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01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征文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征文”群众路线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群众路线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中航工业电源物业管理部 鲁俊斌群众路线是保证党的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党的生命线。这是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证明了的颠覆不破的真理,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什么时候坚持群众路线,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有保证;反之,党的生存和事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挫折,甚至出现亡党亡国的危险。不论是在新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改革开放的中国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都不能脱离群众路线,特别是当前党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的新时期

2、就更不能脱离群众路线。一、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共领导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到中国革命活动中而创立形成的一条根本路线,其灵魂就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英明论断。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其关键就在于对人民群众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的确立,对这一根本原理及其派生的一些科学的实践发展观深刻的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到底是谁?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它主要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

3、在的唯心主义观点出发,认为历史的发展动力是由英雄人物和帝王将相的意志决定的,从而完全抹杀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推翻了这种“英雄史观”,认为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全部历史发展的基础。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必然得出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即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来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要生存、发展,首先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然而这些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生活资料

4、都是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就没有物质财富,人类就失去赖依生存的基础,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其它任何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和文化艺术等各种社会活动就根本无法进行,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历史。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的前提。因为,人们只有在解决了生存必需的物质要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从事科学文化活动,创造精神财富;实践活动是精神财富唯一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因为任何精神产品都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普通劳动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所以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中也起着其它人无法替代的作用

5、。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力军。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由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运动所引起的,但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并非是由这一矛盾自己来推动实现的,而是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结果。所以,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某种社会活动是否得到人民群3众的支持,是其胜败的关键,得民心者得天下。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对此,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全集第 1 卷 82 页。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谁就能

6、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其生存和发展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柱;相反,谁忽视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谁就会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丧失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基础要素,最终被新的、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利益需求的政权所替代,这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古今中外,前车之鉴,“国之命,在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蒋介石国民党作为执政党,拥有八百万国军,美式精良装备,而中共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工农武装以大刀长茅,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世界军事史上创下了奇迹,成为世纪无产阶级革命史上一座

7、伟大的里程碑,为世界革命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1917 年 10 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不到 20 年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仅仅只有 20 万党员,由于得到人民的支持,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夺取了政权,取得了 10 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其关键点就在于他们宣布以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等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东西作为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引起了广大民众心理上的认同和情感上的共鸣,得4到了广大民众的高度信赖和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以 200 万党员率领苏联红军,为了民族利益,团结全国人民建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在欧洲战场上取得了

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决定性的胜利。但遗憾的是,在 20 多年前苏联已经拥有2000 万党员、国家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的苏联共产党,却在一夜之间丢失政权,退出了执政地位。根本原因是执政党民心溃散,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临苏联解体前夕,西伯利亚报曾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在群众中进行调查,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和干部的竟占 85%,认为代表劳动群众的只占 7%。悬殊的调查结果,导致了必然的结果。大量的事实和历史的教训已经向我们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兴亡的最根本因素。人心向背,实际上就是民声、民意和民心的所向,它是以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利益为基础的,代表人民群众的根

9、本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符合科学的发展观,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人民群众有选择执政党的余地,而党没有选择人民的空间和权利。这意味着,今天人民群众选择拥护和支持我们,明天他们也许就会选择放弃我们,其决定的因素在于我们是否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否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任何政党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需始终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始终如一地选择、拥护和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党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走群众路线正是党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准则。二、群众路线是科学发展实践的基础根基5高楼万丈凭地起,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之一。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

10、平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群众路线在政治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始终是我们党秉承的重要价值理念和领导方针。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走上小康之路,一个关键就在于党坚持了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中国共产党从 1921 年发展到今天,已经由起初的十几名党员发展成为七千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的好了,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脱离了群众路线,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大革命失败和“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是及其深刻的。1926

11、年 7 月,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拉开序幕。由于战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开展工作,在农民群众中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斗争,为北伐战争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北伐出师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具体组织和领导下,广东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 3000 多人的运输队、宣传队和卫生队,随军出发支援前线;北伐进军中,沿途农民积极参与北伐军侦察、运输、救护等工作,湖南等地的农民甚至拿起武器英勇投入反军阀斗争,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确保了战争的胜利。在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国共北伐前后不过 10 个月,就歼灭了数倍于己的反动军阀部队,从广州一直打到武汉、上海、南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在胜利面前。随

12、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猛烈发展,中共中央为了消除国民党右派的“误解”,以陈独秀为首提出了限制工农运动发6展、反对“耕地农有”的错误方针,为限制中共的快速发展在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在此陈独秀等仍无视群众呼声,继续主张制裁农民运动。不久,国民党召开“分共”会议,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曾经节节胜利的北伐战争由胜转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1934 年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红军被迫踏上了长征的道路,历经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于 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延安革命根据地。此时,曾经 30 万人的中

13、国红军仅剩下不足 3 万人,四面还有虎视眈眈的日寇和国民党围剿军,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发展危机。如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党的组织力量?在深刻总结党自成立以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意识到,最主要、最根本的就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即坚持走群众路线。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密切党群关系的政策措施,如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创建“三三制”民主政权,大力推行“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选举制度,让人民当家作主;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休养民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针政策,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广泛发挥群众在反腐败斗争

14、中的监督作用;大力推进边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办学校,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教育,整风运动,军民大生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投身革命的积极性,由于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边区政府被建成了“模范区”,延安也变成了全国瞩目的革命圣地,党也赢得了边区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实现了党群关系鱼水情深,水乳交融、血肉相7连,为党在极其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由弱变强,从延安局部执政走向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群众路线是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全面小康必由之路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的今天,群众路线就更为重要,全面小康就意味着全面富裕,而不是个别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

15、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到 2021 年,我们党将走过一个世纪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带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经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若果依然停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难以向人民交待。尤其是在当前,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形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更是对十三亿群众热

16、切期盼的回应。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十八大向全体共产党员提出要求,必须增强“四个意识”。一是增强忧患意识,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二是增强创新意识,就是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增强宗旨意识,就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四是增强使命意识,就是要始终保持共产党8人的政治本色,自觉做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自觉做认真学习实践的表率,自觉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表率,自觉做弘扬优良作风。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目标,提出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工作风和“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反腐倡廉行动,深得民心,群众无不拍手称快。自去年全面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