濡养(r) 恪守() 摭拾(zh)D. 驽马(n) 打烊(yn) 徘徊(hu) 端睨(n)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

2、一组是A就寝 粗犷 惴惴不安 野塘残荷 B频危 惬意 悠然自得 首曲一指C款待 反馈 妇孺皆知 零敲碎打 D杀戮 恬静 层出不穷 重于社稷3.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_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_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_不值得。A只有 才 或是 B只要 将 和 C只要 将 或是 D只有 才 和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李染的社会兼职非常多,只能零敲碎打、断断续续的进行文学创作。B王老师曾组织过市运会,现在组织学校运动会真是游刃有余。C自打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D听了老师的批评之后,王华惭愧的搔首踟蹰。5下

3、列句子中,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能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B对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早已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C他是一位出色的有丰富训练经验的国家队教练。D我们再也不是被列强任意欺侮的国家了。(语文试题 共 8 页) 第 2 页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 , “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 “百川归海” 。B. 据吉林省的有关调查,当问及“遭遇社会风险时怎么办” ,有 68%的人回答“依靠组织解决” ,只有 32%的人回答“依靠自己解决” 。C.一进校门,就看见了“为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而勤奋学习!

4、 ”的横幅标语。D.老师对学生说:“我们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7. 某公司派代表团出国洽谈经贸业务,该国一女记者不大友好地问:“贵公司经济实力如何?有足够的资金吗?”下列回答中较为得体的一项是A我公司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你不必为此操心。B请问,您能告诉我,对方公司有多少资金吗?C小姐,您想必听说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吧? D小姐,中国有句古语,叫做 “男不问钱财,女不问芳龄” 。8.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组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以占世界

5、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在上个世纪末突破 5 亿吨大关A. B.C. D.9. 对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理想/说:/“风流/和成功/并肩携手。 ”C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10. 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文章或著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格式。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演出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出来的文章。 B通知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C常见的广告标语形式

6、有赞扬式、号召式、情感式和综合式。D简报又称“工作通讯” “动态” “简讯”等,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语文试题 共 8 页) 第 3 页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劝学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荀况所著,庖丁解牛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所著。B.将进酒和行路难两首诗都是乐府古题,都表达了诗人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C.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D.史书按体例可以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如资治通鉴为编年体史书、史记为纪传体史书、战国策为国别体史书。12. 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虞美人听雨蒋 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

7、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A这首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和 不同感受。 B “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 、 “云低” 、 “断 雁” 、 “西风”等衰飒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看惯了尘世的“悲欢离合” ,对他人的际遇已无感情。 D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 二、二、 (1818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8、 13131818 题。题。(一)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认为那是由于生气不足和对美的感觉迟钝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喻,就有点替他们惋惜,他们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这大概是由于过分提倡“老黄牛”精神引起的生理反感。骆驼却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至于毛驴,顶多是个黑色幽默派的小丑,难当大用。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所以我不喜欢。它们不是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出现的,而是俘虏,是仆役。有时候,看到小

9、孩子鞭打牛,高大的骆驼在妇人面前下跪,发情的毛驴被缚在车套里龇牙大鸣,我心里便产生一种悲哀和怜悯。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 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语文试题 共 8 页) 第 4 页我!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时,还会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而且我还听不得马嘶,一听到那铜号般高亢、鹰啼般苍凉的声音,我就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大有战士出征走上古战场, “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之慨。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

10、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联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们的一

11、切美好的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 ,就在巩乃斯的马身上。(巩乃斯的马 )13 从展现的风格特点看, 巩乃斯的马更像唐诗中的哪一流派? A元白通俗诗派 B 韩孟奇崛诗派C王孟山水诗派 D 岑高边塞诗派14文段结尾列举了历史上许多名马,对作者写作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证明马和我们民族的文学、艺术、历史、民族文化等方面紧密相联。B表现作者久在塞北长期苦闷压抑得到释放后的畅快心情和对现实生活种种非正常现象的抨击。C作者在对马的描述、思考的基础上,对马进行了高度的评价。D表明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曾创造

12、出许多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15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作者用了一些动物与马对比,牛安贫知命,骆驼畸形丑陋,毛驴难当大用。它们都反映了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是俘虏,是仆役。 B马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所以作者说马是“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 。C “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中“取消”指的是因驾驭马使得自己的视野更开阔, “给予”指的是重新体会到了生活不朽的壮美。 D作者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将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

13、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二)(语文试题 共 8 页) 第 5 页与人类至少有 200 万年的历史相比,过去的 1000 年实在只是一个瞬间。但正是在这瞬间,全世界的人口出现了令人瞠目的变化。公元 1000 年时,全球的人口大约有 2.65 亿,而眼下已经突破 60 亿大关,1000 年间增长了 22.64 倍。公元 1000 年时的中国,正处于北宋、辽对峙时期,还存在着大理、回鹘、吐蕃等政权,合计人口近 7000 万,而中国的人口目前已逼近 13 亿,1000 年间约增长了 18.57 倍。公元 1000 年时,今天上海市的辖区还没有全部成

14、陆,上面只有一个县城,现在已拥有1200 多万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但从 1994 年起,上海的常住人口已经连续 6 年出现负增长。这三种情况正好代表了以往 1000 年间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人口 )16对文段运用说明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世界人口、中国人口、上海人口发展为例,具有典型性。B通过详实的数字,作者准确地说明了人口的发展趋势。C公元 1000 年前后的人口比较,凸显了人口增长之快。D数字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的综合使用,把复杂的人口问题介绍得生动形象。17.对文段说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由公元 1000 年前到公元 1000 年后的时间顺序B由大到小的程序顺

15、序C总分总的逻辑顺序D从世界到上海的空间顺序18.下列各句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简要说明了以往 1000 年间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B文段说明以往 1000 年间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和世界人口发展趋势是基本一致的。C文段中如果去掉“大约” “近” “大部分”等词语,表达将更为严谨。D文段说明了以往 1000 年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即增长快,数量大,而从 20 世纪末开始又呈现负增长趋势。三、三、 (8 8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9192222 题。题。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