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18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建设 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重要引擎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一个陆路口岸综合保税区,建设目标是构建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手续最便捷的特殊监管区。因此,加速推进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崛起,对我市乃至全省提升沿边开放、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意义重大而深远。一、绥芬河保税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绥芬河保税区是沿边开放先导区建设的重要引擎牡丹江沿边开放先导区和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建设必然要求广泛的对俄贸易合作作为基础。辟建综合保税区是提升中俄区域合作水平的重大举措,有助于推进中俄合作模式的转型升级,加强两国地方和边境

2、区域合作,促进我国东北振兴和俄罗斯远东开发对接互动,对牡丹江“两区”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保税区的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已经建成的绥芬河波拉格尼齐内、东宁波尔塔夫卡两个互市贸易区功能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借鉴沿海城市建设综合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加快辟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发挥保税区联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整合中俄经济带、互市贸易区及铁路、公路口岸和机场等各方面优势,完善保税仓储、进出口加工、转口贸易等综合功能,加快边境贸易向正规贸易延伸,商品贸易向经济技术合作延伸,对俄贸易向国际贸易延伸。这势必会提升对俄贸易加工区的层次,加快沿边开放先导区的建设步伐。(二)绥芬河保税区建设的理论支

3、撑和现实条件1、绥芬河保税区建设的理论支撑绥芬河保税区建设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符合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1)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决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能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则贸易能使两国都受益。中俄两国的比较优势明显,双方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广泛的经贸合作。(2)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指一国对同一类产品既有进口又有出口,即所谓“双向贸易”。产业内贸易以各国部门内生产专业化为基础,只能在产业机构相同、消费结构相似的工业国家之间进行。工业化程度越高,技术和产品的类同性越大。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的升高

4、,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中俄经贸合作层次要进一步提高必然要求双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保税区的建设也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一种新产品刚刚诞生时,其生产往往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当这种产品成熟并广为大众接受时,它就变得标准化了,就可以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和素质较低的劳动力进行生产了。因此,对于该产品的比较优势会从最早引入它的发达国家转移到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在将本国的夕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既给本国企业带来了利益,也促进了产业承接国经济的发展。绥芬河保税区的有利条件必然吸引大量企业向区内的投资,其中也将不乏对发达国家产业的承接。这也

5、必然带来双方利益的“双赢”。(4)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贸易和投资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贸易已经成为在要素流动的条件下,围绕在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国际迂回生产所进行的贸易,是“为生产而贸易”。绥芬河保税区不仅能促进中俄贸易的发展,也将带动外来投资,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良性互动。2、绥芬河保税区建设的现实条件今天的绥芬河已成为牡丹江市、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主通道、国家重要的沿边开放口岸,2007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46.3 亿美元,占黑龙江省外贸总额的 27%,其中,对俄贸易额 34 亿美元,占黑龙江省 32%,中国 10%;口岸过货.达到 951 万吨,占黑龙江省口岸过货总量的 70%以

6、上;旅游进出境也从无到有,发展到 71.3 万人次。民贸商品市场面积近 60 万平方米,年成交额达 120 亿元,成为中国东北地区对俄贸易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被评为“中国商贸名城”。1987 年至 2007 年,共上缴关税和代征税 45.6 亿元,进出口货物达 6581.6 万吨,进出境人数为1286.7 万人次。为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家用电器、建筑装饰材料、果菜副食等国内长线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出口市场。进口商品为国内紧缺的资源性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仅木材一项就达 3900 多万立方米,成为全国最大的俄材集散地,被评为“中国木业之都”。经过 20 多年的沿边开放,绥芬河已发展成为一座具有一定规

7、模的现代化口岸城市,并有幸成为全国 18 个改革开放 30 周年发展典型地区之一,是入选的唯一一个沿边开放城市。08 年 11 月,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方立来绥调研改革开放 30 年发展情况时,评价绥芬河“地区很边远,但战略起点高、眼光很远;资源很少,但是集聚资源的能力很强;资产存量很小,但过路流量、市场流量非常大;市场规模不大,但市场的辐射力强、覆盖面大;地域面积很小,但影响力很大,知名度很高,名气很大。”绥芬河的地缘优势和外贸发展状况为其进一步开放提供了条件。二、绥芬河保税区建设的整体设计1、绥芬河保税区的区域范围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于 2009 年 4 月 21 日经国务院国函批准设立,规划

8、控制面积 1.8 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东起沿河路西端转盘,南至 301国道,西至自来水公司加压泵房,北至滨绥铁路。2、绥芬河保税区的性质和功能设定的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是由国家批准并实行特殊保税政策的区域,实施国家保税港区(洋山保税港区)政策。由海关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入区退税”的监管原则,实行全区封闭化、信息化、集约化监管,除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商品展销、进出口加工等功能外,还有集聚企业和政策示范功能,可为周边及腹地加工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三、绥芬河保税区建设的战略重点经深入调研和借鉴外地经验,我们认为,加快绥芬河保税区建设应突出抓好“三四

