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会伤人 自我重生的新契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762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会伤人    自我重生的新契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庭会伤人    自我重生的新契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会伤人 自我重生的新契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会伤人 自我重生的新契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会伤人 自我重生的新契机读后感“家,可以是温馨的避风港,也可以是折磨人的伤心处!” 约翰布雷萧的家庭会伤人谈的是家庭我们一生的起点和最深的梦乡。出人意料的是,本书既不温馨也不甜美,而是充满了真实的痛楚。作者道尽了家庭带给人们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详细叙述了人格在家庭系统中扭伤的心理历程,邀请读者用真实的勇气去阅读,以便发现自己身上可能携有的伤痕和偏差的来源,从而找回健康的自我。本书让你看清整个家庭背后的来龙去脉,同时学会如何走出家庭阴影,不再自伤、伤人。约翰布雷萧,他是一个传奇人物,出身于酗酒的家庭,神学院毕业后进入修会立志传教,却因毒瘾被强制送入戒毒中心。现为心理辅导及著名的公共电视制作主持

2、人。他通过大众传播媒体讲述家庭理论,并以自身的经验印证人会受伤亦会康复的信念。家庭会伤人指出从小在自己的家庭系统里,没有得到过认可,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的孩子,成年后心中的“失落的孩子”是一道永远的伤,他们会用其他的替代品来弥补拼命工作、追求完美、性、毒品等,都是一种上瘾的行为。如何治愈痛苦?那就是去经历痛苦,抚摸痛苦,不再害怕触碰伤口。作者建议心中有“失落的孩子”的人,带一张自己 17 岁以前的照片,每天看,放在钱包里,由此来体验那个孩子,自己和内心那个孩子的联系才能建立。每天告诉他:“我是你的未来,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你的经历”、“我是唯一那个永远不会离开你的人。”许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

3、带来伤害,而他们大多曾经也是家庭中受伤的孩子,很多不妥的做法,只是本能地代代相传。家庭,不是我们能来选择的,我们只能服从那更高的力量,接受它的赐予,不管好坏,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就已经尽到了他们的责任,因为他们也只是服从那力量罢了。并不是通过修行就可以一劳永逸没有痛苦了,我们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真正的治愈还是要臣服于它。而人间的这一出戏,就是先作茧自缚,再认出自己被关在牢笼,这个时候选择到底是冲出牢笼还是继续沉溺之中,就是我们的自由了。我们通过束缚发现自由,通过恐惧发现爱,通过有而发现无,通过表象而发现真理。我们可以省思自己,修复和重塑自己;也可以发自内心地思考,是什么在伤害孩子?“孩子需要从

4、照顾他的成人眼中见到全部的自己,如此,才会产生一种自我感且建立完整的内在人格。如果部分的自己被接纳(例如,孩子的微笑、学话),而另一部分不被接纳(例如,孩子的愤怒和哭闹),则不被接纳的部分会与自我分离。每一次我们接触到自己不被接纳的这部分时,都会感觉内在的父母用眼神及语言拒斥它们。而这些不被接纳的愤怒、攻击和情欲等只好转为地下活动。然而它们仍具有活力,在我们的意识范围之外生存活跃。”在案例中,月月情不自禁地哭泣的时候,她立刻止住哭泣然后自言自语的说:我错了。灵光一闪中我的心被震撼了一下,妈妈的声音在耳边响起:“错了,女孩子不能这样”,真的是错了吗?情绪也有对错吗?其实有时候我们对待别人的管制和

5、批评只不过是我们对父母抗拒的延迟反应。“如果你既不能快乐,又不能生气、悲伤和害怕,大概也快成为麻木无情的人了吧!”“当孩子为了满足父母而封闭自己的情绪时,他们对自己的情绪失去了信心,而依赖父母的思想和感觉生活。起先是有意识地暂同父母,继而无意识地附和,最后终将把此种依赖心态转向其他人和外在世界,成为易受影响而没有自我的人。”看别人的脸色说话,看别人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行动,怕打扰别人而压抑自己,以此来得到别人的好心情和若有若无微弱的爱护。这是小时候我们为了生存而习得的模式,现在都变成了盔甲,我们在其中而不自知。小象已经成为了大象,成为大象的我们依然被一个细细的绳子束缚着,不自知也是不敢面对内心的疼痛。当我生气时就会感到自己仿佛在犯罪一般,因而觉得自己很不好。同样的情形也会发生在感到害怕、悲伤及快乐的时候。这个情况不只在我身上有,在别人身上也存在,但我现在已经察觉了,情绪也是一种感觉的表现,是一种能量,虽然有时候会用攻击的形式表达,但情绪不但是无错的,还是一种推动我们改变的能源,所以我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情绪。送给自己一句话:亲爱的,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能力照顾自己,你无需牺牲自己来获得爱,想哭的时候就哭,想笑的时候就笑,想说的时候就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