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614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未成年人是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自然人。各国法律对成年年龄的规定不同。我国的法定成年年龄为 18 周岁,因此在我国,未成年人就是指 18 周岁以下的公民。本文所说的未成年人主要是指中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原因既有未成年人本身的生理、心理及思想、行为因素,也有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下面仅就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进行分析。一、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由于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与社会的接触面较窄,而父母又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老师,所以,家庭对未成年

2、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1.家庭结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所谓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按规模可分为大家庭和小家庭;按其完整性可分为常态家庭和非常态家庭。非常态家庭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指双亲曾有过离婚史的离异家庭;二是指父母或其中一方由于疾病、天灾等自然原因过早去世的缺损家庭;三是指继父(母)及收养关系的家庭。在一个家庭中,各人均担负着不同的角色,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并达到一种心态的平衡。如父母健全对子女的行为有钳制力,子女也因父母的严格管教和监督不断地制约着自己的行为。如果家庭中的互动系统产生了问题,家庭的完整性和

3、稳定性遭到破坏,往往导致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产生障碍,使家庭成员与家庭产生离心力,可能引发家庭中某个成员或多个成员的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这对未成年人的不良个性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健全的家庭也不能承担起对子女的抚育任务,易造成子女发育不良乃至心理疾病或思想道德恶劣。2.家庭经济状况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直接与未成年人的物质生活、学习环境、健康条件等方面相联系。许多教育社会学研究者都把家庭经济看做是影响学生教育和学习的重要因素。一般认为,低工资、家庭人口多或家庭失去经济来源,都会严重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学习和发展。极端贫困的家庭在其子女教育方面有其不利的条件,表现在缺乏学习的

4、物质保障,迫使子女为谋生而中途辍学;因家庭经济贫困而造成子女的健康不良,也影响到教育者的身心发展。3.家长素质和职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父母亲的文化程度,是以家长所受的学校教育水平为指标的,它也是影响学生品德表现、理想抱负水平的因素之一。父母知识处于较高层次的家庭在获取社会信息,感知和分辨事物的是非,以及教育子女形成良好品质或指导他们成才等方面无疑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相反,父母知识结构层次低、文化水平差的家庭,往往表现出愚昧无知和见识短浅。父母自己不爱学习,缺乏上进心,其子女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热情和求知欲。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的行为也不一定符合规范。子女长期受到这些不良行为

5、的熏陶,其行为或多或少就会带有父母行为的特点。家长的职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也有着重要影响。从事体力劳动的家长如农民、工人、个体工商户等,他们有的文化水平低,不善于教育子女,也有的因工作太忙,无暇管教子女,容易使子女沾染不良习惯。相反,从事脑力劳动的家长,如机关干部,教育、科研人员等,文化水平普遍较高,相对而言,较善于学习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善于教育子女,或者由于工作的需要,读书学习已成习惯,这些行为易对子女形成示范作用,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4.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它是构成家庭文化背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般把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为

6、民主型、溺爱型、专制型、禁锢型。几种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如下:民主型:有些父母能以平等民主意识对待孩子,在家里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父母经常与孩子讨论问题,或决定大事时征求孩子的意见,关于孩子的事让他自己做出决定,父母只是在旁边给出参考意见。这种方式有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溺爱型:疼爱孩子是人之常情,独生子女就更容易受到父母及长辈的娇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碎了” ,对孩子百依百顺,处处迁就,一味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和欲望,放纵子女不良习惯,导致孩子任性、骄横、唯我独尊、称王称霸,占有欲极强,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屈。一旦他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蛮横行为受到约束时,就会同家庭或者社会形

7、成对立,甚至发展到违法犯罪。专制型:有的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 “不打不成才” ,管教孩子缺乏耐心,变说服教育为“打服”教育。也有的父母认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打骂子女是自己的权利。殊不知,粗暴的打骂不仅教不出孝子,而且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对抗心理和悲观自卑情绪,自暴自弃,孩子由于未能从父毋身上获得温暖、保护和安全感,极易向社会寻求“温暖”和“保护” ,甚至被不良分子拉拢和引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禁锢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 、 “望女成风”心切,他们不顾孩子的兴趣、能力和身心发展的可能性,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施加过大的压力,使孩子难以承受。许多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

8、孩子的一切,强迫孩子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的同时,参加各种各样的“提高班” 、 “兴趣班” ,做大量的额外练习,使孩子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在这种压力之下,孩子往往是被动地学习,应付了事,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大多难以达到父母所期望的目标。这时,家长往往会失望、恼怒,甚至以打骂等高压强制手段去强迫孩子,而孩子则会产生厌倦、逃避等厌学情绪,甚至僧恨父母或产生厌世轻生念头,或离家出走,过早地涉足社会,误人歧途。二、家庭教育所应采取的对策任何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起,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由生物性的“自然人”到社会性的“社会人”的深刻转变,这个转变过程被称为个体的社

9、会化。个体社会化是多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诸如家庭、同辈群体和大众媒介的影响等。家庭是个体社会化最重要的因素,不仅个体早期社会化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就是后来的继续社会化大多也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因此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尤为重要。况且,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从家庭教育的特点看,它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在时间、空间、活动上往往是统一的,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何况,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人格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意义。

10、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措施来帮助未成年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1.营造一个健康、民主、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家庭环境由家庭人文环境、家庭行为环境和家庭物质环境三方面组成。而家庭的人文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奠基性作用。家庭人文环境包括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一位教育家说过, “如果一个家庭喜好音乐,这不意味着孩子必然成为音乐家;但如果一个家庭不喜好音乐,其孩子绝不可能成为音乐家” 。实践证明,孩子能否具有人文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不是靠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靠家庭人文环境的影响。建立良好的人文家庭环境,首先,要创造温暖和睦、民主平等的家庭气

11、氛,这有利于家庭成员平等地互动,也有助于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养成;其次,要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勇敢、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后,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这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减轻其学习上的压力,又有利于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2.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会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首先应当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和心理素质。家长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教育、培养子女。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提出“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欲治其家者,先修其身”的主张,所以,家长

12、要努力做孩子的学习榜样。一方面,家长要通过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另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良好形象,从日常生活入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做到言行一致,举止文明,勤劳奉献,宽以待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3.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家长在施教过程中,要力图改变以往那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方式。首先,家长们要有现代的教育观念,不可一味追求子女在智商上的高度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厚此薄彼另外,家长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来对待,孩子在人格角色方面和自已是平等的,

13、要让孩子有自尊和自信,平等对待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对家长敞开心胸,才会主动地接受家长的教育。其次,要改变教育方式。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和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要改变那种“有求必应”的全套的服务方式,不能事事包办,要分清“教”与“给” 。古语云,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现代的家长们从古人的这句话中应该能悟出一些对改变教育方式有用的道理。再次,要改变那种完全由家长灌输给孩子知识的纵向传递模式。家长应当与孩子不断地进行互动,了解孩子的心理,也让孩子了解家长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施教,效果会更好。因为前一种方式是被动的给予,而后一种则是一种在沟通基础上的主动吸收。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之中,传统的伦理道德与西方伦理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的现象,公民责任、法制观念以及宽容忍耐、节俭刻苦、诚实理解等品质相对淡化。这些对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更要求家长坚守平等正义的准则,学习家教的基本知识,以严格的自律精神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对子女耐心说教,良性引导,尽可能多地与他们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探讨正确积极的处理方式,提高子女独立应付各种难题的能力,增强应对复杂社会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