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51292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仲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杜仲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杜仲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仲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仲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仲遗传多样性的R A P D 分析王瑷琦,黄璐琦(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 0 0 7 0 0 )杜仲( E u c o m m au m o d e sO i l y ) 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其皮、叶供药用,植株内含有大量可供多种用途的杜仲胶。由于商业利润的驱使,杜仲资源不断遭受破坏,野生资源已濒临灭绝。目前杜仲的广泛分布源于人类的栽培。本文运用R A P D ( 1 k m d o mA m p l i 口 l i e dP o l i z n o p h i cD N A ) 技术对杜仲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以期通过对杜仲栽培居群的分析,揭示种内遗传多

2、样性现状,为这一古老孑遗植物的保护提供指导。J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实验所用的2 6 0 个样品为硅胶快速干燥的杜仲叶片,采自全国八省一市的2 0 个居群。产地具体见表1 ( 略) 。1 2 方法1 2 、1 总D N A 的提取取干燥叶片约O 2 m g ,置1 5 m l E p 管中,加入液氮用镊子研碎立即加入5 0 0 u l 保温0 0 。C 的C T A B 提取液 C T A B 2 ,T r l s H C I ( p H 8 0 ) 1 0 0 m m o L ,E D T A 2 0 t r u n o I L ,N a C l 1 4 m o l L 巯基乙醇2 口及巯

3、基乙醇2 0 u l 混匀,6 & C 保温加分钟;加入等体积的氯仿一异戊醇( 2 4 :1 ) 抽提,轻轻颠倒混匀,1 0 0 0 0 r r a i n 离心1 0 分钟,吸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沉淀缓冲液 C T A B l ,T r i s H C l ( p H 8 0 ) 5 0 n m a o l L ,E D T A1 0 m m o l L ,巯基乙醇1 ,室温下放置3 0 分钟以上,1 0 0 0 0 r m i n 离心1 0 r a i n ,小心去掉上清液,分别用7 0 乙醇和无水乙醇各洗涤一次,弃掉洗液挥干。用T E 溶解D N A ,用核酸紫外定量仪测定D N A

4、 浓度,进行不同浓度扩增结果比较,由 F i g u e 3 可见,D N A 浓度在5 0 9 0 0 吲l l l 之闷扩增结果差异很小,因此确定D N A 浓度为5 0 n g 山。1 2 2R A P D 扩增反应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 5 t z l ,其中模板D N A 约2 5 n g ,1 5 m M M g C l 2 ,T a q 酶2 5 U ,d N T P s各0 2 n 1 】1 1 1 ,引物为1 5 r a M 。扩增程序为9 6 预变性5 分钟9 4 4 5 s 、3 4 l m i n 、7 2 。C1 5 m i 。,4 0 个循环,后延伸7 2 5 m i

5、 n 。扩增产物于1 8 琼脂糖凝胶、1 T A E 电泳缓冲液电泳,紫外检测拍照( 图略) 。1 2 3 数据分析对凝胶紫外成像系统中重复性好且清晰的条带记数。用l ( 3 0 b pD N Al a d d e r 作分子量标记对照反应产物在胶上的位置,将迁移率相同的带作为同源位点处理得到1 、0 数据2 】( 有带计为l 。无带计为0 ) 矩阵,用S P S S1 0 0 分析软件中的J a c c a r a 方法计算样品间的相似系数,用W t h n g r o u p sl n k a g e 聚类分析方法,建立样品间的亲缘关系树系图。用u ) G M A 方法对各居群聚类( B

6、a s e d N e i s ( 1 9 7 2 ) G e n e t cd s t a n c e ) ,得聚类圈( 图略) 。用P O P G E N E 软件计算各位点基因频率、平均位点A ( a v e r a g en l l l F l 抽l “ o f 跳如) ,有效位点N 。( 0 2 b r l l k l - o f 簖斌妇a l l e l e s ) 、多态位点( p o l y m o r p h i cl o c i ) 、多态位点百分率( p e r c e n t a g eo f 叫y m o q , h i cl o c i ) 、N e i s 基因多

7、样性指数、S h a n n o n s 信息指数、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 2 结果2 1R A P D 扩增结果从1 2 0 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 0 个能扩增出清晰条带的进行分析,共扩出1 1 0 清晰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出1 1 条,片段长度从2 0 0 h p 一2 岫0 0 b p 不等,其中多态性条带1 0 6 条,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 6 3 6 。2 2 遗传多样性由P o p g e n e 计算结果得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 a ( a v e r a g en u m b e ro fa l l e l e s ) 为1 3 5 6 9 、有效位点n e ( 砒ro fq

8、 y e a 讹a l l e l e s ) 为1 2 2 2 2 、N e i 8g e n e t i cd i v e r s i t y ( h ) 为0 2 4 3 2 、S h a n n o n 8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d e x ( I ) 为0 3 8 2 8 。各居群平均多态位点数为3 8 8 ,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 5 ”( 表略) 。按照多态位点百分率、N e i 8g e n e t i cd i v e r s i t y ( h ) 及S h a n n o n 8I n f o m a a t i o ni n d e x ( I

