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鹏IPO应该一次发100家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1857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纪鹏IPO应该一次发100家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刘纪鹏IPO应该一次发100家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刘纪鹏IPO应该一次发100家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刘纪鹏IPO应该一次发100家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刘纪鹏IPO应该一次发100家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纪鹏IPO应该一次发100家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纪鹏IPO应该一次发100家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代评工程师职称 k3g刘纪鹏刘纪鹏 IPO 应该一次发应该一次发 100 家家 支持更多企业上市支持更多企业上市蛇年伊始,证监会启动 IPO 在审企业专项财务核查,这场号称“史上最严格的 IPO 大核查”时刻牵动市场神经。但来势汹汹的 IPO 财务核查,究竟能为困境中的资本市场带来何许改变?就财务核查的初衷来说,监管层是期望通过重拳威慑,吓退一批滥竽充数的 IPO 在审企业,整顿新股发行包装粉饰和财务造假之风,缓解高悬于顶的 IPO“堰塞湖” 。而此次财务核查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IPO“堰塞湖”得到缓解。自 2012 年 10 月,浙江世宝(002703.SZ)完成发行申购后,新股发

2、行事实上已经暂停。在中国股市连续三年“熊”霸全球,IPO 在审企业给资本市场更是带来巨大压力。2013 年 5 月底 IPO 财务核查自查阶段正式收官,IPO 在审企业数从高峰期逾 900 家锐减至 666 家,共有 269 家拟 IPO 企业终止审查,缩水近三分之一。其次,粉饰造假之风得以遏制。近年来曝光的万福生科(300268.SZ)、绿大地(002200.SZ)、胜景山河(002525.SZ)等造假丑闻无不触目惊心。经过此次 IPO 财务核查,一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拟上市企业知难而退、主动撤单,这无疑是业绩水分悄然蒸发、企业逐渐回归真实的最好注解,对净化资本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资本市场

3、的病根是制度性的,IPO 财务核查充其量只是技术环节的修补之举,虽然可取得立竿见影的一时之效,可“运动式执法”治标不治本。此次核查固然吓退了一批胆小的“南郭先生” ,但代评工程师职称 k3g排队在审企业仍然有 666 家,IPO“堰塞湖”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加上监管部门第二阶段抽查的比例只有 5%,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必然有一批怀着赌博心理的企业“顶风作案” ,试图蒙混过关。如果不能形成长效治理机制,IPO 财务核查的成果就不过是过眼云烟。因此,唯有从体制机制入手,标本兼治推行股市新政,方能化解资本市场困局。结合此次 IPO 核查,笔者认为 IPO 新政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其一,监审分

4、离、下放发审。我国股票发行证监会内部要经过四个环节,最后由发审委投票决定。但在经历如此繁琐的审核程序之后,面对层出不穷的造假丑闻,监管者总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习惯性的将板子拍到发行人、保荐人和承销商身上,只字不提审核环节自身的责任。比如万福生科在发审会投票上以 7:4 轻松过会,但惊天丑闻曝光之后,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哪 7 名发审委委员为其开了绿灯,更别谈追究其责任。发审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监审分离、下放发审” 。证监会将审核权下放到交易所,自身专司监管职责。而对交易所来说,也应淡化对拟上市企业盈利性要求,将审核的重点转移到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来。只有将选美的职能归还给投资者,才能真

5、正发挥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其二,做实保荐、 “连坐”券商。中介机构作为拟上市公司进入代评工程师职称 k3g资本市场的第一道看门人,本应通过尽职调查为企业背书。但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却存在保荐人“只荐不保”的怪象。保荐人、承销商拿着高额的保荐承销费,却不用承担责任,直接助长了资本市场粉饰造假之风。只有做实保荐人、承销商责任,建立权、责、利相一致的体制,才能推动各方归位尽责,净化资本市场生态。其三,推行股票打包发行。在 IPO“堰塞湖”高企的背景下,应减少发行频率,加大发行规模。可以考虑引入打包发行的方法,让多家公司的股票集中发行上市,一次发行 50 家甚至 100 家,以平衡供求抑制炒新,

