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507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目的】本实验采用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了解家兔急性失血模型的建立方法,观察家兔急性失血期间及停止失血后其动脉血压的变化及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 【原理】在生理情况下,人和体液分别改变在家兔急性失血中的代偿作用【目的】本实验采用动脉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了解家兔急性失血模型的建立方法,观察家兔急性失血期间及停止失血后其动脉血压的变化及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原理】在生理情况下,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血压相对稳定

2、,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的,其中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起着重要作用。此反射既可在血压升高时降压,又可在血压降低时升压,反射的传入神经为主动脉神经与窦神经。家兔的主动脉神经为独立的一条神经,又称减压神经,易于分离和观察其作用。在人、犬等动物,主动脉神经与迷走神经混为一条,不能分离。反射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纤维,心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 b 受体结合,引起心脏正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迷走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 M 受体结合,引起心脏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交感缩

3、血管纤维兴奋,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 a 受体结合,引起阻力血管的收缩。机体对一定量的急性失血有代偿能力。急性失血使动脉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在失血的瞬时,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和容量感受性反射,阻力血管、容量血管收缩、心脏活动增强以维持动脉血压。急性失血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大量分泌,出现血管的明显收缩。静脉系统属于容量血管,可容纳血液总量的 60%70%。静脉的收缩可以迅速而短暂地增加回心血量。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为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升高更明显,毛细血管灌流不足,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循环血

4、量增加。抗利尿激素、血管紧张素、皮质激素的产生和分泌增加也参与急性失血的代偿。本实验应用液压传递系统直接测定动脉血压。即由动脉插管、测压管道及压力换能器相互连通,其内充满抗凝液体,构成液压传递系统。将动脉套管插入动脉内,动脉内的压力及其变化,可通过密闭的液压传递系统传递压力,通过压力换能器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动脉血压变化曲线。【预习要求】1仪器设备知识 参见第二章第三节 RM6240 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第四节 PcLab 和 MedLab 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实验理论 实验动物知识参见第二章第一节 生理科学实验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第四章第

5、一节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第四节 实验动物手术;统计学知识参见第 5 章第四节 常用统计指标和方法;生理学教材有关动脉血压的调节理论,病理生理学教材有关失血性休克理论。检索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论文,检索方法参见第五章第五节。3预绘制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和统计表格。【材料】家兔,200g/L 氨基甲酸乙酯或 10g/L 戊巴比妥钠,1000U/ml 肝素,0.1g/L去甲肾上腺素,10-2g/L 乙酰胆碱,放血瓶,血红蛋白比色计全套,动脉插管,血压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方法】1实验系统连接及参数设置(1)颈动脉血压测量记录装置。将血压换能器固定于铁支柱上,其位置与心脏在同一平面。

6、(2)安装好放血装置使股动脉插管与放血瓶相连(瓶内预先盛 60ml 生理盐水),打开三通将放血系统管道内的空气排出并充满生理盐水,然后关上三通。放血瓶内放入肝素 0.5ml,记下瓶内液体量,调节放血瓶高度,使瓶内液平面距离颈心脏水平约 65cm 处可使血压维持在 6.67kPa(50mmHg)左右。(3)压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第 1 或第 4 通道。(4)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参数设置: RM6240 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生理科学实验”菜单中的“兔动脉血压调节” 。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1 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 100Hz,灵敏度 12Kpa,采

7、样频率 800Hz,扫描速度:500ms/div。连续单刺激激方式,刺激强度 510V,刺激波宽 2ms,刺激频率 30 Hz。 PcLab 和 MedLab 系统:点击“文件”菜单“打开配置”中的“动脉血压记录”项目。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仪器参数:1 通道放大倍数200、直流(DC)耦合,采样间隔 1ms;串刺激方式,波宽 2ms,刺激强度510V,时程 1s,频率 30 Hz。.(3)血压换能器定标 实验室已将仪器和血压换能器系统进行了定标,无须再定标。定标方法见第七章实验 16。实验过程中不能改变定标数值。2手术准备(参见第四章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第四节 实验动物手术)(

