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改过程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1312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医改过程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在医改过程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在医改过程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在医改过程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在医改过程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医改过程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医改过程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医改在医改过过程中程中应坚应坚持中西医并重持中西医并重发布时间:2009-11-19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员长桑国桑国卫卫提出提出 在医改在医改过过程中程中应坚应坚持中西医并重持中西医并重健康报 2009-11-18 讯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 11 月 17 日在广西梧州市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在会上强调,在当前推进医改的过程中,要始终把中医药摆在与西医药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桑国卫针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问题提出 4 点意见:一是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二是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三是要坚持中医中药协调发展。四是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推动中医药继

2、承与创新。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指出,各级政府应担负起领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扶持和促进工作。要逐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加强中医药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地方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 会议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等主办,近 700 名中医药界人士将重点围绕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工作布局和发展思路进行交流研讨。大会还发布了2009 中医药发展研究报告。 中医医院医中医医

3、院医疗疗服服务务量量显显著增著增长长门诊门诊人均医人均医疗费疗费 113.36 元,比元,比综综合医院低合医院低 33.12 元元 住院病人人均医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疗费 4086.86 元,比元,比综综合医院低合医院低 1376.96 元元健康报讯 11 月 17 日18 日,第三届中医药发展大会在广西梧州举行。大会首度发布2009 中医药发展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近几年,中医医院的门诊服务量和住院服务量显著增长。 报告指出,2008 年,医院诊疗人次为 17.82 亿人次。其中中医类医院诊疗人次达 3.02 亿人次,占 17.0,较 2002 年增加了 0.99 亿人次;医院住院人次为 739

4、2 万,其中中医医院为 968 万人,占 13.0,较2002 年增加了 515 万人。 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担。报告显示,2008 年全国中医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为 113.36 元,其中药费 66.46 元,中医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比综合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低了33.12 元,药费比综合医院平均值低 7.57 元;中医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 4086.86 元,其中药费 1877.20 元,中医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比综合医院平均值低 1376.96 元,药费比综合医院平均值低 523.19元。 报告认为,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在我国基本形成,中医医疗服务

5、领域不断扩大,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保障人民健康发挥着较大作用。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还存在体系不够完善、中医医院功能不完善、服务能力不强、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报告建议,进一步完善公立中医医院的经费补偿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民族医药特点的中医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的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制度。 健康健康报视报视点点 中医:保持特色是核心中医:保持特色是核心竞竞争力的关争力的关键键“全国中医医院院长论坛”日前在广州举行。中医医院是我国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医疗以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医疗资源提供了三分之一的医疗服务量。同时,

6、中医药长期投入不足,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城乡差距大,中西医之间差距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许多中医医疗机构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本次院长论坛上,来自各地的近百名中医医院的院长们,就如何保持中医药特色、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保持中医药特色所需的管理机制和相关政策支撑等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在发发展中凸展中凸显优势显优势(广(广东东省中医院院省中医院院长长 吕吕玉波)玉波) 形成和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促进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广东省中医院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思路,制定了相关的

7、保障机制,通过实践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夯实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基础 我院通过实施以继续教育为核心的育人工程,建立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宽知识、深钻研”的培养方案,通过实施“名师带徒”、“西学中”、“引进关键人才 ”等工程,着力提高医护人员临床能力,特别是运用中医药解决急、危、重以及疑难病的能力。 从 2000 年开始实施的“名师带徒”工作,至今已有来自全国的 64 位名老中医带徒本院 128 位弟子。弟子们已发表了反映名老专家学术思想的论文 74 篇,中标研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国家级课题 5 项,省部级课题 17 项,地市级课题 3 项,已出版书籍 7 部,获得国家专

8、利 1 项。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 专科专病建设是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有效途径。我院以专科专病为中心,建设“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全面推进,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 特色疗法是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目前,我院已开展的特色诊疗项目共计 250 余项,“天灸”疗法作为国家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今年 7 月我们还举办了“杏林寻宝全国中医药特色技术演示会”大会,为传统特色疗法的继承与运用搭建了平台。 在挖掘和继承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对专科的主攻病种开展研究,准确把握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切入点,并通过专科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予以体现。如我院国家级重

9、点专科乳腺科,根据妇女乳腺生理病理特点结合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性激素水平差别,创立了中医药周期疗法,相关课题消癖口服液 16 号阻断与逆转乳腺癌癌前变的临床研究,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 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形成需要通过科研推动。我院中风项目组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对高血压性中、大量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运用中医中药综合疗法的临床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的优秀成果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技攻关形成和扩大了专科特色和优势,助推了“中医特色名科”的形成。 规范的形成,有利于中医特色和优势在临床推广。各专科通过分析疾病特点、系统总结临床经验和文献、汇集全国名老中医和相关专家的经验、认真研究中医治疗