9、五”工程。“三”:就是在保税区建设上实施三步走。第一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按期封关运行,广泛吸引国内外商贸物流、出口加工等的知名企业入区,使保税区尽快转起来、活起来。第二步,完善保税区功能,适时辟建保税区配套区。以陆海联运大通道为牵动,促进保税功能向境内外双向拓展,内拓 6+1,外延 7+3,带动形成全省沿边开放先导区。第三步,加快保税区向边境自由贸易区过度。构建区域国际加工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会展中心,形成支撑我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四”:就是要明晰保税区四大产业发展方向。(一)国际贸易。这是国际经贸往来的最基本形式。以对俄贸易为重点,扩大与韩、日等

10、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扩展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市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推动对外贸易由以量的增长为主向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转变,构建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联结世界各地的国际商品集散地。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面向世界的现代物流业,是国内各地保税区的成功经验所在。推动绥芬河保税区快速崛起,应充分发挥其保税政策及口岸、通道等优势,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以“保税 滞后纳税”为特征的分拔业务,构建拉动进出口贸易持续高速增长的现代化国际物流基地。(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保税区面积受限的现实选择。应重点

11、引进国内外科研实力较强、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入区,辟建高新技术产业“子园区”,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完善“绥芬河中俄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打造集创意产业、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软件特色、人才培训、业务运营为一体的“创意数码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崛起。(四)会展经济。会展业对提升保税区知名度、影响力和增强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发挥好中国(绥芬河)名优产品博览会这一重要展会平台作用,与哈洽会、木博会等专业展会互动,与中俄联合办展, 扩大展会影响,丰富展会内涵,建设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的对外商品展示、交易

12、平台,争取上升为国家级常设展会,打造永不落幕的区域国际展会品牌,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五”:就是要强化保税区五大功能。(一)国际中转功能。临海近海是开展国际贸易中转业务的必备条件。保税区毗邻俄远东港口群,“借港出海”的内贸货物出境不出口陆海联运通道开通运营,“借道西进”的外贸通道正在加紧建设,可以说条件具备,而且从绥芬河口岸出境经俄远东港口到上海港、日本横滨港以及美国西海岸港口,分别比经大连港近 244 公里、740 公里和 2000 公里,比较优势明显。应重点协调国家海关总署及南方船运企业,尽快开通陆海联运定期班轮;加强与俄罗斯远东运输公司、韩国港湾公社的合作,加快纳霍德卡国际物流码头建设,尽

13、早打通出海通道;加快推进区域内铁路、公路网络建设,争取建设绥芬河支线机场,增加民航国内外航班密度,拓展新的国际航线,构筑海陆空与陆海联运“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增强保税区国际中转能力。(2)国际配送功能。核心是“突破围网”。既要在保税区内辟建物流“子园区”,又要在保税区外建设物流园区;既要扶持华晟国运等物流企业发展,又要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形成区内区外联动、国内国际互动及仓储、配送等综合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的现代化国际物流配送体系。(3)国际采购功能。重点是发挥保税区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等的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货物入区,进行集运综合处理或商业性简单加工后向世界

14、各地分销,既可以发展进出口贸易,还可以发展与区内企业、境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形成多点开花格局。(4)国际转口贸易功能。在我国上千个港口开放城市中,除上海、天津、大连港外,其他均不具备开展国际转口贸易的功能。因此,加快推进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与俄罗斯远东港口群的“内外互动、港区联动”,可以在转口贸易、交易、展示、订货等经贸活动中进一步彰显优势,增强跨国经贸合作的辐射带动能力。(5)出口加工区功能。这是提高地产品出口加工比重、提升外经贸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功能。应在保税区内设立出口加工“子园区”,对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进口保税货物及采购进区的国内货物加工、装卸后出口,逐步把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打造成建

15、设区域性国际加工中心的龙头。四、绥芬河保税区建设的实际困难1、政策运用方面。政策运用是当前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既要把政策运用到位,又不能破环政策的权威性和界限,这需要对保税区的相关政策有科学准确和自如的理解和把握,特别重要的是如何把保税区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综合保税区称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地方经济成为保税区发展的后盾,两者互动互补,实现全面协调的发展格局。2、人员人才方面。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归咎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才问题,无论是如何运营还是如何管理,人才都是最为紧迫的问题。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目前急需引进招商人才、管理运营人才和政策研究人才。而在人才引进方面,个别地方存在的部门

16、利益和权力私化的情况,致使人才的角色位置成为一种商品,在基层这类问题更严重,现在很多人高喊缺少人才,但实际上却很少为人才留出位置。3、项目和资本的吸纳。现在,一个困难就是资本整合和项目开发,当前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紧缩银根,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的招商工作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原因现在很难打开曲面。招商关键在于发展前景和政府服务以及整个投资环境,而绝不是单纯的税收优惠问题,现在关键是我们必须要取信于人,强化政府公信度,使客商敢来投资、想来投资和愿意来投资。4、产业建设和规划。绥芬河的产业基础薄弱,除了对外贸易之外就没有什么规模性的产业,因此,要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来确定和促进保税区的产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绥芬河乃至是牡丹江,都要充分利用保税区的落户来规划和发展自身的产业结构,这将涉及诸多深层次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是相当的大。五、绥芬河保税区建设的措施1、快速推进保税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保税区各项基础设施是综合保税区正常工作和营运的物质载体,也是综合保税区各项政策得到批准实施的基本条件,所以,当前必须要整合各级政府力量和各方才智,把力量科学有效地集中起来,强化对建设的工程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