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2156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一)软组织损伤 牙龈组织撕裂伤最常见。在安放牙钳之前,分离牙龈不彻底,安放牙钳时,钳喙咬住牙龈,在摇动、旋转和牵拉时牙龈仍与患牙附着而将其撕裂。使用牙挺时,未掌握好支点,用力不当,缺乏保护,导致牙挺滑脱刺伤口腔软组织。使用牙钳夹持时,未将口角牵开,牙钳的关节夹住下唇而导致下唇损伤。上颌牙拔出时,用力不当,牙钳柄打到下唇。翻瓣手术时,切开的深度不够,瓣过小,导致黏骨膜瓣的撕裂等。 防治:拔牙前认真仔细地分离牙龈,安放牙钳时将钳喙紧贴牙面推向牙颈部,避免夹住牙龈,同时注意上下唇是否被牙钳夹住,操作时用左手防护,使用牙钳时注意掌握好支点,缓慢加力,防止KK

2、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二)牙根折断 断根是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因牙龋坏严重,根尖弯曲,根分叉大,根肥大,牙根与牙槽骨粘连等牙本身的原因,或术者拔牙操作不当,如牙钳安放不当,用力不当,牵引方向不当而造成断根。 防治:术者在熟悉牙根解剖的基础上,按正规操作。对有可能存在牙根解剖异常或出现病理性改变者,需拍摄 X 线片检查,同时向患者交代清楚。如发现牙根折断,则根据断根的情况,用适当的方法拔除断根。 (三)牙槽骨损伤 在牙槽骨薄弱的部位以及牙与牙槽骨板发生粘连时,由于拔牙过程中用力不当,可造成牙槽骨折断。如上下颌前牙唇侧骨板薄,上颌第三磨牙后方的上颌结节骨质疏松,下颌第三磨牙舌侧骨

3、板薄,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明显等,均为牙槽骨折的多发部位。 防治:上下颌前牙拔除比较容易,不要过度用力,有骨性粘连易于发现,应尽量避免损伤牙槽骨。上颌第三磨牙用牙挺除时,如有远中阻力,不应强行用力,拍摄 X 线片后,再决定手术方法。下颌第三磨牙在劈冠和使用牙挺时,应注意用力的方向和大小,避免损伤舌侧骨板。如发现牙槽骨折断时,不要强行拉出,应先剥离黏骨膜后,再将骨板取出。如骨板与牙无粘连,而且骨板与黏骨膜相连,可将其复位缝合。 (四)口腔上颌窦交通 上颌第二前磨牙,以及上颌第 一、二磨牙的根尖距上颌窦底很近,有的仅隔一层薄的骨板,有时甚至只有上颌窦黏膜相隔。当上颌后牙断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4、http:/ 防治:当拔除上颌后牙时,术前仔细观察 X线片,了解牙根与上颌窦的关系,尽量避免断根。如出现断根,应仔细检查断根的情况,在视野清楚的情况下插入根挺,用力的方向不要垂直,楔力与旋转力相结合。如牙根与牙槽骨有粘连,薄刃的根尖挺不易插入时,可考虑翻瓣去骨取根法。如断根被推人到上颌窦内,一般很难取出。对于有根尖病变的牙槽窝不必搔刮,需清除肉芽组织时,应用刮匙紧贴牙槽窝壁插入,轻轻地刮除肉芽组织。 如怀疑上颌窦与口腔相交通,可令患者鼻腔鼓气,测试是否出现上颌窦底穿孔。如穿孔小于 02cm,可按拔牙后的常规处理,压迫止血,待其自然愈合。同时嘱患者术后避免鼻腔鼓气和用吸管吸饮,以免压力增加使血凝

5、块脱落。1 个月后复查,一般情况下可痊愈。如穿孔未愈合,也可等待创口的进一步缩小。半年后仍未愈合可考虑上颌窦瘘孔修补术。 如断根被推入到上颌窦内,一般很难取出。如窦底穿孔很大,可令患者改变头位,使其从牙槽窝内掉出,或用生理盐水冲洗,使其流出。如穿孔小或牙根在窦底黏膜之外,可不作处理,术后抗感染症治疗。 (五)其他损伤 牙拔除术中会遇到出血、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脱位、下颌骨骨折、牙及牙根的丢失以及邻牙损伤等并发症。 术中出血过多可能与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拔牙术中损伤血管有关。神经损伤最多见的是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时,损伤下牙槽神经,导致下唇麻木。另外也可有舌神经、颊神经、鼻腭神经和颏神经的损伤

6、。这些神经的损伤均与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防治:拔牙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出血史,有无拔牙禁忌证。术中出血较多,应压迫止血,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应拍摄 X 线片了解下颌管与牙根的关系,避免损伤神经,使用牙挺及劈冠时,避免用力过大,以免引起舌侧骨板及下颌骨骨折。熟悉神经解剖,翻瓣时避免手术切断神经。如切断神经应立即行神经端端吻合术。在拔牙过程中,尽量避免过长时间的大张口。如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应立即手法复位。对可能发生下颌骨病理性骨折的病例,术前要拍摄 X 线片,一旦发生下颌骨骨折,应按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处理。患者将拔除的牙及牙根吞到胃内,需拍 X 线观察,

