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2436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读老子的当下意义作者:人民日报 陈彦 老子五千言,流传两千多年,据说是世界上 仅次于圣经发行量的一部人类文化典籍。之 所以有这样历久弥新的翻译量、印刷量和阅读 量,其根本在于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恒常思辨、 警醒和“淬火”作用。人类历史总有许多疯狂的时 代,要么是战乱频繁期,要么是急剧上升期,要 么是引颈转型期,这时都需要听听老子不冷不 热、不愠不火、不疾不厉、不狂不躁的言说。 我们处在经济社会急剧上升期,也可以说 是人的思维意识与社会结构的巨大转型期,我 们如何在到处莺歌燕舞,日日有庆典、时时有捷 报、处处有欢歌的盛世沸腾中,保持一点清醒、 常态、低温,保持一点警觉、思辨、冷眼?我以 为读读

2、老子,当是时下需要鼓励的文化原典阅 读方式。西方过去就有许多人重视老子,黑格尔 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尼采说老子思想 “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深载宝藏”;现在也有许 多西方人在老子的智慧中,寻找改良经济社会 畸形发展的出路,我们更应近水楼台先得月。我2以为老子对于当下社会起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重要认识价值。 如何如何处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问题 随着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 步,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一浪高过一浪的强大“减排”、 “低碳”舆论,与人类 对自然的疯狂开发、攫取程度相比,几乎是小巫 见大巫。其症结在于人的享乐之心、占有之心、 贪婪

3、之心、狂悖之心的涌动不息。 道德经谈道: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意思是说自然天地,如同 一个大风箱,空虚时并没有穷竭,越是拉动不止, 产生的风就越多越大。就像人说话越多,越容易 招致耗损与失败一样,老子希望人们能保持静 虚,别胡乱拉动自然这只“风箱”。这似乎越来越 不可能,满世界为了全球化进程,为了人类的穷 奢极欲,把“风箱”拉得震天响,还嫌“风箱杆”太 短, “风箱肚子”太小,都在拼命用科技的手段,提 升着“风箱”的潜能,谁又能抑制住这种着了魔似 的人类集体的疯狂“拉动”呢? 老子讲:“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这个 “常”指的就是自然永恒

4、不变的规律,老子始终希3望人们清醒认识自然的伟力。许多人说老子的 “返璞归真”、 “无欲”、 “不为”观念是一种倒退,我 们能放弃小汽车、放弃电脑、放弃手机,回到“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时代吗?甚至回 到老子所倡导的“小国寡民”时代吗?我想读老 子,在于认识“道”,也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从 而把握事物的运行规律,是远观一条长河的涌 流,而不是近视一个浅滩、或一个深潭的短暂波 动。一时的精彩,可能带来长久的黯淡,这就是 老子讲给我们的辩证法。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即使各种原因,让你不得不继续拉动欲望的“风 箱”,读了老子,能保持一份清醒,一种省察,一 点对自然的敬畏、后怕和歉疚

5、,也总比老以为 “风箱”拉得越欢越有理、有功、有划时代意义强吧。 如何如何处处理好争与理好争与“不争不争”的关系的关系问题问题 在道德经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 故无尤。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 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等等。在今天这个提 倡竞争的社会,似乎老子这些“语言碎片”又是极4其过时落伍的言论,然而,恰恰由于我们失去了 对人类哲学思想的常态把握,而导致了过度竞 争中各种“潘多拉魔盒”的无序和倾覆。战争是这 样,经济发展是这样,以至于人的常态生活,也 在无处不有的

6、竞争中,变得不堪其累,甚至畸形 变态。人类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核武器泛滥成灾; 人类进行太空竞赛,很可能要导致太空垃圾的 “乌云密布”;而人类的物质占有竞赛,已使地球 不堪重负,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贫 富不均、冲突不断,硝烟四起我们回过头来, 再听听老子怎么说:“知足之足,常足矣。 ”“多藏 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 还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吾不敢为 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在五千言结束的 时候,他还侃侃而谈:“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 道,为而不争。 ”这就是深受春秋霸主们争强好胜 以至祸国殃民之苦的老子,对历史无奈的反复 规劝。 社会

