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7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1100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第7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药学第7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药学第7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药学第7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药学第7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第7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第7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第中药学第 7 7 讲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中药的性能:概述第七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 现在请大家翻在教材的第 29 页,总论的第五章,中药的性能。这一章介绍的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所以是总论当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章,所以这一章从教学大纲的要求,里面的内容都是属于掌握的内容,所以应当好好地学习。中药的性能这一章,前面有一个概述,后面分了五节,讨论了中药五个方面比较主要的性能。我们首先就学习中药性能下面的概述部分,就是 29 页到 30 页。在概述部分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药性能的含义,第二个问题是中药性能的内容。第一个问题,中药性能的含义也就是什么叫中药的性能?在我们书上,书上有三段文字,

2、还是有比较多的内容,但是高度地概括起来,什么叫中药的性能呢?实际上只有两句话,大家对这两句话好好地理解和记忆。第一句话就是第三段的第一句,前人常将药物的性能称为偏性,也就是说古人认为中药的性能就是中药的偏性。然后第二句话就是第一大段的第 9 行的后边,中药的性能是中医理论对中药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就这样两句话,所以把它联系起来讲就是,如果有人问什么叫中药的性能?你就可以回答中药的性能就是中药的偏性,实际上中药的性能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这样两句话就够了,关键是对这两句话要深刻地理解,然后才能把它记得住。因为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处于一种阴平阳秘的这种

3、平衡的状态,人体的脏腑之间也是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如果说这种相对的平衡被破坏了,就成为一种病理改变。所以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的病理改变,或者说病证的发生,都是因为阴阳或者气血、脏腑出现了偏盛偏衰的这种现象。既然出现了这种偏象,用药物来治疗,就是利用药物的偏象,来纠正人体机体的这种偏象,使它重新恢复了原来或者重建了这种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的这种状态,这种病证就得到治疗。所以根据中医这样的认识,药物的作用就是以偏纠偏,就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机体阴阳气血或脏腑所发生的偏盛偏衰,所以就把药物的性能就称为药物的偏性。那用现代的观点来讲,中药的性能是根据中医的理论对中药作用的一些基本特点,把它进行高度

4、地概括而产生的药性理论。为什么这样子讲呢?因为中药的具体功效是很多的,有的功效完全不一样,但是利用中医的理论,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概括这些功效的它的特征,可能它们会有相同的特征。比如说我们书上在第一段里面举到了,比如说发散风热的药,是治疗风热感冒的;清泄里热的药,它的基本功效是清热泻火这样的一些清热作用,治疗的是里热证;滋阴药,或者叫补阴药,它的基本功效是补阴,但是它治疗是阴虚证。根据中医理论,风热表证如果用寒热来分,它属于热证的;当然里热证就更是一个热证了;阴虚证是阴虚生内热,它是一种虚热证,它本质也属于热证的范畴。前面我们讲的发散风热药、清泄里热药、滋阴降火的药,它们都能够治疗中医所说的与

5、热有关的一些病证,把它的药性就可以总结起来,都具有寒性,能够针对一些热邪或者热象,从寒热的角度来概括这些不同的功效,它们就有相同的特性,所以寒热就是性能的一个基本内容。又根据中医基本理论,比如说咳嗽、气喘是肺气上逆,止咳的药、平喘的药,就是使上逆的肺气肃降,它有降肺气的作用,从升降的这个观点来说,它是向下的,是下降的;呕吐,是胃气上逆,用了止呕的药,它是使上逆的胃气下降,它也是一个作用是下降的;人体的肝阳上亢,就是肝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那阳气亢逆于上,这个病理改变也是向上的,平肝潜阳的药能够使亢逆于上的阳气向下,从升降的观点这个角度来总结,平肝潜阳的药也是一种下降的这样一个作用的趋势,所以尽管

