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扬理性教化德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915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彰扬理性教化德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彰扬理性教化德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彰扬理性教化德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彰扬理性教化德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彰扬理性教化德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彰扬理性教化德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彰扬理性教化德行彰扬理性教化德行冯立鳌发布时间:2014 年 06 月 14 日 09:20 |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大 中中 小 打印 举报/纠错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强烈的创新精神,这在易学的传承中得到了生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强烈的创新精神,这在易学的传承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产生于战国末期的体现。产生于战国末期的易传易传,总结了,总结了易经易经问世后近千年天翻地覆的问世后近千年天翻地覆的社会生活和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采取了经典诠释的形式阐发易理,社会生活和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采取了经典诠释的形式阐发易理,在文化传承中做出了极富智慧的思想创新。在文化传承中做出了极富智慧

2、的思想创新。赋赋易易以理性精神以理性精神易经以卦画推演来表达思想理念,具有经验性、直观性、模糊性的特征。易传借鉴吸收了民族思想发展中的精粹资料,对易经做出准确的文字解析和思想阐发,使易学的理性精神大放光彩。首先,易传用文字来命名构成八卦的两个符号,明确地运用了阴阳概念。易经将两端思维用两个符号表达,对符号并无文字命名,易传对这一理念作了深刻体认,称其方法为“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确认“乾,阳物也;坤,阴物也”。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明确地运用了阴阳概念,并规定了刚柔、动静、雄雌、男女、上下、明暗等对立事物的阴阳归属。它还首次提出了“太极”概念,阐发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命题,极

3、大地提升了易学的理论性,将易学的内在逻辑用文字清楚地表达出来。其次,易传对经文中卦画推演所形成的思想理念作了提炼,提出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变易根源论;表明了渐微和彰显两种变易的形式;推断了变易“反复其道”的回复性和无限性趋势,对变易思想做出了精深阐述。最后,易传在注释经文中敏锐地发掘话题,阐发见解:它发现了易经作者的忧患意识;认为包牺氏是通过观天法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立了八卦;提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传阐发了经文的思想内涵,也论证了卦画推演与人类世界的相通性。易传为易学注入了理性精神,使易经的许多深邃理念明朗化,它开创了易学研究的义理学派,又以自身的思想高度推进了

4、易学的影响力,尤其是阴阳学说得到规范化提升,对天文学、医学、农学、建筑学乃至人们的审美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影响。立人之社会责任立人之社会责任易传承袭了经文的人本思维,提出“生生之谓易”的命题,认为变易就是生命的生育和生长。带着这样强烈的生命意识,易传把人参杂于经文安排的天地交合之中,认为天道、人道、地道构成易的“三材”,进而认为易卦的六爻正是“三材”各兼两位而形成。“天人合一”在此被模式化,人成了与天地相合、影响世界变化的必有要素。根据“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法则,身居天地之间的人应该积极地推动变易,以实现生命的意志和人类的永存。据此,推动变易就是人与天地相合的一种天赋责任。在解释开首的乾卦之

5、象时,易传即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天道刚健,人应该以天为法,以刚强意志推动事物变易而永不歇息。在对“革”卦的解释中提出“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认为汤武推动社会变革,是实现了顺天应人的责任。在确立人的社会责任时,易传既倡导“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的能动性,又主张“待时而动”、“与时偕行”的时机论,两者强化了“天人合一”的认知模式,提升了人推动社会变易的客观可能性,彰显了易传“责任观”的理性精神。易传通过经文诠释推论出了人的“天赋”责任,致使中华文化中具有极强的责任意识。司马迁早年向父亲承诺了著史尽孝的责任,他身遭腐刑后隐忍苟活,就是认定责任重于泰山;“天下

6、兴亡,匹夫有责”,表达的是中国士大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代中国,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始终是一个伟大政党取得人民信任的优秀品格,也是一位普通公民应该具备的优良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民族传统中的责任理念仍然闪烁着本有的光彩。奠生之道德基础奠生之道德基础易传强调人在天地间的存在和责任,主张生命间的彼此关爱和相互助益。它把这一理念提升到德性的层面,提出“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认为只有崇尚德行才能广大事业,从而把道德视作生命过程中实现责任的可靠基石。易传把乾坤八卦视为父母与六个子女的关系,使卦象系统具有了浓厚的人伦色彩;它赞扬了乾卦刚健广生的品性

7、,也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提出“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大地以自身的丰厚滋养生命、载育众生,与万物同荣,易传肯定了这一德性,主张欲成大业的君子应该效法大地,用自己的丰厚德性助益同类、惠利生命,使有生者被及德泽、受利生长,从而与天地之德相合,并由此获得万物的涵养,实现事业的成功和生命的价值。易传还从道德方面理解许多卦象,如认为履卦讲行为修养,是道德的基础,谦卦讲礼节谦让,是道德的枢纽等。它借助对经文有关思想的阐发,对人们进行谆谆道德指引。如曾提出:“利者,义之和也”;“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等,易传把道德理念展现出来,强化人们的道德自觉。易传把前人的道德理念灌注于易学体系中,强化了传

8、统文化中的道德至上观。孔子曾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表明了德行高于才能的价值标准。宋明理学根本上就是一种伦理至上的学说。在中国神幻小说西游记中,德性最高的唐僧尽管降魔能力最差,但却是团队的当然领头人,而取经的结果也表明,只有以德性为统,才有艰难事业的成功。道德至上的理念已潜存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中,致使反传统的时代仍未脱离传统的道德思维路径,可见道德至上理念在民族文化中的影响之深。事实上,易传是沿着传统人本思路,从人生观的角度看待世界万物变化的,它把人类世界的变化、人的责任实现、人的道德修养看成是统一的过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既是讲事物变易中渐积与显变的两种常规,

9、又是在讲人生的功业成败与道德修养的联系。“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既是讲事物的两端转化,又是讲人对变易之枢的能动把握,也是强调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及安身保国的道德养成。在易传的理论视野中,天地人构成“三材”系统,负有推动变易、促成社会通达长久的责任;人只有德合天地,与万物相助益,赞天地之化育,才能实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易传正是以此构建了自己形散而神聚的严整体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易传总结了丰富的历史与生活,吸收了前人的思想资料,在对易经的继承中创新了易学、创新了中华文化。它的思想成果和创新方法,推动了民族理论思维的深化,也为后来的思想创新树立了标杆,拓展了道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社会,创新未有穷期,易传的思想灵魂正显示着无尽的生命力。(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