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活页教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1895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下册活页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活页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活页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活页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语文四年级下册活页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下册活页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下册活页教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口二小语文教案河口二小语文教案教学内容 1 古诗三首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安排3备课时间2 月 8 日授课时间 2 月 13 日知识目标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 的熏陶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 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 的熏陶课前准备古诗词相关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1、简

2、介作者及敬亭山。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 ,在长音后划“/” ,再读给同桌听。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第二课时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2教学过程 1齐背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写景

3、也写情;看望洞庭 ,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第三课时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1.自读正音: 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3说说词的大意。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3

4、教师提问,讨论解答。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五、综合比较(异同) ,总结全课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 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作 业 布 置1. 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 2. 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 画面。板 书 设 计1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以动衬静 望 洞 庭:和谐宁静 忆 江 南:春 意 浓后记1、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 思。 2、在理解了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根据课本提供的画面,说说全 诗的意思。 3、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要求朗读时紧 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

5、的思想情感。3资源链接快乐课堂河口二小语文教案河口二小语文教案教学内容 2 桂林山水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安排2备课时间2 月 8 日授课时间2 月 16 日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 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技能目标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教学目标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前准备相关课件及图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二)

6、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体会最后一句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4教学过程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

7、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理解“画卷” “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六)朗读全文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

8、关系?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四)指导背诵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五)完成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六)全班背诵课文作 业 布 置1、背诵课文。 2、默写课文。板 书 设 计2 桂林山水漓江水:静、清、绿 桂林山:奇、秀、险 美不胜收5教学后记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整篇文章 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教师的语

9、言把他们领入文本;其次是个人读,让学生深 入文本,与文本对话,从而获得自身的体验;此外还有小组读,男女同学读等等, 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从而能有所思,有所悟。资源链接快乐课堂河口二小语文教案河口二小语文教案教学内容 3 记金华的双龙洞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安排3备课时间2 月 8 日授课时间 2 月 27 日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技能目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课前准备双龙洞课件

10、教学过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二、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 品读交流,理解深化。6程教学过程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1、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2、 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3、 引读第 2 自然段。边读边

11、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4、 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 ” (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 VCD)(二)游览外洞和内洞。1、 自由读第 4 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 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3、 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 5 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4、 交流:读了第 5 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5、 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6、 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 6 自然段,再同桌交流。四、 情境再现,总结延伸。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

12、 VCD。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4、 总结:第二课时一、学习生字新词。 二、复习巩固。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三、整体回归。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习写法。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作 业

13、 布 置1、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预习养花 。板 书 设 计3 记金华的双龙洞沿途:山 花 树 溪流外洞:很宽 很大 仿佛大会堂 孔隙:窄 小 难 行 内洞:值 得 观 赏 出 洞7教学后记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要的教学环节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 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自己通过学习、讨论来理解课文。学习课文时,我允许学生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景点,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而学习途径也可以自主选择,或 朗读或表演或介绍等,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资源链接快乐课堂河口二小语文教案河口二小语文教案教学内容 4

14、 七月的天山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安排1 课时备课时间2 月 8 日授课时间2 月 22 日知识目标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 方法的表达效果。技能目标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 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 厚感情。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 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教材分析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 方法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课件教学(

15、一)引入新课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8过程教学过程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 ,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16、?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 ;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