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351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全国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战略简介:简介: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涉及到近 10 亿人口的生产、生活及卫生等方面的直接 利益,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建立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的工程质量验收评定体系,对 保证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关键字:农村饮水,乡镇供水,现状,发展战略 1 1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 1.1 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建设严重滞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九五”末,我国农村年平均人均总收入已达 3000 元,纯收入在 2000 元以上,我国农民以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5%的发展速度向小康迈进。2000 年,全国农村有 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公

2、路,79.8%的乡镇设有邮电局、所,80%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话,95%以上的行政村通了电。目前农村的吃、住、电力、交通普遍得到改善而且在进一步改善,而与农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家庭生活用水发展和改善速度较慢、相对滞后。我国现有 4.5 万个乡镇,大多数乡镇是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直是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对 GPT 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但目前约有一半的乡镇供水不足,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进程。1.2 地区之间差距过大在地域分布上,东南沿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农村水利基础条件较好,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 53%,农村的饮水基本得到了保障

3、。但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饮水困难问题。即是在同一地区,城市周边和经济较发达的地方与广大农村的差距也十分巨大。 1.3 现有工程建设标准低,多数只解决水源问题,用水方便程度和保证率都较低农村供水除人畜饮水困难国家积极支持解决外,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缺少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存在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利用、工程标准低和工程利用率低、用水方便程度和保证率低的问题。1.4 缺乏排水设施,卫生条件差随着我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持续发展,农村、乡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其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家庭废污水的增加。但目前在全国的小城镇和广大农村的居住区缺乏排水设施,更

4、谈不上污水的处理和利用,严重影响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1.5 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自来水作为农村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直到目前,我国除对缺水地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有资金补助外,对其他地区约 70%的农村人口发展农村供水,一直缺乏有力支持。忽视了农村供水系统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的属性和一般要求在一定范围内统一建设、成片受益的特点,更没有将其看成是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一部分。1.6 供水水价偏低水价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国乡镇所在地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集中供水工程中,保本微利的,仅达到成本的和达不到成本的约各占 1/3,村级供水工程的水价更低,使工程的正常维修和更新改造难以保证

5、,不仅影响了供水的经济效益,也不利于供水条件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1.7 经营管理粗放,模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一些工程仍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2 2 2121 世纪初期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世纪初期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1 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居民生活用水质和量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占全国人口 70%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水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

6、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全国提前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农村供水作为农民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形势脱节,已开始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加速发展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工作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稳定农村社会的大问题,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2.2 搞好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基础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扩大内需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发展农村供水和乡镇供水不仅扩大了对机电设备、建筑材料、管材的需求,也为发展村办和乡镇企业创造了条件。同时,随着农村供水条件的改善,尤其对能用上自来水、经

7、济条件好的农民,过去由于用水不方便,大大限制了这些农民对与水有关的商品的需求,现在将自发的掀起厨房、厕所、浴室等与水有关的生活习惯的革命,扩大对诸如洗衣机等与水有关的商品的需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九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年人均购买新兴家电消费品支出增加 30%左右。其中,由于供水设施的发展,农村用于购买洗衣机的人均支出增长 25%,百户拥有量达到 28.58 台,增长 69%。2.3 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进入 21 世纪我国农村将基本摆脱贫困、向小康迈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分析,“九五”时期,我国大部分农村居民向小康生活过

8、渡,物质消费档次明显提高,生活消费由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型及发展型转变,在这期间,农村居民消费质量持续趋优,尤其是在告别短缺经济后,农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已摆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因此,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 21 世纪大部分农民将会要求建设自己的自来水,来摆脱自己打井、摇辘轳、挑水等费力、麻烦的取水方式,饮用卫生、方便的自来水将成为21 世纪农民新的追求。另据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的调查,目前农村约有 104 万个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加入“WTO”后的市场自由竞争,必将有大量的村级企业脱颖而出,相应对供水会提出更高的要求。2.4 乡镇供水是实施小城镇战略的需要根据中科院百位科学家预测的中

9、国实现现代化进程,到达 2050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必须从现在的 30%提高到 70%以上,按此推算每年将有 1000 万人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加快小城镇建设必然要求乡镇供水适度超前发展,而且随着小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的增强,对乡镇供水的水量、水质、水压、供水保证率以及城市水环境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现有 4.5 万个乡镇,大多数乡镇是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目前约有一半的乡镇供水不足,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因此乡镇供水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保证,是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 3 3 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总体战略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发展