10、具有优势的病种和环节,制定出了一系列中医特色明显的专科专病诊疗常规,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我院专科建设目标为“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为此,我院不断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诊疗手段。如心脏科开展了目前最先进的心脏外科手术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围手术期的作用,收到了临床疗效优化的效果。 传统中药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是确保中医特色和优势形成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我院已生产使用 20 多种剂型,370 多个品种的院内制剂。近几年以医院制剂成功研发中药新药 8 项,已获新药相关专利授权 6项,临床批件 6 项,成功转让两项。 创新运行机制,形

11、成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动力源 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创新运行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我院注意采取多种形式,营造形成“爱中医、学中医、讲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实行目标管理。我们在原有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中医内涵的指标,专门设立基金,每年奖励在形成中医特色和优势方面做得好的重点专科和学科。 七七项项措施抓特色(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措施抓特色(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长 陈陈珞珈)珞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是全国中医骨伤医疗中心之一,有 8个病区 330 张病床,在出院病人中,手术病人只

12、占 42%。目前有一些在西医看来必须做的手术,在我们医院用“手法”,用推拿、针灸或中药就可以解决,而且疗效很好。 中医特色是中医医院永恒的主题。现在有的中医院喊的是中医,干的是西医。中医院有责任,也有无奈,他们不搞一些西医难以生存。 同时我们要看到,中医院的中医特色问题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些是医院解决不了的,有些是主管部门解决不了的,它需要上下联动,下决心、下猛药,需要解决许多政策问题和具体问题。 第一,政府要解决有关政策问题。例如,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新农合定点医院的问题,目前有的地方不让中医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对中医院的财政补偿机制问题,中医院里中医诊疗项目少而且收费

13、标准低,干中医不挣钱。又如中药饮片的作价政策加成率问题,前两年国家发改委发了一个文件,取消原来中药饮片企业卖药给医院时的让利 20%,再将医院购入饮片后的加成率(利润)由 30%砍掉 5%,只剩 25%,这样,用中药饮片不挣钱反而赔钱。北京几家大的西医院纷纷将中药房撤销,一部分中医院也不愿意赔本使用中药饮片。这些问题是严重影响制约中医院中医特色的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北京市人民政府就解决得很好。 第二,卫生或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解决中医院中医特色管理方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例如,在市场竞争中医院生存发展面临困难的新形势下,中医院中医特色的定义是什么(中医特色应当与时俱进)?中医特色的评价系统与

14、关键评价指标是什么?中医院里中医特色与综合功能(西医西药)的关系如何处理?抓中医特色扎实可行的措施(如领导班子和专业技术队伍以中医药人员为主体的问题、中医的医疗服务产出问题、门诊与病房中医治疗率的标准与计算方法问题、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问题等)是什么? 第三,中医医院要解决建设中医特色的很多具体问题。例如,中医院的宗旨和定位问题;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的结构与床位比例问题;在人财物和分配上如何向中医医疗倾斜;如何抓中医治疗率和中医病历书写的问题;如何培育打造优势中医专科和中医人才的问题等等。 我院抓中医特色,培育中医优势采取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1.确保医生和药剂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占大多数,目前均达到

15、 70%以上。 2.临床西医全员西学中。 3.对中医骨科的传统手法在奖金分配上予以倾斜。 4.对使用中药饮片给予奖励,增设免煎颗粒药房。 5.对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骨科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同时培育院级中医重点学科。 6.培育本院特色科室和优势病种,设立院级中医科研课题,开发院内中药制剂,培养中青年骨干。 7.增加中医的门诊和住院科室,扩大中医床位,将中医药治疗率纳入科室目标管理。 “三名三名”是立足之本(杭州市中医院院是立足之本(杭州市中医院院长长 杨杨 勇)勇) 坚持自我发展、坚持勤练“内功”、坚持“三名”工程,在建设“三名”工程中正确处理好名院、名科、名医三者间的关系,是中医医院获得可持续发展

16、的立足之本、动力之源。 我们在“三名”建设中,首先把创建名科、创建名科群作为一个重要的“棋子”来突破。在创建名科的选择上,我们设置了准入门槛:中医特色鲜明,拥有优秀学科带头人及梯队合理的团队,具有同行间的差异性,病人来源广、病种数量多,主攻方向对本专科的技术提升、专科发展、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在本地区具有较高水平,已经或将会产生较大的学术影响,具备临床、科研较强支撑的硬件条件及实验条件。 在名科的建设周期中,第一要务是突出中医临床的疗效优势,打造中医技术品牌,以吸引病人、疗效取胜为最终目标。与此同时,还必须架构一支合理的科室团队,医院多人、多部门的配合与协调,还需要保持名科建设的持续性、滚动性和前瞻性。 名科建设带来了“鲶鱼效应”。作为“孵化器”和“助推器”,它不仅仅促进了本专科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而且也对医院的其他专科产生了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对技术互补、资源共享、协作攻关、多学科地解决临床难题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带动一个科室的发展。作为“三名”工程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