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078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会议纪要会议纪要2009 年 5 月 23-26 日,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在北京顺鑫绿色度假村召开“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及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 14 家体育院系的领导、休闲体育领域专家学者应邀到会。首都体育学院李颖川院长、王蒲副院长、齐立新副院长出席了会议。王蒲副院长在会议开幕式为本次研讨会致辞。首都体育学院相关部门领导和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主任李相如教授主持。一、研讨会上首都体育学院王蒲

2、副院长认为,基于各体育院系对休闲体育专业发展前景的认同,为办好这一新专业、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围绕专业的培养模式、定位等问题值得作一深入探讨。本次会议能将各院校的信息进行相互沟通交流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奥运会后,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就是在抓住先机。优化休闲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点就是从实际出发对休闲体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休闲体育今后发展的思路主要包括:加强休闲体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休闲体育的宣传推进其发展、休闲体育旅游的前景广阔、加大休闲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系梁利民教授、武汉体育学院经2管学院教研室主任钟晓明副教授、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体育教研室副主任金银日、沈阳体育学

3、院人文科学系总支副书记邹本旭副教授和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主任李相如教授分别就各院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以来的办学情况、经验及问题进行广泛交流。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郑文海教授就目前申报休闲体育专业的情况作了相关介绍。其它体育院系领导、专家围绕休闲体育专业的开办提出各自思路,并与已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系进行深入探讨。二、与会专家学者就休闲体育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探讨。2007 年,休闲体育专业最早列入武汉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的招生目录。武汉体育学院最初申报该专业时先后经历“娱乐运动”、“运动休闲”名称的变换,最后,武汉体育学院与广州体育学院均接受教育部的建议,就该专业名称最终定为“休闲

4、体育专业”。但与之同时出现的围绕对该专业名称的学术争论就没有间断。与会代表就“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体育休闲”、“娱乐体育”、“娱乐运动”、“运动休闲”等等的辨析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详见后附会议记录)。三、研讨会上,各参会体育院系的领导、休闲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办学的方向与思路、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及休闲体育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就部分问题达成了基本共识:第一,基于休闲体育专业是我国体育学领域的一个新兴专业,为加强各开设休闲体育专业院系间的交流与合作,拟成立一个全国3休闲体育专业协作组织(名称待定),秘书处暂挂靠首都体育学院,

5、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和首都体育学院为总召集单位;第二,目前已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院系需进行广泛合作,有组织地进行休闲体育专业规范前期研究工作,为教育部正式进行休闲体育专业规范的制定奠定基础;第三,由总召集单位协商拟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或论坛,以推动休闲体育专业发展和休闲体育理论的研究;第四,由于目前各体育院系对休闲体育专业的开设普遍缺乏经验,各拟开设该专业的院系更是如此,所以各已开设该专业的院系需尽可能的向拟开设该专业的院系无偿提供诸如专业申报材料等相关信息的支援。四、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主任李相如作了总结发言。李相如教授认为

6、:此次会议一方面是开设休闲体育专业以来办学经验的一次小结,另一方面还围绕休闲体育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本次研讨会的成果不仅仅是局限于会议期间真知灼见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将会深刻影响到各位与会专家学者今后的思考空间。此次研讨会作为国内已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将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及关注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体育院系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被各体育院校代表认为是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和交流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被誉为“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北京会议”,对于我国休闲体育4专业初期阶段的发展作了具有前瞻性地探讨,为我国休闲体育专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附:“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会议记录全国体育院

7、校休全国体育院校休闲闲体育体育专业专业研研讨讨会会会会议记录议记录会议时间:2009 年 5 月 24-25 日会议地点:北京顺鑫绿色度假村第七会议室会议讨论的议题:1、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办学的方向与思路;2、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3、探讨休闲体育的相关基本理论问题。参加讨论的专家名单:王 蒲 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李相如 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主任教授梁利民 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系主任教授卫志强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系主任教授郑文海 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教授卢 锋 成都体育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凌 平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 教授钟晓明 武汉体育学院经管学院教研

8、室主任 副教授贾春佳 哈尔滨体育学院主任教授金银日 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体育教研室副主任邹本旭 沈阳体育学院人文科学系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石振国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社体系主任副教授冯德学 安康学院体育系总支书记副教授杨少雄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主任教授徐亚清 山东师范大学体院社体系主任教授闫万军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员5贺 洪 湖南师大体院运动健康与社会体育系主任副教授徐 通 沈阳体育学院休闲体育教研室杨建设 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王文生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主任 教授杨铁黎 首都体育学院成教部主任教授骆秉全 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系主任教授闫守扶 首都体育学院理论学科部总支书

9、记 教授钱 雯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总支书记李瑞林 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总支书记汪 流 首都体育学院教师,博士秦 梅 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教学秘书王蒲(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作为国内已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将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及关注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体育院系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由首都体育学院主办的“全国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研讨会”能将各位专家、学者相邀一起非常荣幸。对于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前景想必大家都有共识。但目前如何办好这一新专业、它的培养模式及专业定位又该如何却值得我们大家作一深入探讨。李相如(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主任):今年三月份我参加了“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规