10、总体战略3.13.1 总体思路总体思路3.1.1 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方针政策,在认真总结过去农村引水和乡镇供水建设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调动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农村引水和乡镇供水事业,为广大农村和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3.1.2 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作为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的规模和速度要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适度超前;与小城镇发展相匹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的农村,要与脱贫和巩固扶贫成果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3.1.3 按照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在巩固、提高东部农村

11、水利基础设施能力的同时,加大中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的投入,加快中西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3.1.4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措施,加强宏观调控,转换经营体制,加快农村饮水及乡镇供水改革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3.1.5 控制需求,定额管理,全面节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要在乡镇范围内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乡镇规模和产业结构。水资源匮乏的乡镇应限制发展用水量大的企业,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并结合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节水农业。3.1.6 分地区、分层次、分阶段地发展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质、气候

12、条件差异很大,各地的技术、资源、自然地理条件和改革开放程度不同,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平衡。所以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解决农村饮水分两个阶段进行。2001 年至 2005 年为第一阶段,重点解决符合现行标准的特困人口饮水困难问题;2006-2015 年为第二阶段,农村饮水工作重点将由以解决饮水困难问题为主转向以工程技术改造、提高供水标准和发展农村自来水为主。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周边地区和部分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应按照江泽民总书记 1998 年 10 月在江浙沪农村视察时提出的“沿海发达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率先普及农村自来水。乡镇

13、供水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优先发展 2000 多个县政府所在地的城关镇的供水,力争 2015 年基本达到 100%的普及率;第二层次是重点发展 1.7 万个建制镇的供水,力争 2015 年基本达到 95%的普及率;第三层次是积极发展 2.6 万多个乡集镇的供水,力争 2015年基本达到 70%的普及率。3.23.2 战略目标战略目标获得安全饮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水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为此,21 世纪初叶的农村饮水和乡镇供水首要目标是为广大农村群众和乡镇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饮水,保障乡镇企业生产用水,以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我

14、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为实现 21 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做出贡献。农村饮水的目标是,到 2005 年全部解决现有 2120 万人的饮水困难,全国农村享有自来水的村数为 34.6 万个,自来水普及率为 47%;到 2015 年,全国将有 42 万个村 4 亿人享用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 57%,年用水量为 101.5 亿 m3。引导农民建设排水设施,逐步改善农村居住区的水环境。乡镇供水的目标是,到 2015 年县(县级市)、建制镇、乡自来水普及率将分别达到 97.7%、96.5%和 71.6%;排水管道服务面积普及率达到 30%左右。并建立与乡镇供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乡镇供水管理体制和经营机

15、制,乡镇所在地 90%以上的供水工程实现良性运行。3.33.3 重点布局重点布局3.3.1 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较大,区内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西部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西部也比较干旱,水资源不足,春旱严重,且持续时间长,这些地方近期以解决饮水困难和工程改造提高为主,今后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强农村自来水的建设;其它地区,要把农村自来水化和乡镇供水作为政府的一项重点任务,加强领导,稳步发展。3.3.2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人口相对集中,经济发展参差不齐。该区的山西、河北、河南经济条件较差,山区农村存在一定的饮水困难,而北京、天津和山东经济比较发达,同时该地区由

16、于人口相对集中容易实施集中供水,所以本地区除山区近期重点解决饮水困难外,广大农村要把农村自来水与乡镇供水发展作为 21 世纪初叶主攻方向,尤其是北京、天津争取 2015 年乡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100%,绝大多数村实现自来水化。另外本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地下水超采严重,沿海地区形成海水入侵,地下水受到污染,所以农村饮水与乡镇供水发展要考虑水资源平衡、水环境和大城市的用水问题,确保北京、天津的用水安全,注意与灌溉发展相协调。3.3.3 华中地区该区水资源相对丰富,经济比较发达,重点要发展农村自来水,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差别。该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河网纵横交错,容易造成水源污染,所以在发展乡镇供水时要考虑污水排放的出路和污水的处理措施,保护供水水源。3.3.4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水资源贫乏,经济欠发达,多数地方财政状况差,群众生活困难,应把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条件之一看待,要加大中央投资力度,采用小水源及窑窖工程形式,解决当地的饮水困难问题;小城镇建设要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适度发展,保证供水能力与水资源相协调。3.3.5 西南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