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729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精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学精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学精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学精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学精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精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精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保证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健康发展,稳步提高各层次教学质量,使中医学专业建设工作尽快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导,通过对专业结构的调整,构建以中医学专业为主体,理、文、工、管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通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更好的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努力实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以满足21 世纪黑龙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及中医药走向世界对各类中医药高水平研究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二、人才培养目标二、人才培养目标五年制中医学(包括临床方向、中西医

2、结合方向、英语方向、计算机工程方向、骨伤方向)专业,主要培养多层次、多规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能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各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中医药专门人才。中医学各方向在此基础上充分突出专业方向的特色,分别培养学生成为掌握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药领域计算机应用、国际中医药交流、中医骨伤临床实际能力的高级中医药应用型人才。三、人才培养模式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反映了教育思想与观念,它是实现人

3、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式。21、应用型人才:应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具有中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急、危、重症。2、基础型人才:应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与方法,知识面广博,专业知识精深;受到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具较强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或具有从事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基本素质。3、复合型人才:应掌握主修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并具有较为系统的相应辅修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上述三类人才培养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按专业类别招生的基础上,通过采取“

4、平台+模块”结构体系课程设置上,实施宽口径培养。即前期加强公共基础,后期按人才需求变化及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平台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层次要求,由专业的共同知识课程组成。其中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平台、专业基础知识平台;模块主要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分流培养,由体现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主要通过主辅修制途径培养学科交叉、知识综合、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四、人才培养计划四、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化的表现形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根据指导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既能确保基本规格要求,又能发展学生个性,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互

5、动的人才培养计划。第一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主渠道,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保证培养的基本规格。第二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二者相互作用,形成培养体系。其3框架结构如下图: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计划主要培养学生基本规格,体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其课程体系以“高、新、精、现”为原则,即有高起点,反映新知识、新科技、新成果,精讲多练,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多层次,多模块”的原则,体现“平台模块”的结构形式,其总体结构如下表所示: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身体素质(体育) 公共基础平台3.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 (大学外语、计算机等)教学计

6、划“平台必修70 专业基础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培养计划第一课堂:课内教学第二课堂:课外教学公 共 基 础 平 台专 业 基 础 平 台专 业 方 向 模 块任意选修课校 园 文 化 活 动科 技 与 学 术 活 动社 会 调 查 与 服 务4专业方向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每个专业方向模块应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模块”结构选修30选修课(不少于30%)1. 公共选修课(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含“两课”选修课)类、身体心理素质类课程等) 。 2. 跨学科选修课(文、理渗透,工、管交叉的课程) 3. 学科选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

7、业课、其它模块课程) 1、课程体系及设置本专业课程体系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课程。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 (1)公共基础平台:作为通识教育基础,对本专业学生统一要求。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基础知识与能力类课程。思想道德素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突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和爱国、爱民、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形成优秀的人格。其课程设置及要求见下表:5身体素质类课程:

8、包括体育、公益劳动等课程。使学生不仅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而且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大学体育 8 学分,安排在第一、二、三、四学期完成。基本知识能力类课程:包括大学外语、计算机等,使学生掌握作为一名高素质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重点培养其语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状况,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其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打下基础。(2)专业基础平台:主要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要的实践环节等。即为专业中各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应学习的课程。在设置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时应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要的实践环节等内容。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模块和任意选修课。(3)专

9、业方向模块: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选课,体现人才的分流培养。学生应至少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模块,并按要求学完该专业方向模块全部课程,达到合格。(4)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学科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括:哲学、法学、自然科学类、身体与心理素质类(各类体育选项课、大学生价值心理学) 。学科选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开设一定量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供学生修读;学生也可选择其它模块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程。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它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补充和拓展。旨在培养、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间及生产实习

10、、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第二课堂等。63、学分分配培养计划五年制本科主修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一般为:211 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所含课程均为必修课,占总学分的比例一般不超过 70%;专业方向模块所含课程为选修课,学生一经选定某一模块,该模块所含课程均应全部修读,并且达到合格。选修课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 30%。4、学分计算根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分制管理规定(试行) 规定的要求,以这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数为依据,以学期(每学期以 18周算)为计算单位。(1)一般课程学分的计算,用该课程的教学时数除以 18, 即每 18 个学时为 1 学分;(2)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学分的计算方

11、法与本条第一款相同,但其学时数应折半计算;(3)集中安排的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课程,每周为一学分。五、选课五、选课指学生对课程、上课时间、任课教师的选择,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根据选课细则自主选择课程,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任课教师。1、 公共基础课程的选课学生必须按指导性教学计划,修满主修专业规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取得学分,否则不能获得主修专业毕业资格。 2、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课程的选课:这类课程包含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生入学后,应根据指导性教学计划对这类课程作全面安排。 3、选课规定 7(1)学生应从本人实际情况出发,在保证学好必修课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对存在先、

12、后修读关系的课程,应先选先修课程,再选后修课程。(2)学生应按规定的选课时间和程序进行选课。(3)选修人数达到规定方能开课。选修课的人数一般不得少于 30人,专业选修课人数一般要求在 20 人以上。六、第二课堂六、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指在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科技与学术活动、学科竞赛、社会调查与服务等。七、毕业与学位七、毕业与学位1、修业年限:五年2、具有正式学籍的本科学生在允许学习年限内取得毕业资格准予毕业,已满规定学习年限而未修满规定学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3、学生取得本科毕业规格,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例,可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八、相关环节及支撑条件八、相关环节及支撑条件1、加强课程建设

13、(1)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系统建设;确立课程建设目标:适度打通基础,强化专业特色课,扩大选修课,突出实践课,整体优化课程体系。(2)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加强大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应用型课程的教学改革,减少课内教学时数,增加课外技能性教学,把培养学生英语“听、说、8读、写”的综合能力和计算机上机应用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考评标准。(4)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教育课程及交叉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5)把精品课程建设为一项整体工作,建成

14、教学文件完善、师资梯队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现代化、考核方法多样化,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取得优良效果的精品课程。(6)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推进CAI、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2)全面提高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师德建设和综合素质,把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作为我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促进教师从教书向育人方向转变。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3)采取有力

15、措施,吸引人才,建立良性用人机制,制订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完善教学工作责任制、教师奖励制和教学事故处罚制,增强9教师教学责任感,形成注重教学的激励机制和良好氛围。(5)加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实行创新教育,把创新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教学优质奖,教学名师奖的主要指标。(6)确立专业学术带头人,落实责任制,以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7)以改善教师学历结构为重点,全面改善教师队伍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学缘、学历和职称结构,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超过45%。(8)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16、选择一大批为人师表、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学生导师,制订对导师的选聘、职责、管理、考核等有关办法,不断完善导师制。3、加强基础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1)以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全面规划与重点建设相结合为原则,进一步完成基础教学实验室调整、实验室教学软件和硬件配套工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2)加大实习基地建设的力度,拓展与医院合作的渠道,逐步建设若干个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3)改革实验教学的组织、内容和方法,突出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使实验课真正发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科研作风的作用。4、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1)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逐步构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课程质量、专业办学水平评价体系。(2)完善本专业教学督导机构,充分发挥督导组在教学质量监控10中的作用。(3)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教学信息组织及制度,及时全面了解教学情况。5、加强科学管理(1)完善教务管理平台,实现教学任务、计划管理、成绩管理选课管理等科学化、规范化管理。(2)改革考试办法,建立试题库及试卷分析库。必修课实行考教分离,采取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