6、用同样的资金支持更多企业上市。股市新政的核心是监管部门的自我革命,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监管部门唯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推动资本市场实质性变革,中国股市才可能焕发新生。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蛇年伊始,證監會啟動 IPO 在審企業專項財務核查,這場號稱“史上最嚴格的 IPO 大核查”時刻牽動市場神經。但來勢洶洶的 IPO 財務核查,究竟能為困境中的資本市場帶來何許改變?就財務核查的初衷來說,監管層是期望通過重拳威懾,嚇退一批濫竽充數的 IPO 在審企業,整頓新股發行包裝粉飾和財務造假之風,緩解高懸於頂的 IPO“堰塞湖” 。而此次財務核查也確實取得瞭一定

7、代评工程师职称 k3g成效。首先,IPO“堰塞湖”得到緩解。自 2012 年 10 月,浙江世寶(002703.SZ)完成發行申購後,新股發行事實上已經暫停。在中國股市連續三年“熊”霸全球,IPO 在審企業給資本市場更是帶來巨大壓力。2013 年 5 月底 IPO 財務核查自查階段正式收官,IPO 在審企業數從高峰期逾 900 傢銳減至 666 傢,共有 269 傢擬 IPO 企業終止審查,縮水近三分之一。其次,粉飾造假之風得以遏制。近年來曝光的萬福生科(300268.SZ)、綠大地(002200.SZ)、勝景山河(002525.SZ)等造假醜聞無不觸目驚心。經過此次 IPO 財務核查,一些

8、打腫臉充胖子的擬上市企業知難而退、主動撤單,這無疑是業績水分悄然蒸發、企業逐漸回歸真實的最好註解,對凈化資本市場起到瞭一定的作用。中國資本市場的病根是制度性的,IPO 財務核查充其量隻是技術環節的修補之舉,雖然可取得立竿見影的一時之效,可“運動式執法”治標不治本。此次核查固然嚇退瞭一批膽小的“南郭先生” ,但排隊在審企業仍然有 666 傢,IPO“堰塞湖”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加上監管部門第二階段抽查的比例隻有 5%,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必然有一批懷著賭博心理的企業“頂風作案” ,試圖蒙混過關。如果不能形成長效治理機制,IPO 財務核查的成果就不過是過眼雲煙。因此,唯有從體制機制入手,標本

9、兼治推行股市新政,方能化解代评工程师职称 k3g資本市場困局。結合此次 IPO 核查,筆者認為 IPO 新政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其一,監審分離、下放發審。我國股票發行證監會內部要經過四個環節,最後由發審委投票決定。但在經歷如此繁瑣的審核程序之後,面對層出不窮的造假醜聞,監管者總是“隻打蒼蠅不打老虎” ,習慣性的將板子拍到發行人、保薦人和承銷商身上,隻字不提審核環節自身的責任。比如萬福生科在發審會投票上以 7:4 輕松過會,但驚天醜聞曝光之後,我們甚至不知道是哪 7 名發審委委員為其開瞭綠燈,更別談追究其責任。發審制度改革的核心在於“監審分離、下放發審” 。證監會將審核權下放到交易所,自身專司

10、監管職責。而對交易所來說,也應淡化對擬上市企業盈利性要求,將審核的重點轉移到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上來。隻有將選美的職能歸還給投資者,才能真正發揮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其二,做實保薦、 “連坐”券商。中介機構作為擬上市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的第一道看門人,本應通過盡職調查為企業背書。但長期以來我國資本市場卻存在保薦人“隻薦不保”的怪象。保薦人、承銷商拿著高額的保薦承銷費,卻不用承擔責任,直接助長瞭資本市場粉飾造假之風。隻有做實保薦人、承銷商責任,建立權、責、利相一致的體制,才能推動各方歸位盡責,凈化資本市場生態。其三,推行股票打包發行。在 IPO“堰塞湖”高企的背景下,應減少發行頻率,加大發行規