6、止咳药、平喘药、止呕药或者平肝潜阳药,它们这些功效完全不相同,但是用升降这种理论来概括,它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的特点或者特征,那就是向下的,指这个作用趋势。象这样的一些情况,它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就产生了中医的这种性能。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大概就介绍这样一个内容,结合到书上并不难理解。在中药性能这部分有两点(要)补充,就是帮助大家理解,但是供参考的。补充的第一点,就是在有的中药文献当中或者教材当中,把中药的性能叫做药性。可不可以把中药的性能叫做药性呢?完全可以。但是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药性这个术语在中药当中,从神农本草经开始一直到现在,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含义,它这个含义有的时候非常局限,有的时候非常

7、宽广,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概之,所以就非常不固定。比如说我在讲总论那个本草史的时候谈到神农本草经 , 神农本草经在序例当中就提到了药物对剂型有选择, 神农本草经的原文就是“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 ,它在这个地方的药性, “药性有宜丸者,有宜散者” ,可以作散剂,有的适合于作丸剂,有的适合于作散剂,有的适合于作水煎剂,有的适合于作酒剂,显然这个地方的药性指的就是这个药材的,用我们现在自然科学上的术语来讲,就是它的水溶性,或者醇溶性,这个药性指的是理化特性、理化特征,这个就是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提到的药性。以后,比如说在本草经集注里面,提到了“药性所主” ,就是这个药能够治什么病证?这个药性

8、就相当于功效主治,在本草经集注当中的药性就相当于功效主治。我们经常说的某个药,比如说干姜的药性是温性的,黄连的药性是寒性的,这个药性实际上就是指的寒热之性,它没有指其他的,这个都是比较局限的。另外在有时候这个药性就无所不指,凡是中药有关的一些理论它都可以叫做药性。从什么地方可以见得呢?比如说古代有的本草,比如说有的叫药性论 ,那么药性论收载的药物,是从这个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或者药物的功效主治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论,都包括在里面。当代高晓山先生还编了一个中药药性论 ,那个药性论里面谈到了中药有很多很多的药性,凡是中药的一些基本理论就包括功效在内,也是药性,那么这个药性的含义就非常宽广,

9、那我们在明清时期,有的启蒙的中药读物就叫药性赋,比如说署名李东垣的药性赋,它就是(有)温性赋、平性赋、热性赋、寒性赋,它这里指的药性就是那个寒热之性,所以本身药性这个词在中药里面没有确定性,所以你把中药性能这一章叫做中药的药性,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的,并不错,但是由于这个术语的不规范,在使用的时候,对同学可能经常就造成认识上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上面讲的有的地方的药性仅仅是指寒热,有的地方的药性又是指的我们这里讲的性能,有的地方的药性又无所不容,有的地方就指的刚才讲的理化性质,水溶性、纯溶性这些。为了避免用语上的分歧,尽量地规范用语,所以这一章中药的性能,还是不要叫药性为好,当然这是一个建议。要补

10、充说明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中药的性能的“性能”二字,应该说出现很早,根据辞书的解释, “性”是指的性质特征、特性;“能”指的是功能,就相当于功效,所以物体的功能、物体的性能,其实是有相似的地方,说什么物体的性能就包括了它的性质和功能,所以这个词从字面上来讲,我们书上的第二段它是指器材、物品等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它的本义。但是中药的性能这个词用在中药学当中,从上一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初,它就成了一个专用术语,在中药学当中,我们凡是学过中药的都知道,什么叫中药的性能?它指的就是我们后面要学的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这样一些内容,它并没有包括中药功效的那一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在中药学当中,所谓的性能,已经

11、发生了这个词的内涵的缩小,它没有原义那么宽广,它只包括了性质、特征,没有再包括功能。由于中药的教材有很广的影响,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全国各地培养的中医药的人员都是用这种教材,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性能的含义是什么?实际上也就是中药的性能,这个性能二字已经约定俗成,指的就是中药作用的一些性质和特征,就是我们下面讲的那些内容,就没有再包括中药功效的那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在教材上,中药的功效在前面,专门有一章进行介绍。我在这里再补充说明一点,这个功能又叫做功效,这两个是同谓语。因为功效在形成的过程当中,从没有专项到有专项来介绍中药的功效,比如说我们的教科书,每一味药下面都有它的功效是什么什么?但是在开始