10、范研讨会”。这次会议给我的启发是,社会体育专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 11 年,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休闲体育专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初期准确定位专业,为休闲体育专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我们先听听已开设休闲体育专业院系谈谈他们的办学思路等问题。梁利民(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系主任):基于广州体育学院所在地广州市具有的地域特点及学院领导擅于捕捉时代信息,致力于发展前沿学科的思路使得休闲体育专业在广州体育学院开设。在休闲体育专业的申报前期,我们作了必要的论证,且是作为学院“十一五”规划中的特色专业之一而向教育部申报的。2007 年,我们获得教育部的正式批复。同年,我院从其它专业调拨

11、 15 人作为该专业的首届学生。2008 年,我院正式面向社会招生 30 人,其中三分之二生源来自广州,三分之一来自全国;我们是按照体育生的招生办法进行的。目前,我院休6闲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沿用 2007 版的培养方案,经过一年试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修订。也已做好市场调研的准备,同时申报了“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课题“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这过程中,我的体会主要是亟需加强实践。目前,在广州出现了漂流等新兴项目,这些项目的开展需要相关人才。但我们没有和这些行业缺乏及时沟通,所以希望今后能及时与他们建立。基于此,我们考虑修改相应课程体系。难点在于:休闲体育专业构成体系需区分于其它

12、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照这一理念而定的系统知识。但残酷的人才出口问题又不适应社会需求。这是个两难问题。在运作后期,为扩大就业面,我们让学生实习时有三个方向可以选择:社会体育、体育营销和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现对撞,如学生不去学校等行业,就业率又不能满足;理论是成立的,实践上出现偏离,希望就此能得到各位专家的启发。钟晓明(武汉体育学院经管学院教研室主任):武汉体育学院(以下简称“武体”)2007-2009 年的招生人数分别为 60 人、70 人和 70 人以上。申报背景:05 年我们筹备申报,我们当时称休闲体育为“娱乐休闲”,且基于经济学、管理学平台,是依托经管学院培养框架而出发考虑该专业的。对于在

13、武体开设休闲体育专业的论证过程中,教育部建议定位为休闲体育专业。我负责从成都一直走到上海进行了相关考察。我本人在娱乐休闲领域干了十年,现在是从市场回归到教学当中。2007 级的教学计划按照经济学、管理学为平台来进行的。今年刚刚结束了校内专家对休闲体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再论证,将它落在了体育学和管理学的范畴内。我们目前还有高尔夫和赛马的项目待做。我们对于休闲体育专业思考的出发点是:不像体育教育专业是以教育学为主,休闲体育专业更趋一项复合型产品,故不能作为学科来做,而是以市场为落脚点,使学生以技能为特长,以经营管理为导向被培养。休闲体育以创办管理为核心,将休闲运动当项目来做,作为生活方式来做。我们休闲

14、体育的模块类课程:休闲运动项目推广(以体验营销为核心),属于服务管理;场馆经营。我们是在大众生活领域当服务项目来办。我院休闲体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田径、体操及游泳等体育项目;专业课包括拓展训练、定向、野外生存、攀岩等等。我们正在做的是分解运动项目,分解其游戏和评分标准,将为休闲体育的单招做准备。继而会深入到运动项目推广和培训的领域。我们成立了休闲体育俱乐部,实现学生的学练分离。2009 年我院会扩大招生规模。学院战7略方针对我系的要求是:做强管理、做实经济、做大休闲。教学中,比如游泳教学,老师需要教休闲体育专业学生游泳、水上生存及救护。体育院校的教育中需把学生的运动技能转化为运动产品,目标是享

15、受快乐,收获健康。金银日(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体育教研室副主任):2007 年,上海体育学院先成立体育休闲系后申报休闲体育专业并获批。2008 年申报了休闲体育学的硕士点,2009 年获审批。今年还向上海市教委申报了重点学科都市休闲体育(包括体育舞蹈、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三个专业)。08 年正式开始招生,60 人,需通过体育加试的。我们认为对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围绕体育指导与经济管理并行。创建休闲体育专业的研究中将体育技能设为 4 个专项群:高尔夫球(场地高尔夫、门球等)、攀岩和户外拓展(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健美操舞(健身房等)、民间体育(舞龙舞狮等)。对于 2008 级学生,他们从第二学期开

16、始选专项,也需一定引导。理论课程有经营管理的知识体系的设置。我们注重学生的专项技能的培养。我们目前着手的软件建设:教材的编写、教学团队的建设(例如“东方学者”的招聘)等方面。邹本旭(沈阳体育学院人文科学系总支副书记):我们也是先成立休闲娱乐教研室后开设休闲体育专业。休闲娱乐教研室主要来自术科教研室,故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主的。比如野外生存、户外等。高尔夫球的三十人目前已经定了毕业去向。学生到大三时去户外运动俱乐部进行实习、实践。运动项目如何定位很难。比如攀岩就很具体。野外生存渗透的是一种技能,尤其是自救。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到底是倾向技能(技能指导、活动的组织策划)培养还是倾向经营管理培养呢?这是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郑文海(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我们在 2008 年申报休闲体育专业并获得批准,今年又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从去年广体的会议上,从 04 方案到 08 方案的调整,尤其是在我们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前期所走的弯路,我们目前主要从学生就业方面着手学生培养。2004 年,我们成立了棋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