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1080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 铃和念奴娇二词。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的柳永,做为士大夫阶层子弟,词的成就多从都市生活摄取一些阳 春白雪的题材,柳永本人在士大夫阶层不得志,少年时怪胆狂情,一派书生意气,终抵挡不了 统治阶级的各种打击,而流落为市井小民,对民间风情文化颇有研究,柳永长期生活在市民阶 层之中,接受了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创作慢词,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 容纳更多的新形式,这种作词风格是与他一生平的大起大落和飘泊不定的生活有关,从他的词 风来看充满了阴柔而又不失硬骨之气使之他的词形成的唯美风格,给人一种奶油小生的影像, 不过

2、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煮海歌一首,这很让人失望! 做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的苏轼,其实只是个由中小地主阶级转向大地主阶级的封建士大夫。 他这种特殊的阶级地位是其一系列矛盾性格的根源。他既反对新党,又不与旧党为伍,自己的 仕途始终徘徊在新旧两党之间,被迫害不断;宋代第一起文字狱案“乌台诗案”把他从政治顶峰 打入了深谷,饱经苍桑,而郁闷而终。虽然他政治上不得势,但他在作词方面却豪放、旷达, 豪,豪气冲天万丈高:旷,旷放天地千里远,反映出东坡无比开阔的心胸。从“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3、间,樯橹灰飞烟灭。 ”等这些句 子可以看出他有着无比开阔的心胸。 我个人认为柳永的词风格调或许没有苏轼高,但是就艺术成就而言,他们应该是不分伯仲 的。柳永是被当朝皇帝列为“永不录用”之人,而苏轼是当朝处处被人打击迫害不断之人,一个 流落烟花之地放荡不稽,一个被流放到无人之地默默死去。虽然他们都是当时才华出众之人, 由于各自性情使然,致使终生被埋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两个人不会为人处事, 终将被政治所淘汰!真是可悲可叹啊! 词七首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 词的一般知识: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

4、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 。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 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 58 字以内为小令, 59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 三. 诗文解析: (一) 虞美人李煜 1. 作家作品: 李煜(937978)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 李煜政治无能,文艺上却以史诗文无所不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工于词。早 期词作以反映自己帝王、宫廷生活为主,思想意义不大,被俘后,词作抒发亡国之痛,及其对 屈辱的囚徙生活的愤懑、感伤,有动

5、人的艺术力量,语音清新,形象丰满,意境深沉。 虞美人 ,唐玄宗是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小令,双调。 2. 词作简析: 上阕一句写眼前实景,春花秋月并不因为人事变迁而有丝毫变化,面对依旧美好的自然景色, 不由得想起故国美好生活,因而无数往事无数愁苦涌上心头,因而怕见眼前现实东风吹过 的月夜。 下阕起始两句是想象中的故国的样子: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不由勾起万端愁绪,因而用“一 江春水”来比喻愁苦,跟南唐故国金陵在长江边相合,道出对故国的怀念和亡国之苦。 作者把即景抒怀和抚今追昔自然交织在一起,形成心潮的波澜起伏而抒发感情。 “何时了”充满哀怨;“知多少”感慨无穷;“又东风”织进复杂的心情;“回首

6、”而“不堪” ,沉痛已极;“应犹在”的推测,出自辛酸的眷恋;“朱颜改”的悲叹,满腹凄凉。句句言愁,而无一个愁字。直到最后,才取滔滔不尽的江水为喻,尽情地倾吐满腔的悲愁。 全词由写眼前之景,转入虚写故国明月,再由虚写想象中故国图景,转入实写词人现实之愁。 整首词感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3. 重点难点讲析: (1)春花秋月本是两种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诗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对于亡国君主李煜却勾起他对往事的伤心怀念,更感到今天的无 比凄凉。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甚至可诅咒的了。 因为他过去的那些快意的享乐生活,大都是同

