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184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网络教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产生,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市(地)教研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网络教研的优势,提出了网络教研活动的一般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关键词:教研机构;网络教研;模式;探索;实践 开展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途径之一,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常规的教研活动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需要。因此,在国内部分地区以市(地)教研机构牵头,尝试利用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和社会性学习软件进行区域性网络教研活动,

2、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促进其专业迅速成长。本文结合笔者近两年来,组织、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市(地)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一般模式。敬请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一、 市(地)级教研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 市(地)级教研管理体制 市(地)级教研机构行政管理隶属于市(地)级教育局,业务上接受省级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联县(市、区)级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等教研等机构。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教育教学研究上宏观研究与管理不足,微观研究与管理又难深入,中观研究又难以把握好定位,从而做得最多的工作是“上传下达”

3、。因此,市(地)级教研工作往往形成无法深入到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不能与教学一线的教师亲密接触,致使其教研工作容易脱离实际,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二) 市(地)级教研工作内容 市(地)级教研机构教研工作主要以课题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优质课竞赛、引领课展示课)研究、专题培训、教学视导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无论哪项内容开展研究活动都有其局限性。市(地)级教研机构下属的县(市、区)级教研机构一般在 6-10 个,其辖区的中小学一般都在 600-1000 所之多,教师也在 4-8 万人之间。以上述几种教研内容开展教研工作都只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开展,没有起到市(地)级教研机构应有的作用。(

4、三) 市(地)级教研工作方式 市(地)级教研机构根据其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多数采取集中活动。以专题培训“我讲你听”、课堂教学“一人上课,教研员,参会教师听会”等方式进行,参与研究人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被动接受状态下,参与者既使“有话要说”,也没有机会。这种非合作、非平等对话性质的教研活动,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激发与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意愿,而且还阻止了教师合作学习团体、个人反思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市(地)级教研机构的职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改变现有的教研活动内容、形式。 二、 网络教研的优势分析 网络教研是基于互联网络

5、和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的教育教学研究形式。网络教研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式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也是常规教研的一种延伸,它并不否定其他形式教研工作的作用,而是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上探索新型教研方式,挖掘内在教研资源,扩大教育教研的职能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造现有教育教学研究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网络教研 。根据实践初步证明,网络教研有以下优势: (一) 成本较低,参与者相对广泛,资源高度共享 市(地)级教研机构举办一次传统教研活动,规模控制在 50-200 人之间,活动时间 2-3 天,参与

6、人员人均差旅费用需要 400-500 元,加上活动承办方的费用,一般需要花掉 3-12 万。这样花了大量的钱财,假定活动非常成功,且受益人仅仅局限在几十上百人,优质学习资源没有达到高度共享,即没发挥其应有的效益。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只需电脑和互联网络的一次性投入,教师不用出门,就可以在网上和其他教师、研究人员、教材编辑以及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反映情况,研究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将同样的活动内容分成若干组小活动,利用教师的业余时间,组织只要具备上网条件的教师,即可参与到活动的探讨、研究中来,充分发挥活动资源的高度共享。这样,既节省了出差的费用和时间以及相关费用,降低了成本,也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资源在

7、一定范围内达到高度共享。 (二) 多主体参与,形成学习共同体,提高教研效率 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在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同事关系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教师对教育教学上的失败和不确定性不再采取防卫态度,而是相互援助,共同面对和接受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起来讲,其团队成员之间也就是一种合作关系。教师合作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从网络的特征及其网络教研各组成元素中的主体教师来看,建立平等参与、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不难实现。教师这种合作与同事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发展意愿

8、的激发与强化,有助于个人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专业成长主要通过同伴互助、个人反思和专业引领三方面实现的,重点的还是在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专业引领只是当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通过专家的点拨、引导使之快速发展。网络教研这个团体中,每个个体既是同伴,也是专家,形成支援性的同事关系。他们之间地位平等,能者为师,在一种平等、互助,诤友的关系中相互协助,共同成长,从而改变了传统教研活动由教研员唱主角的局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三) 兴趣相投,组织自由灵活,扩大教研范围 大规模集中教研活动,一般都是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进行的,比如示范、研讨课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示范,将某一新的

9、教育理念或手段在课堂中加以体现,使参与观摩者从中感受、领悟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样的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局限性和弊端显而易见:活动的次数有限,受益对象较小,加上并不是所有参与者对此活动感兴趣,因此,活动效果就不言而喻。网络教研组织中,各个成员感兴趣的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肯定不同,即可形成以共同兴趣的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形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有共同志趣的成员,结伴研究,形成研究小团体,另一种就当某一成员提出问题,其他成员以同伴或专家参与问题研究的小团体。这种小团的组织相对松散,自由而且灵活,人数多少不限,活动方式也灵活多样,可以是小组语音、文字交流讨论

