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161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立积极的稳定观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苏荣)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中,改革发展稳定始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社会稳 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当前, 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 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矛盾难以避免经常地 大量地产生出来。这些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各种利益诉求形成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 这些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检验。近年来,我们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

2、大目标,着力突破就稳定抓稳定的思维定势和工 作方式,始终强调树立积极的稳定观,牢牢把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把正确认识和处 理各类社会矛盾置于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 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许多矛盾和 问题的产生,都与发展程度、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尽管这些年江西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 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进位赶超、实 现富民兴赣,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树立积极的稳定观,就

3、 要坚持在发展中求稳定,而不能就稳定抓稳定。脱离发展抓稳定,就难以实现真正的长期 稳定。为此,我们反复强调,抓住机遇,最重要的是抓住发展的机遇;防止折腾,最重要 的是加快发展不动摇。通过发展让人民群众受益,在发展中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2008 年 以来,我们成功战胜了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经济没 有出现大的波动,呈现显著的加速增长态势,全省经济总量有望实现五年翻一番,财政收 入跨越 1000 亿元台阶,人民群众收入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二、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协调利益关系和促进社会公平。为政之道,以民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

4、科学发展观、践行我们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之 策。必须坚持以发展为先、民生为本,把加快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这几年,我 省持续加大了财政支出力度,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抓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大事。 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 55%以上,增幅高于新增财力增长。在不断拓展民 生工程领域的同时,注重统筹兼顾、分别轻重缓急,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民生工 程的实施,有利于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一方面,着眼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切实落实普惠性民生政策。以就业、教育、社保、住房为重点,扩 大积极就业政策的覆盖面,大力扶持创业

5、带动就业;积极推行济困助学,形成覆盖城乡和 国民教育各阶段的济困助学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全覆盖,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 着力解决群众住有所居问题。另一方面,重视和关注困难群体民生,切实解决他们最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各类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进行通盘考虑、逐个调查研究、分批分步 解决。近年来,我省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救助制度全 覆盖,而且较大幅度提高了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的补助标准。从 2009 年起,我们在全省实施了“光明微笑”工程,为 13 万多例白内障、600

6、0 多例唇腭裂患 者进行免费手术。2010 年又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患者开展免费救治,产生了积极 的社会反响。三、敢于触及和破解历史遗留问题,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充满生机活力、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 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但总体上改革尚 未到位,任务还相当艰巨,全省未完成改革任务的国有工业企业有 507 家,涉及职工近 48 万。面对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 2008 年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用两年时间基 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我们坚持既坚定不移、又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把保障职工合法 权益、妥善做

7、好职工安置工作放在首位,做到依法操作、民主操作、阳光操作,确保职工 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体现;做到善待职工、厚待职工,确保职工利 益得到切实保障。这次改革不仅化解了企业巨额债务包袱,彻底剥离了企业办社会职能, 一大批企业焕发出发展的生机活力,而且广大职工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全省各级政府 筹措 194.1 亿元改制资金,不仅职工补偿金一次性发放到位,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职工接续 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而且拖欠多年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抚恤费、丧葬费 等全部得到解决,成为我省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广大职工参与改革、支持改 革的热情超出预期,实现了企业发展、民生改善、

8、社会稳定。在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 务的基础上,当前我省正扎实推进农垦、粮食、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运输、商贸流通 7 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再用一年半时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实践证明,改革发 展中产生的矛盾,要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来解决,深化改革不仅是推动发展的强大 动力,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四、强化日常矛盾纠纷的主动排查化解,有效防止社会矛盾的累积。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增多有其必然性。有矛盾有问题并不可怕,可 怕的是视而不见、被动应对。对大量社会矛盾,如果不是及时发现、主动化解,在做好平时工作上下功夫,总想“捂住” 、 “堵住” ,必然导致问题在拖延中扩大

9、、矛盾在累积中激化。 为此,我们强调各级党委政府首先要注重从源头减少矛盾,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搞 改革,不仅要考虑发展问题,还必须考虑稳定问题,把大多数群众不赞成或暂时不理解、 不支持的事情不办或缓办,作为决策的一条重要原则。同时,掌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主 动权,强化日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止矛盾累积和激化。这几年,省里开设了“民声通 道” 、 “省长手机”和“网上信箱” ,各级都建立了类似信访渠道,让老百姓可以直接便捷地 反映他们的诉求;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资源,实行了“三调联动”综合调 解机制,加大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探索建立专业化的行政调处平台,开展分类调处, 尽可能

10、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纳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2010 年,全省排查各类矛盾纠纷 24 万多件,调处成功率达到 93.6%。同时,由省领导带头、各级领导干部实行包案负责制, 使一批信访疑难积案得到有效解决,做到尽力减少存量、着力化解增量,防止矛盾和问题 积累。五、着力提升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随着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 , 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猛扩大,公 共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各类社会群体矛盾和利益冲突日益增多,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已 由农村转向城市,加强城市社会管理、提升综合治

11、理水平成为紧迫任务。近年来,我们在 搞好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公共服务的同时,围绕开展和谐平安创建活动,坚持管理重心下 移,突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街道和社区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功能,打牢维护社 会稳定的根基。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高发,归根到底,这是社 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全省各级政法机关主动适应治安形势新变化,坚持宽严相济的原 则,一方面,对严重侵财和人身伤害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非法传销和非法集资、经济 犯罪特别是职务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有效震慑 了犯罪分子。另一方面,对文化程度低的无业、社会闲散和单亲家庭等犯罪率高的城市边 缘人

12、群,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降低违法犯罪几率;对非严重刑 事犯罪、认罪态度好、符合法律规定、不再构成社会危害的劳教和服刑人员,依照法律规 定和程序,分别实施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监(所)外执行等政策,提前回归社会;做 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大力推进社区矫正,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降低重新犯 罪率,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减少社会对抗性,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2004 年以来,全省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 6 年位居全国前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 6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省份。六、弘扬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强化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和舆论氛围。在社会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发

13、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领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匡正社会风气,增强社会凝 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以来,我省涌现了曾庆香、王茂华、蒋国珍等一批广为 传颂的“平民英雄” ;在抗洪救灾斗争中,又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模人物。他们的共同特征 是,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但在日常生活和关键时刻,他们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我 们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英雄模范人物。为充分发挥英模群体的示范教育意义, 我们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向英模群体学习的活动。在深入挖掘英模群体精神内涵,发挥 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作用的同时,省委省政府还研究制定了英模人物褒奖政策,对社会的价 值取向进行正面激励和导向。社会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一定程度上是反映社会思想文化 变化的窗口,也是反映社会稳定状况的晴雨表。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高度关注舆情, 重视舆论宣传引导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变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对各种突发事 件,掌握网络舆论的话语权,通过正常渠道说明真相,满足群众的知情需要;对网络热点 问题,掌握舆情主导权,增强网上权威声音的力量,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 氛围。(作者: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