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界画李容瑾《汉苑图》鉴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427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代界画李容瑾《汉苑图》鉴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元代界画李容瑾《汉苑图》鉴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元代界画李容瑾《汉苑图》鉴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元代界画李容瑾《汉苑图》鉴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代界画李容瑾《汉苑图》鉴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代界画李容瑾《汉苑图》鉴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代界画李容瑾元代界画李容瑾汉苑图汉苑图鉴藏鉴藏界画,是中国绘画中别具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汉苑图中,华丽的楼阁台榭建筑在高岭上。以天空、树木、远山为衬景。界画工整,折算精确。画家以无限精细的手笔,描绘出规矩严谨而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布局有致,层次分明,既繁复精致,又富丽堂皇。“以毫计寸”,真正以百分比绘图,与两宋建筑绘画极其吻合。殿堂的元代标志明显,擎檐柱不似刘松年画法,而与王振鹏、夏永等人一样,加围栏护板雕花佩饰。重檐歇山顶两山部分,绘制悬鱼(垂鱼),用以遮挡两山的内饰。殿堂基台部分,像两宋绘画一样,描绘得逼真写实,这些明清两代界画是做不到的。格子窗既不像北宋的直棂窗形

2、制,也不像南宋可拆卸的形制,演变为推拉形制。李容瑾汉苑图创作界画时,画家一般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支笔 2/3 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竹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便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界画适于画建筑物,其他景物可用工笔技法配合。早期的界画专指以亭台楼阁为主要表现对象,用界尺引笔画线的表现方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界画的内涵有了一些变化。其表现对象,从广义上来说包括宫室、器物、车船等;从狭义上讲,则专指亭台楼阁。其表现形式,从广义上来说应包括用界尺画线和不用界尺画线。宋徽宗时代,界画就已被作

3、为皇家美术文献的宣和画谱排在了各画种中的第三位。但古代学者认为,界画的真正独立应归功于更早的隋代画家。隋朝灭亡之后,界画在始于公元 7 世纪的唐朝几乎成了绘画界的一种时尚,众多画家以工谨、绚丽的笔墨和色彩孜孜不倦地描绘宫苑的华丽和帝王的奢侈,其中最优秀的被认为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宋代之后,界画并没有完全成为绝响。像王振鹏、李容瑾、夏永、孙君泽和明代的仇英都是有成就的界画家。如今各地博物馆还藏有许多佚名的明代界画作品,像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的越王宫殿图和刘海粟美术馆的游春图等。其中,仇英的界画非常具有特点,他画的宫殿楼台大都散见于山水人物画中,被认为“严谨细秀,发翠毫金,丝丹缕素,独树一帜”。清代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界画发展史上的绝响。清代界画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袁江、袁耀为代表的聚集在江南一带的界画家,他们或师承,或朋友,勇于探索,创作活跃,是清代中前期界画创作的主流;另一部分画家居住京城,大都为清代如意馆画师,条件优越但作品内容多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技法上也过于板刻。月雅书画中国网编辑整理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