7、随访证实牙及牙根排出。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时,牙及牙根进入到口底间隙,需拍 X 线片了解牙及牙根的位置,决定取出的方法。安放牙钳、牙挺的支点以及用力方向要正确,避免邻牙以及对颌牙的损伤。 另外在临床上由于工作的疏忽,可发生拔错牙,所以,在拔牙之前必须确定要拔除的患牙,须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得到认可。拔牙前,安放牙钳或插入牙挺时要再次核对。如出现拔错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二、术后并发症 (一)拔牙后出血 在正常情况下,拔牙创压迫半个小时后不会再出血。如在吐出消毒纱布棉卷后仍出血不止,或拔牙后第 2 天再次出血,则为拔牙后出血,拔牙后当时出血未停止是原发性出血,拔牙后第 2 天因其

8、他原因发生出血是继发性出血。 出血的原因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原因包括各种血液疾病、高血压、肝胆疾病等。局部原因是牙龈撕裂、牙槽骨骨折、牙槽窝内有肉芽组织或异物、血凝块脱落或继发感染等。 防治: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对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应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必要时转科治疗。拔牙操作应仔细,减小创伤。拔牙创要认真处理,向患者和家属仔细交代拔牙后的注意事项。拔牙创伤大、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拔牙创咬纱布棉卷半小时后,经检查无异常方可离开。 发生拔牙后出血,首先应进行局部检查。一般可见到高出牙槽窝的凝血块,并有血液从凝血块的下方渗出。处理方法是:先清除高出牙槽窝的凝血块,检查出血部位,用生理盐水冲洗,局

9、部外用止血药,再次压迫止血。如牙槽窝内有异物,可在局麻下彻底搔刮牙槽窝,让牙槽窝充满新鲜血液后,再压迫止血。如出血明显,可在牙槽窝内填塞明胶海绵或碘仿纱条,然后将创口拉拢缝合。在局部处理后,与全身因素有关的患者需进行化验和对症处理,如输鲜血或输凝血因子等。 (二)拔牙创感染 一般牙拔除后不发生拔牙创感染,复杂牙拔除和阻生牙拔除易发生拔牙创感染,拔牙创感染分为急性感染、干槽症和慢性感染 3 种。 1急性感染与拔牙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2 天,局部或面部疼痛、肿胀以及张口受限。阻生牙以及翻瓣去骨或创伤严重的病例术后 1224 小时内可出现明显的面颊部肿胀以及疼痛反应,但在 35

10、 天后可逐渐消退,不属于急性感染。防治:拔牙术中坚持无菌操作,尽量减少手术创伤。有局部感染灶者拔牙后严禁粗暴的搔刮,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糖尿病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拔牙。术前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2干槽症干槽症是拔牙创急性感染的另一种类型,以下颌后牙多见,特别是在下颌第三阻生磨牙拔除术后。在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翻瓣去骨拔牙术,其创口的疼痛 23 天后会逐渐消失。如果拔牙后23 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顶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则可能发生了干槽症。临床检查可见牙槽窝内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呈灰白色。在牙槽窝壁覆盖的坏死物有恶臭,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骨面

11、并有锐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口无明显受限,下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组织病理表现为牙槽窝骨壁的浅层骨炎或轻微的局限型骨髓炎。 防治:干槽症与手术创伤和细菌感染有关。所以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减少手术创伤。一旦发生干槽症,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以及隔离外界对牙槽窝的刺激,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治疗方法是在阻滞麻醉下,用 3 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并用小棉球反复擦拭牙槽窝,去除腐败坏死物质,直至牙槽窝干净,无臭味为止。然后再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在牙槽窝内放入碘仿纱条。为防止碘仿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12 周,81O 天后可取出碘仿纱条,此时牙槽窝骨壁上已有一层肉芽组

12、织覆盖,并可逐渐愈合。 3慢性感染主要是由局部因素所致,如牙槽窝内遗留残根、肉芽组织、牙石、碎牙片或碎骨片等异物。临床表现为拔牙创经久不愈,留下一个小创口,创口周围牙龈组织红肿,可见少量脓液排出或有肉芽组织增生,一般无明显疼痛。 防治:牙拔除术后应仔细清理牙槽窝,特别是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根尖炎性病灶不刮治干净,即可发生拔牙术后出血,也可形成慢性炎症而长期不愈。多根牙拔除时应防止残根遗留。如发生慢性感染,应拍摄 X 线片,了解牙槽窝内病变情况,是否有异物遗留,牙槽窝的愈合情况等,然后在局麻下,重新进行牙槽窝的刮治,让血液充满后,消毒纱布棉卷压迫止血,并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数据来源口腔科学大头医生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