12、的时候,这个术语并不规范,所以从清代末年,尤其是在明国年间,中药的功效有的称为功效,有的称为功能,有的称为效用,有的称为作用,有的称为效能等等,大概有十来个不同的这种用语。到了上一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现代中医药的高等教育开始,有了比较规范的中药学教材以后,在教材当中就把它规范为叫做功效。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分歧,什么分歧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主的系统把它称为功能,但是以教科书为主的这个系统把它称为功效,同样介绍的一个事物,用不同的术语,应该说这个也是一个不好的现象,我觉得功能和功效,还应该有人来统一,我个人的观点,用功效比功能好,使用功效。因为中药的功效,功是作用,效

13、是效果、疗效。比如说某个药物可以清热消肿,某个药物可以活血止痛,活血或者清热是它的功,消肿或者止痛是它的效,功能仅仅就是前面的作用的部分,没有体现它的效果的部分,所以我个人的观点主张就是把它规范在功效这个术语,这样子就更好一些。当然这是一个希望,同学们知道目前有这么一个现状。过去的用语很多,现在虽然减少了,但是还有两种不同的称谓,两种不同的称谓当中,似乎功效比功能要更好一些,这个大家都可以思考。学术上的东西不一定某一个人的说法就是正确的,所以今后大家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我们麻黄,它是功能能够发汗解表、能够宣肺平喘,而在中药学里面是功效,它能够发汗解表、能够宣肺平喘,指的是相同的内容,但是前

14、面用的术语是不一样的。这是关于中药性能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性能的含义,所以要求同学们掌握的也就是那两句话,我最先提到的,后面补充说明的这些问题都是帮助大家理解和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概述当中的中药性能的内容。中药的性能,自从有了全国统编教材以来,在这一章里面,一般就是象我们这个教材一样分为五节,第一节,四气;第二节,五味;第三节,归经;第四节,升降浮沉;第五节,有毒无毒,或者有的把它称为毒性。第三节、第四节有的可能交换,比如说把归经有的放在第三节,有的把升降浮沉放在第三节,但不管怎么讲,在中药的性能这一章里面,主要就介绍了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和毒性这么五个方面,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一个错觉,很多

15、人就以为中药的性能只有这五个方面。其实不然,中药的性能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只不过最重要的是这五个方面,所以我们书上在 30 页第二段,中药性能的主要内容,大家一定注意,有个“主要”二字,是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和毒性, “主要”它不是完全,我们在学习本草文献的时候,我们经常在文献当中还发现,比如说有的时候提到补泻,某一个药的药性是偏于补的,有的是偏于泻的;有的药性比较滋润、比较滋腻,有的比较温燥,或者有燥性,那么(就有)润燥;有的药物善走,有的善守,那么就有走守;有的药物比较峻猛,有的比较缓和,那么就有猛缓;有的药物主动,它的作用偏于动,有的作用偏于静,比如说我们以后学习当归和熟地,都是补

16、血药,当归补血偏于动,熟地补血偏于静,又有动静,还有什么刚柔等等,大概在文献当中,如果我们要仔细地把它搜集起来,可能有十多、二十种,这些都是属于中药性能的范畴。在这一些中药的性能当中,中药的润燥非常常见,就是在我们学的教科书里面,以后还常常要碰到,某一个药比如说能润肠、能够润肺,能够润肤,它的药性是偏于柔润的、偏于濡润的、偏于润养的;有的药物它容易伤津液、容易伤津血,它的药性是偏燥的,很多药(物)的使用注意当中都要谈到这一类的药,或者这一味药偏于温燥,偏于辛燥,那么要注意伤津的、津血不足的要慎用。所以很多地方都碰到了润燥这样的一个性能,实际上它也是相当重要的。其余的比如说补泻、走守、猛缓、动静、刚柔等等,有一些就是太广,比如说补泻,中药的药,整个药不是补虚的,就是祛邪的,都可以补泻两分,就比较太笼统一些。有一些可能就是只有部分药,没有普遍性。比如说什么猛缓、动静这些不多,而且有些性能之间互相包容,互相交叉,比如说动静和走守,动和走就是互相交叉,所以由于种种的原因,对于这些比较次要的性能就不太重视,但是在过去的中药书当中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