7、春花秋月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 而昔日欢乐却一去不回,所以他发出哀怨的感叹。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2)如何体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 断,无穷无尽。这 9 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 愁以质感和具象。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 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 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二) 雨霖铃柳永 1. 作家作品:

8、 柳永(9871053) ,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 仕途坎坷,曾以词诣宋相晏殊,因内容风格不为宴殊所喜,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伎每 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辞,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 浅戡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 变” 。改名后,方于景佑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目睹了都市繁华,颇多描写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饱尝羁旅况味,身 世之叹与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亦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于口语、俗语入 词

9、,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 水处,即能歌柳词。 ”其词即事言情,融情入景,朴素清丽,音律谐调。 雨霖铃为唐教坊曲名。据太真外传载,唐玄宗因安禄山之乱迁蜀, “上至斜谷口,属 霖雨弥旬,于栈道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 宋人用此曲为新声,遂为词牌名。 2. 词作简析: 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 开头三句写别时景,地点,节序。 “都门”两句,写词人矛盾心情。 “执手”两句,写恋人的眷 念之情,难舍难分。 “念去去”三句,写远别相见无期,离愁之深。 下阕:写别后痛苦,伤情无限。 开头两句,陈述离别情,点明

10、主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景实写,明写景, 暗写情,名句绝妙。后四句,写离愁之深,令人神伤,无穷意味。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 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通过不同侧面,层层刻画,步步深入,使得意境全出,出人意 料。 3. 重点难点分析: (1) 雨霖铃写别离之情,始终与写景交织,且有白描而传神,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 寒蝉雨歇,长亭送别,作者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 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和情调:在树上寒蝉凄惨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 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

11、境界。就在此时,阵阵骤雨,刚刚停歇,心上人即将天各 一方,这时节,动人愁思将如何抒发出来呢? (2)烟波暮霭,写船开时的景,千里烟波,愁云弥漫,遥望远天,暮霭沉沉,这又是怎样一种令人肝肠寸断的情景呢? 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这里, “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 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 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试想,今夜酒醒之时,不见心上之人,只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 残月如钩,这情景该是多么令人伤情?无怪有人以此句来代表柳词,就在于它集中了足以触动 离愁的意象来淋漓尽致地表现这种无法排遣的愁怀。 (3) 雨

12、霖铃有哪些语脉暗接处? “冷落清秋节”暗接“寒蝉凄切”四字。不仅时令契合、氛围情调上也一致。 “晓风残月”其“晓”暗承“对长亭晚”的“晚” 。暮霭中分别,晚雾里醒来,船行一夜 而人隔千里,能不伤怀? “兰舟催发”呼应“骤雨初歇” ;暴雨已停,天已放晴,所以舟要“催发”了。 “更与何人说”暗接上片“无语” ;此刻执手相看,尚可倾诉衷肠,然而却“无语凝噎” , 能言时不言;他日天各一方,欲言却无人可言,更显愁肠百结。 从整篇看,上片实写别时难舍之情,下片虚想别后相思之苦。由实生虚,顺理成章;虚实相生、 相得益彰。 (三)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作者作品: 苏轼(10361101) ,字子瞻,自号东

13、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 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执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 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 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 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忘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 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

14、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时游赤壁所作,这时作者 47 岁,自 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古代英雄伟绩感叹自身失意,抒发了胸中的怨愤和对人生的感喟。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中著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又名百字令 大江东去 酹江月 壶中天等。双调,一百字。 2. 诗作简析: 上片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下片第一层写周瑜形象,第二层抒发对身世的感叹,咏史、抒情的自然结合。 (1)一、二、三句历来被人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 大江东去,

15、淘空一切, 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去不复返。由 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 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2)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 ,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 由此生发下去。 “人道是”三字用的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诗人 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3)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了长江,引起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

16、“乱” 写出险怪, “穿”写出高峭。再写江面波涛, “惊”写汹涌, “拍”描绘了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 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描绘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 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4)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名句承上启下。 “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 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希抒情。 (5)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 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下片前六句,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 书记载,建安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