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比洛芬酯镇痛对LC术后血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433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氟比洛芬酯镇痛对LC术后血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氟比洛芬酯镇痛对LC术后血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氟比洛芬酯镇痛对LC术后血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氟比洛芬酯镇痛对LC术后血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氟比洛芬酯镇痛对LC术后血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氟比洛芬酯镇痛对LC术后血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氟比洛芬酯镇痛对LC术后血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LC 术后血术后血 内啡肽和血糖的内啡肽和血糖的影响影响作者:张归帆,罗宏,蒋毅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温州【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 内啡肽 血糖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以脂微球为药物载体的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NSAID),具有靶向治疗作用。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阻止手术过程中感受伤害的传入及中枢神经致敏,使术后疼痛减轻。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文章较少见。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超前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术后血浆 内啡

2、肽(EP)和血糖(Glu)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0 例择期 LC 患者,年龄 2060 岁,ASA或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100 例均无明显肝、肾功能及凝血异常, 无消化道溃疡和出血史, 且术前至少 24 小时无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应用史,否认有药物过敏史。2 方法2.1 麻醉方法与监测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诱导用药为芬太尼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2mgkg 和万可松 0.1 mgkg,2%4%七氟醚维持麻醉,必要时追加万可松。两组患者均在术中监测NIBP、ECG、SpO2 和 PetCO2,记录手术出血量,生命指征平稳送

3、PACU,患者清醒后送返病房。2.2 镇痛方法在切皮前 10min 和术毕, 观察组给予氟比洛芬酯 50mg(5ml)各 1 次,对照组同时间点以生理盐水 5ml 代替,均缓慢静脉注射(时间 5 min)。由一位不知道用药情况的麻醉医生在术后 4、12、24、48小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 0 为无痛, 10 为最痛)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于术前及术后 4、12、24、48 小时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 10ml,送检血浆 EP(亲和柱层析分离放射免疫法)和Glu 水平。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3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1.5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 表示,

4、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 Tukey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 结 果3.1 镇痛效果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相似。均完成 48小时观察。术后 4、12 小时观察组 VAS 显著低于对照组(P 均 0.01),术后 24 小时观察组 VAS 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48 小时两组VA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术后 VAS 评分比较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2 两组血 EP 和 Glu 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浆 EP 和 Glu 均处于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4、12、24 小时两组血浆 EP 水平和术后

5、 4、12 小时两组血浆 Glu 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对照组增幅大于观察组(P0.05,P0.01)。两组术后 48 小时 EP 水平和术后24、48 小时 Glu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血 EP及 Glu 值比较4 讨论LC 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多数患者出现术后疼痛,主要属于内脏痛的范畴,需要使用镇痛药物。超前镇痛通过术前阻滞伤害性刺激,避免中枢敏化和疼痛上调,防止或减轻术后疼痛的发生,达到术后无痛的目的1。氟比洛芬酯属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在血液中迅速被血浆酯酶水解为氟比洛芬,可选择性地聚集在手术切口、肿瘤部位和血管损伤部位, 从而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 具有靶向治疗作用2。血液中

6、的氟比洛芬被前列腺素合成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摄取,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降低外周痛觉感受器对伤害性刺激的敏感性,也可抑制脊髓中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外周至中枢传入的伤害性感受,减轻中枢敏化。既往认为,非甾体类药物对已产生的前列腺素样致痛物质无拮抗作用,本组试验采用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结果氟比洛芬酯组术后 1 天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显示其对 LC 术后有良好的镇痛效果。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是内源性阿片肽家族中的神经肽,临床作为疼痛、应激反应的指标3。应用氟比洛芬酯后血浆 EP 水平术后 1 天即低于对照组,表明氟比洛芬酯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状态,降低应激水平。在手

7、术创伤、术后疼痛等刺激因素作用下,机体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尤为活跃,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强,机体分解代谢亢进。儿茶酚胺能抑制胰岛素分泌,并促进胰高糖素分泌,使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加强,导致术中、术后血糖升高,出现高血糖反应4。应用氟比洛芬酯后血糖轻微升高,表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减轻,这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本组结果显示,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可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手术创伤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水肿,有效减少神经末梢的伤害性感受及疼痛知觉,降低应激水平,从而发挥超前镇痛作用。【参考文献】1 Hashida M, Kawakami S, Yamashita F. Lipid carrier

8、systems for targeted drug and gene delivery.Chem Pharm Bull,2005,53(8):8718802 段砺瑕, 李晓玲.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中国新药杂志, 2004, 13 (9)8518523 Distribution of neuropeptid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review of biochemical mapping studies. Prog Neurobiol,1984,23(3):151 189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钱燕宁,林桂芳.手术应激反应的新概念神经免疫内分泌学说.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5,16:193195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浏览器可以免费下载论文的浏览器-文献检索浏览器文献检索浏览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