8、1)家兔称重后,氨基甲酸乙酯按 1g/kg 体重的剂量于耳缘静脉注射麻醉。注意麻醉剂不能过量,注射速度不宜过快。(2)动物仰卧固定缚于手术台上,固定四肢,前肢交叉固定,用棉绳钩住兔门齿,将绳拉紧并缚于兔台铁柱上。(3)暴露颈部气管、颈总动脉、颈静脉、迷走神经和主动脉神经。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右侧上述神经,各穿以不同颜色的细丝线以供识别。分离两侧颈总动脉和两侧颈静脉,各穿二线备用。(4)给动物静脉注射肝素,剂量为 1000U/kg 体重。等 1 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步骤,以使肝素在体内血液中混合均匀。(5)左颈总动脉插管 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用眼科剪在靠近结扎处动脉壁剪一字形切口,

9、将动脉插管向心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内,扎紧固定。(6)用左手拇指和另外四指将股部皮肤绷紧固定,沿股腹面正中线从腹股沟下缘向膝部切开皮肤 45cm。用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股部肌肉。用玻璃分针分离股动脉,分离出血管约 23cm,在其下面穿入 2 根线,结扎远心端的血管,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血管。靠近远心端血管结扎线 0.3cm 处,用眼科直剪呈 45角剪开血管直径的 1/3,用弯型眼科镊夹住切口游离尖端并挑起,插入血管导管 24cm,在近心端结扎血管导管。利用远心端的结扎线再次结扎插管导管。【模拟实验操作方法】1模拟实验窗口(见图 6-2-13) 家兔颈部动脉插管用三通压力换能器和水银检压计相连,水

10、银检压计指示动脉血压,仿真记录仪记录血压曲线。家兔股部股动脉插管通过三通阀与放血瓶相连。2鼠标点击手术刀并拖动至家兔颈部释放,记录仪描记动脉血压曲线。第一道记录动脉血压曲线,第二道记录心率,第三道记录实验项目标记。仿真记录仪面板设灵敏度、位移、纸速调节按钮,面板设数字显示框,分别显示记录仪第一道灵敏度、动脉血压、心率。3采血及血红蛋白测定 窗口出现颈静脉和采血注射器,点击注射器针芯采血,采血完毕后,窗口出现血红蛋白吸血管,点击吸血管胶头,取血完毕,出现血红蛋白比色计和蒸馏水试剂和吸管。待血样加入血红蛋白比色计后,点击蒸馏水试剂中吸管的胶头,并拖动至血红蛋白比色计的加样口释放,随着蒸馏水加入,测

11、试样品呈现与标准管相同的颜色并显示血红蛋白的浓度。4鼠标器点击股动脉插管旁的三通阀,可进行放血操作。5测量按钮 按测量按钮,仿真记录仪显示所做实验项目的实验曲线,仿真记录仪面板按钮变为图标按钮,有放大、缩小、压缩、扩展、定位图标按钮,分别可使仿真记录仪内的实验曲线纵向放大或缩小,横向压缩或扩展,定位图标按钮可使所选记录曲线处的位置移到仿真记录仪左边框。7测量状态 在测量状态下,鼠标器在仿真记录仪内移动,可对实验曲线进行测量,并从仿真记录仪的面板数字显示框“压力”和“Time”中读出血压和心动周期时间。在曲线上点击,可测量相对值。拖动仿真记录仪面板上的滚动条,可使实验曲线左右滚动,显示前后实验数

12、据曲线。8操作控件均有提示。鼠标点击“返回”按钮,程序返回到模拟实验窗口。图 6-2-13 失血代偿模拟实验窗口【观察项目】1记录一段正常的动脉血压曲线,从颈静脉内取血 0.5ml 测定 Hb 浓度。2待血压稳定后,打开放血装置的三通阀,使动脉血放入放血瓶,持续失血 3 分钟后关闭三通阀,终止失血。连续观察放血过程中血压动态变化,于失血停止后 10、20、30 分钟分别采血,测定 Hb 浓度。【实验报告】1题目。2署名 作者和合作者姓名及单位。3结构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4材料和方法 主要实验材料,仪器装置连接和仪器参数。5观察项目和观察指标。6结果 列各项处理前后的动脉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原始数据表格,用文字和数据逐一描述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曲线剪贴并标注。来源:生物帮 http:/ 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 l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