10、,也可以是论坛回帖的方式,不受人数、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的限制。同时,这种小团体形成和解散过程都非常灵活、自由,即因某个问题而形成,因问题得到解决后而解散。因此,网络教研克服了传统教研活动组织过程冗长,活动主题单一,收效甚微的弊端,扩大了教研活动受益范围。 (四) 资源丰富,信息呈现形式多样,丰富网络教研活动 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是专家讲座、课堂示范等一人主体,以语言或现场信息单向传播,个人唱“独角戏”,参与者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收效甚微。网络教研不仅活动主体多元化,信息资源的来源多渠道,信息传播及时,且信息呈现形式也多样。比如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教研活动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录音、图片、录像,

11、还可以是现场实时的文字、语音、视频三者将信息融合为载体进行交流。信息资源的来源突破了教研主持人提供的单一渠道,即网络教研的成员都信息的提供者、创造者,也是享受者。比如,“多人同上一节课”,我们就可以将各执教者执教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或文字)集中上传到网络教研平台,让更多的活动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容观看各个课例,然后集中交流或采取论坛跟帖的方式,对本次活动进行交流、讨论。信息来源多渠道,不仅丰富了教研活动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研活动参与者信息获取范围,扩大了参与者的视野,丰富了网络教研活动。 三、 网络教研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以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发展

12、成熟,各行各业均不同程度的使用上了信息技术并产生了较好的效益,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经验与教训。教研员作为教师培训者的身份,时时处处都强调教师要改变“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却教师培训采取仍就是“灌输式”、“我讲你听”的旧模式,培训的内容与培训的行为方式自相矛盾,更谈不上互动。同时,信息时代即信息爆炸的时代,教研员不再是教育信息传播的权威者,也不时教师获取帮助的唯一帮助者,因此,改变传统的教研模式迫在眉睫,否则,教研机构和教研员存在价值将会失去。 (二)教育教学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一线教师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虽然每位教师

13、都经过了课改岗前培训,但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若采取传统的教研模式,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耽误一大批的学生正常的发展。因此,利用网络信息传递迅捷的特征,开展网络教研是解决教师实践问题的有途径。 (三)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成长,个人反思固然重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也不可缺少,加上个人反思是实践基础上的反思,是获取新知,新知与旧知同化、顺应的反思。新知(信息)获取后的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离开了网络,效率将会更低。因此,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推手。 (四)教研工作创新的需要 根据调查资料表明,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教育教学理论,而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琐碎的问题

14、。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教研工作方式,已经不能承担之重。因此,创建一个开放,多主体,信息交流及时、便捷,服务教研员、服务教师、服务社会的教研模式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公民的有效途径,也是教研工作创新的需要。 四、 网络教研的模式构建及应用 网络教研模式是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网络教研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一) 网络教研团队的建立 网络教研团队的形成主要是由本区域内的学科教师、县(市、区)学科教研员、市(地)级学科教研员、学科专家和其他人员组成。其中,学科专家可以聘请上一级教研机构的教研员、大学教授

15、和学校特级教师,其他人员包括网络平台管理人员、少量学生家长。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是活动的主体,平等参与整个教研活动。市(地)和县(市、区)学科教研员除了平等的参与活动之外,市(地)级教研员在组织层面上主要是:选好每次活动的主题,筛选活动必要的资料,联系相关学科专家和县(市、区)学科教研员。县(市、区)学科教研员主要是组织本辖区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之中来。这种组织在网络教研活动开始之初有且十分重要,是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过渡阶段。只有当网络教研活动给学科教师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后,才能形成自组织。形成自组织后,即可形成多个小的团队,当然,主题也会多种多样,活动形式也才会百花齐放。 (

16、二) 网络教研平台的搭建 开展网络教研必须要有信息载体、开展活动的平台,也是开展网络教研的基础。网络教研平台主要由市(地)教研网、教研资源平台和教研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市(地)教研网主要是用来发布教研活动及管理信息,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政策和引领性的教育理论与案例;教研资源平台主要用作教研资源的开发、发布、管理、应用,比如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点播)、优秀教育软件发布等;教研服务平台主要是为教研活动参与者提供在线信息发布、交流与讨论的相关信息,同时,作为网络教研的组织者还必须建立公共的在线实时交流工具,如 QQ 群,UC 房间等。 网络教研平台搭建好后,首先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作好平台各模块功能的划分与管理。模块功能的划分相当重要,一般应该规划三级子栏目,否则,在使用过程就会出现信息无法归属到相应的栏目,也会使信息浏览者不能从丰富的信息中快速、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栏目的划分,一般按“学段学科类别(如:7-9 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或“学科学段类别”方式进行。 其次,就建一支资源建设、管理的队伍。管理人员可以分系统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栏目总编(学科教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