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657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6《最后的姿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6.6.最后的姿势最后的姿势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课文语境读懂“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能够运用这些词语概述课文内容。2、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及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3、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4、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以及在

2、生死攸关时刻所表现的高尚师德和崇高精神;了解抗震救灾中的其他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向像谭老师这样的英雄人物学习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1、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通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以及在生死攸关时刻所表现的高尚师德和崇高精神。三、教学评价设计: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检查预习单、听写、交流、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通过概括

3、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概括课文段落大意,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3、在精读感悟时,通过默读、圈画、批注、质疑、讨论、交流、汇报、感悟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感受人物形象,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4、借助小练笔,学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和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四、教学准备:四、教学准备:2学生:1、完成预习单。 (见附件 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五、教学课时: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初读感知,整体把握(1

4、)导入新课1、 (播放 5.12 地震视频片段) ,同学们,2008 年 5 月 12 日,是一个灰暗的日子,发生在这一天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面对死亡,发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板书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呢?(明确人物)2、指导读题。(2)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认读生词。(2)默写生字,检查生字的书写。引导学生对照课后第一题描红,同位互相检查,提醒学生把握部件之间的比例关系,注意笔画的繁简、避让,以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尽量做到匀称美观。老师范写“凹” ,强调其笔顺,学生练写自己写错和写的不规范的字。2、检查朗读课文

5、,随文理解生词。(1)同位合作读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重点检查指导含有“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这几个词语的自然段。指导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预习单中自己所查词典中的意思和课文语境理解这几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齐读这几个生词。(3)再次自由练读课文。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上前面几个词概述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谭千秋老师的人物形象。环节二、部分理解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精读感悟,重点突破(3)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姿势?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脑海中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让我3们共同去感受谭老师那定格在生命最后的姿势。1、紧扣“最后的姿势” ,感

6、受人物品质。通过默读批注,抓住谭老师的语言、动作描写和震后人们的话语,对不明白的地方大胆质疑,并通过读文思考解决问题,感受谭老师的精神品质,同时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1)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象,弄清文中哪几处描写了“最后的姿势” 。(2)默读课文,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标划出关键词句,简单写出理由。(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标划批注,引导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精读感悟,重点突破(3)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3)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交流,并相机指导感情朗读。交流第一处“最后的姿势” 。通过

7、“立即”引导学生体会谭老师反映的速度之快,把学生的安危放在第一位,透过“拉、撑、护”三个动词(重点演示理解撑) ,和上文谭老师“大喊” 、 “快跑” 、 “快”等语言描写,体会谭老师在生死之际,奋不顾身护住学生,舍身救生的高尚品质。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学生的?引导学生回忆汶川大地震,而后抓住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当时的情景,感受谭老师是在那么可怕的环境中,为了学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感受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交流第二处“最后的姿势”预设一:根据学生汇报,通过三位人物的话语,引导学生抓住“趴在” ,联系

8、上文的“撑在”提出问题,思考:从“撑在”到“趴在”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谭老师身上承载着什么?感受谭老师心中只有他的学生,完全没考虑到自己的安危。透过“死死地护着” 、“飞身” 、 “扑在”等词语读懂谭老师的英雄形象,进而理解“最后的姿势”所蕴含的“爱与责任”的人生意义。预设二:学生汇报第二处最后的姿势时,抓住“趴在课桌上”和“身下” ,透过这一上一下,联系着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的话,感受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德。交流第三处“最后的姿势”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质疑: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仅仅是谭老师的一个动作吗?它是什4么?而后引导学生填空:(谭老师这最后姿势是 的姿势,是

9、的姿势,是 的姿势。 )从而理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最后的姿势。 ”的内在含义。2、品读“人生价值”过渡:面对生死,谭老师张开双臂,护住了学生。他那张开双臂,是坚定的责任,是无声的大爱。那一刻,他用行动证明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那谭老师心中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呢?重点抓住谭老师讲课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并指导学生举例子说明。接着,让学生明白这是谭老师的言传,为下文写他的“身教”在危难之际的坚定择诀埋下了伏笔,他的择诀不是偶然的,与他的人生追求,平时对学生的殷切期盼息息相关。3、小结: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师,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让我们一起赞

10、颂: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环节三、回归整体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引导学生简要完整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学 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1、引导学生简要完整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3、引导学生质疑:课文第二段就已经把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写得很详实了,那为什么还要写第三段呢?可不可以把第三段去掉?为什么?(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明了侧面烘托的写法以及侧面烘托的好处。(五)走出文本,提升认识。回放在救灾中的其他人的感人画面,引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英雄事迹讲给大家听

11、。1、回放在救灾中的其他人的感人画面。2、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讲故事。3、交流故事中人物的品质,激发学生向像谭老师这样的英雄人物学习的情感。(六)读写训练,回忆自己身边的人,想一想他有什么特点或精神,学习本课写法,课下小练笔。5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最后的姿势 语言:“快跑-快-” 地震时 动作: 拉、 撑、 护 地震后: 趴在 死死地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八、教学反思:八、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借助预习单,让学生学会独立识字,会随文理解文中的生词,明白如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预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2、在精读环节中,我引导学生紧扣“最后的姿势

12、”这一核心,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透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震后人们的话语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如交流三处“最后的姿势”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最后的姿势的句子,通过品读,让学生深深的感觉到作者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描写最后的姿势,是因为作者想从不同角度突出谭老师舍身救生,对学生无私大爱的高尚品德,从而为“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做好了铺垫。在突破“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一难点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而后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较好的突破了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在交流第一处最后的姿势时如果再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谭老师事迹的资料,以加深

13、学生对人物的感受,能更好地体会“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建议:为了达成“了解地震中的其他事迹,激发学生向像谭老师这样的英雄人物学习的情感。 ”这一教学目标,建议在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搜集地震中人物故事的资料。6附附 1 1 预习单预习单6最后的姿势一、自主识字1.我能读正确。洗漱穿戴 摇晃 吱吱声 坍塌 塌陷 废墟震撼 血肉模糊 深凹 生死攸关 诠释 妙语连珠 2.我能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对比字的间架结构)3. 词语我理解。( 先查查课后题第二题中的生词,再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课文语境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二、 查找资料,了解谭千秋老师。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你有针对性地搜集了哪些有关谭老师的资料和当年抗争救灾的动人事迹请简要写在下面:三、朗读课文,走进谭千秋老师。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 :“最后的姿势”是谁做的,是怎样的姿势?文中几处描写这样的姿势?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姿势?结果怎样?2.记下你在读书时的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