9、 )排序,居群G Z A 、H B B 、S C D 、S X B 排在前面。2 3 遗传分化使用N e i 指数和S t m n n o n 指数估计杜仲各居群问的遗传分化o 。由N e i si n d e x 估计的总遗传多样性( H t ) 为o 2 3 4 4 ,大于居群内遗传多样性( H s ) 为0 1 2 6 9 ,居群问遗传变异在总遗传变异中所占比例( G s t ) 为o 4 5 8 5 ( 表略) ,表明居群间存在很高的遗传变异,占总遗传变异的4 5 8 5 。 由S h a M n sI n f o r m a t i o ni n d e x 估算的种的遗传多样性(

10、u p ) 为o 3 8 2 8 、居群内遗传多样性为O 2 1 5 3 ,居群内与居群间的分配比例与由N e i 8i n d e x 计算的结果相似,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所占比侧( H p o p H s p ) 为O 5 4 8 8 、居群问遗传多样性所占比例( I - I s p H p o p ) ,H , s p 为0 4 5 1 2 ( 表略) 。 2 4 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由N e i 3U n b i a s e dM e a s u r e s 得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表,可见各居群间遗传一致度值除G Z A 居群外,均在0 8 水平以上,G 2 A 居群除与G Z G 、G

11、Z K 、G 7 5 r , 、G S 、H N 居群遗传一致度值大于0 8 外,与其他各居群均小于0 7 。这一居群多态位点9 1 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 2 7 3 ,远远高于平均多态位点数3 8 8 及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3 5 2 7 。 3 讨论3 1 种内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通常认为,某一物种的起源中心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我国的秦巴山脉是第三纪冰川运动中大量植物种类的避难所,也使得杜仲这一古老树种保存了下来。陕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省曾分布有大片野生杜仲林,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野生杜仲已风毛麟角很难找到由定数量个体组成的居群,目前的广泛分布多是由当地野生种源繁殖而来。本实验所用

12、样品多采自栽培居群。栽培种也可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从本实验2 2 统计结果来看,扩增出的1 1 0 条带中,有1 0 6 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百分率为9 6 3 6 ,说明杜仲种内蕴涵了相当高的遗传多样性。这可能与杜仲为严格的雌雄异株、且各大栽培 区多采用种子繁殖有关。各居群平均多态位点数为3 8 8 、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3 5 2 7 ,远低于种水平的多样性,G s t 值为O 4 5 8 5 ,表明各居群之间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3 2 备居群遗传多样性比较以多态位点百分率、M 3g e n e i e 出r 3 蚵( h ) 、S h a n n o n 3 晰m d 幽1i n

13、d e x ( I ) 分别对各居群排序,结果均以G Z A 和I - I B B 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G s 和G Z K 最低。贵州安顺( G Z A ) 居群处于杜仲原始产地,为三个亚居群组成。从S P S S l 0 0 所得出的聚类图中可 以看出,虽然2 4 个体彼此问的遗传距离较大,但它们仍能首先聚为类。湖北巴东( H B B ) 居群样品主要采自三峡林场及其附近山中,该林场建于1 9 7 0 年,位于杜仲的起源中心,以当地原有野生杜仲繁殖而来,而且所采2 0 个样品中有两个为半野生状态,这可能是其多样性较高的原因。3 3 保护策略的分析同农林牧业的人工栽培品种相比较,药用植物更

14、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遗传资源的丰富性显得更加重要。虽然很多药用植物不象一般濒危植物那样分布面积狭小,但长期的栽培必然面临等位基因的丢失。杜仲为乔木,生长周期长,人工育苗栽培已成为传统。这种大规模育种,其种子来源很可能极为单一,极易造成遗传背景单一。1 9 8 9 年H a r n r i k 和G o d t 总结1 6 5 个属的遗传多样性资料表明:植物多态位点的遗传变异7 8 发现在居群内,2 2 在居群间。本实验结果:杜仲种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 6 3 6 ,各居群的平均值为3 5 2 7 ,遗传分化5 4 1 5 位于居群之内,4 5 8 5 分布在居群问。从遗传多样性保护

15、的角度来说应当对杜仲多个居群的遗传变异进行保护,并促进不同地区种源的交流,避免单一种源的大面积栽培所造成的遗传多样性降低。黄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孛欣1 ,黄璐琦1 ,邵爱娟1 ,林淑芳1 ,郑鑫2( 1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 0 0 7 0 0 ;2 重庆太极医药研究院重庆4 0 0 0 1 5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黄芩S c u t e o A ab a c a e n s s 国。画的干燥根,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作用,为清凉解热药。黄芩在我国的分布主要以北方为主,其中山西产景最多,河北承德质佳。其药材商品可分为子芩、条芩、枯芩、芩片等规格,以子芩者质佳,枯芩质次 1 。黄芩在临床应用的范围较广,对治疗肺炎,肝炎 2 ,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化脓性感染及先兆流产等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另外与其它中药合用对治疗上呼吸道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