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异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858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客观评价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客观评价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客观评价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客观评价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异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客观评价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异同我们选择英国来和明朝对照,这个国家是君主立宪政体中比较典型的一个。明朝的内阁制明太祖由“胡惟庸案”废除丞相,丞相作为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复存在。但由于工作量过于庞大,后又设立殿阁大学士,此乃内阁雏形。最初,殿阁大学士并无实权,只是作为皇帝的智囊团,为皇帝出谋划策。但随后的发展却出乎了朱元璋的意料。1402年,永乐帝正式设立内阁,其后,阁臣势力逐渐膨胀,到了万历初期,更是登峰造极地压制了皇帝。虽然内阁首辅在法律上始终没有得到丞相的地位,但如果这样就认为“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加强了皇权”否定“内阁”的进步意义是不正确的。内阁可以驳回皇帝旨意,事实上牵制了皇权

2、,这是毋庸置疑的。再说说明朝内阁的工作流程:皇帝授意内阁票拟皇帝(或太监代笔)批红付诸实施英国内阁制准确的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应该叫“责任内阁制”或“代议制” 。体现的是西方常见的“分权”原则,虽然没有美国的总统制那么明显的三权分立,但事实上至少已经达到了两权分力的程度,即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 “代议制”起源于 18 世纪初,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君主立宪的重要特点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首长不是一个人,国王或女王代表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仅作为国家的象征。首相手中握有实权,进行行政管理。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中产生,然后首相再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首相是内

3、阁的统领者,内阁和首相都对议会负责。议会如果不信任内阁,内阁就要集体辞职。或内阁提请国王解散议会(这个很少见) 。英国内阁的工作流程:内阁提案议会审批首相签署元首颁布将两者对比,我们发现,在明朝内阁中皇帝可以罢黜或提升阁员,事实上充当了“议会”和“元首”两个角色。而“议会”的公平性代表着社会的民主程度。明朝皇帝虽然会忌惮内阁,但远未到达“统而不治”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内阁制虽然起到了牵制皇权的作用,但其仍然是独裁政治的一种形式。如果明朝没有灭亡的话,内阁或许可以发展。但那不是我们历史的研究范畴了。客观评价明朝内阁:有进步意义,但还和民主相距甚远。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

4、新兴资产阶级与大贵族势力妥协的产物,应该有经济的繁荣,然后是向民主社会越进的一种象征。中国在明代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内阁制度,而且经济也很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且活跃,思想理论界也有了标志性人物,李贽等。内阁制度在三杨时期一直到明孝宗弘治 18 年都是非常良好的运行着,当然不算成化年间出现的万岁阁老到了嘉靖年间,因为大礼议,世宗皇帝对士大夫阶层的精神摧残使得百官惊怵,内阁也从此变的迎合“上意”起来,如后来就出现了严嵩那样的奸相。反过来说,不管怎样,终明一代,内阁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包括世宗后期、穆宗时期的徐阶高拱张居正,以及万历时期争国本时内阁与百官的努力!让人看到内阁竟然如此的与众不同并且与我们如此之近。或许也与明代的士人风气和崇尚气节有关吧。明代人似乎是不会弯曲的一朝,我很欣赏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