7、如果没有竞争的动力,可能成为一潭 死水,然而,过分提倡竞争,又没有行之有效的 制度加以框范,必然搅动人性之恶,进入明枪暗箭、血肉相残、你死我活的无序境地。最典型的5是:一切都舍去艰难困苦的奋斗过程,直取辉煌 结果。长此以往,为政,必然贪大求洋,好大喜 功,旁门左道,欺上瞒下;为人,必然夸夸其谈, 文过饰非,草蛇吞象,不可一世。万事万物,一 切都有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积累与量变过 程,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一夜之间就 想直捣金字塔,竞争成天下首富、人间阔佬、文 化大匠、政治巨星,学唱几首流行歌就想成声乐 大师,盖几间小庙,争来几个莫名其

8、妙的历史人 物或传说人物,就想吸引世界眼球,成就文化产 业霸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真是怪相林立, 闹剧丛生,若老子再世,恐怕连“不争”这个“方 子”,也都不屑于给这些人开的。 如何如何认识认识“强强”与与“弱弱”的关系的关系问题问题 强大,是人类社会苦苦追寻的一种生存目 标,无论邦国、民族、团队、家庭、个体,概莫能外。老子却苦口婆心地要人“守雌”、 “守弱”、 “守柔” 、 “处下”。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 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要“大邦者下流”, 不逞强好胜,处于“下流”,才能真正成为兼容并 蓄的大国,强国。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6盈”老子对强大、强硬说了许

9、多不利的话, 他比喻说,人活着时柔弱,一死就坚挺了,草木 活着时柔脆,一死也就僵硬了。 “兵强则灭,木强 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国家、族群、团队是 这样,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社会的浮躁冲 动,个人主义盛行,短视与功利主义泛滥,都是 一味要强惹的祸。老子一再讲“强梁者不得其死”,“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连古代帝王也要自称“孤、寡”,以示低贱。老子 反复强调“柔弱胜刚强”,要“知其雄,守其雌。知 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老子认为水是 最柔弱的,处万物之下,然而却无坚不摧,无所 不至。在这些哲学观点上,老子看似有些阴谋家 的意味,但其骨子里仍是为了缓解社

10、会纷争,平 复生命激荡,让强者内省收敛,让弱者得以舒筋 活络,缓释物质与精神的多重挤压。 当今世界贫富悬殊巨大,强者与弱者界限 分明。无论国家、民族,还是团队、个体,都在进 一步加大着这种分界。强者欲望的无限扩大化, 必然挤对更多人的生存空间,导致人际之间、族 群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仇恨、纷争。强者如 何“去甚去奢去泰”,改变穷奢极欲、炫耀攀比、7拼命享乐的骄奢淫逸生活,继而转向怜悯、同情、 提携弱者,以“以德报怨”和“心善渊,与善仁,言 善信,政善治,事善能”的襟怀来担当责任,当是 一剂不使用暴风骤雨的激烈手段又可解决部分 问题的良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必须把 过度膨胀的各种欲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尤其 是要限制在公平正义的竞争范围内,否则,和谐 就只能是人类一种遥遥无期的愿景。 老子毕竟离我们太遥远,他所经历时代的 社会问题,也远没有我们今天复杂多变。但他热 爱生命,反对瞎折腾,反对争强好胜,反对物质 奴役,反对动辄战争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 仍是非常适用的哲学。他主张顺其自然,主张简 单、朴素,主张谦卑、守弱,主张养生、长寿,我 以为是抓住了人的生存本质,我们应当远离诸 多依赖聚富敛财和劳民伤财而建功立业的思想, 顺应自然,循序渐进,从而活出人的从容、淡定 和美好诗意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