11、模。可以考慮引入打包發行的方法,讓代评工程师职称 k3g多傢公司的股票集中發行上市,一次發行 50 傢甚至 100 傢,以平衡供求抑制炒新,用同樣的資金支持更多企業上市。股市新政的核心是監管部門的自我革命,正如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說:“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監管部門唯有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進行自我革命,推動資本市場實質性變革,中國股市才可能煥發新生。蛇年伊始,证监会启动 IPO 在审企业专项财务核查,这场号称“史上最严格的 IPO 大核查”时刻牵动市场神经。但来势汹汹的 IPO 财务核查,究竟能为困境中的资本市场带来何许改变?就财务核查的初衷来说,监管层是期望通过重拳威慑,吓退一批滥竽充数的

12、 IPO 在审企业,整顿新股发行包装粉饰和财务造假之风,缓解高悬于顶的 IPO“堰塞湖” 。而此次财务核查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IPO“堰塞湖”得到缓解。自 2012 年 10 月,浙江世宝(002703.SZ)完成发行申购后,新股发行事实上已经暂停。在中国股市连续三年“熊”霸全球,IPO 在审企业给资本市场更是带来巨大压力。2013 年 5 月底 IPO 财务核查自查阶段正式收官,IPO 在审企业数从高峰期逾 900 家锐减至 666 家,共有 269 家拟 IPO 企业终止审查,缩水近三分之一。其次,粉饰造假之风得以遏制。近年来曝光的万福生科代评工程师职称 k3g(300268.S

13、Z)、绿大地(002200.SZ)、胜景山河(002525.SZ)等造假丑闻无不触目惊心。经过此次 IPO 财务核查,一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拟上市企业知难而退、主动撤单,这无疑是业绩水分悄然蒸发、企业逐渐回归真实的最好注解,对净化资本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资本市场的病根是制度性的,IPO 财务核查充其量只是技术环节的修补之举,虽然可取得立竿见影的一时之效,可“运动式执法”治标不治本。此次核查固然吓退了一批胆小的“南郭先生” ,但排队在审企业仍然有 666 家,IPO“堰塞湖”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加上监管部门第二阶段抽查的比例只有 5%,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必然有一批怀着赌博心理的企业“顶

14、风作案” ,试图蒙混过关。如果不能形成长效治理机制,IPO 财务核查的成果就不过是过眼云烟。因此,唯有从体制机制入手,标本兼治推行股市新政,方能化解资本市场困局。结合此次 IPO 核查,笔者认为 IPO 新政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其一,监审分离、下放发审。我国股票发行证监会内部要经过四个环节,最后由发审委投票决定。但在经历如此繁琐的审核程序之后,面对层出不穷的造假丑闻,监管者总是“只打苍蝇不打老虎” ,习惯性的将板子拍到发行人、保荐人和承销商身上,只字不提审核环节自身的责任。比如万福生科在发审会投票上以 7:4 轻松过会,但惊天丑闻曝光之后,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哪 7 名发审委委员为其开代评工程师职

15、称 k3g了绿灯,更别谈追究其责任。发审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监审分离、下放发审” 。证监会将审核权下放到交易所,自身专司监管职责。而对交易所来说,也应淡化对拟上市企业盈利性要求,将审核的重点转移到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上来。只有将选美的职能归还给投资者,才能真正发挥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其二,做实保荐、 “连坐”券商。中介机构作为拟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道看门人,本应通过尽职调查为企业背书。但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却存在保荐人“只荐不保”的怪象。保荐人、承销商拿着高额的保荐承销费,却不用承担责任,直接助长了资本市场粉饰造假之风。只有做实保荐人、承销商责任,建立权、责、利相一致的体制,才

16、能推动各方归位尽责,净化资本市场生态。其三,推行股票打包发行。在 IPO“堰塞湖”高企的背景下,应减少发行频率,加大发行规模。可以考虑引入打包发行的方法,让多家公司的股票集中发行上市,一次发行 50 家甚至 100 家,以平衡供求抑制炒新,用同样的资金支持更多企业上市。股市新政的核心是监管部门的自我革命,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监管部门唯有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推动资本市场实质性变革,中国股市才可能焕发新生。代评工程师职称 k3g以下内容为繁体版 蛇年伊始,證監會啟動 IPO 在審企業專項財務核查,這場號稱“史上最嚴格的 IPO 大核查”時刻牽動市場神經。但來勢洶洶的 IPO 財務核查,究竟能為困境中的資本市場帶來何許改變?就財務核查的初衷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