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云见日——主动走出指数牛市的误区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50989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拨云见日——主动走出指数牛市的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拨云见日——主动走出指数牛市的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拨云见日——主动走出指数牛市的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拨云见日——主动走出指数牛市的误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拨云见日——主动走出指数牛市的误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拨云见日拨云见日主动走出指数牛市的误区主动走出指数牛市的误区本周一,上证指数大涨 61 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上证指数可能向上突破,挑战前期高点 3478 点。周一上证指数大涨,是因为银行股受可能获得券商牌照的利好刺激。银行股大涨,沪市单日成交放大至 3600 亿,多深市两成以上。但盘中个股表现,沪市收盘涨停板个股 15 只,深市涨停板 45 只。沪市涨停只有深市涨停股票的三分之一。指数大涨,沪市看着热闹,涨的是指数,开的是花。深市成交量小,指数平稳,但活跃的是个股,结的却是果。本周二,上证指数下跌 16 点,沪市收盘涨停股票 17 只。深市收盘涨停股票 51 只。两市成交资金分别是 3300

2、 亿和 3220 亿,沪市涨停股票仍然只是深市涨停股票的三分之一。做股票的人心里清楚,投资盈亏不在指数涨跌,而在持股是涨是跌。沪深两市同样的资金流量,个股表现却天壤之别。从投资的效率上看,深市的投资效率和盈利机会,要比沪市多得多。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是大盘股和小盘股的市场差异所至。现在的问题是,上证指数大涨,市场评论关注的大多是大盘大涨,“大牛市行情来临”。“上证指数有望再度挑战前期高点”。上证指数下跌,创业板指数创历史新高,中小板综合指数创历史新高,深市出现大面积涨停板的股票。但市场评论仍然认为“大盘以调整为主”,“预计调整还将继续”。以上证指数说事儿,几乎是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判断是

3、否牛市,也以上证指数上涨幅度为标准。但这轮行情,我们看到却是在同样资金流量下,上证指数不涨、小涨、甚至小幅下跌,盘中个股表现更活跃。投资者能否赚钱,关键在选择个股。上证指数大涨,带给投资者的不一定是机会,可能是风险。最典型的,就是以券商股为代表的大金融板块,以高铁建设为代表的大基建板块,在强力杠杆资金的簇拥下大涨暴涨。沪深两市日成交资金一度突破 1 万亿。上证指数突破 3400 点,但市场的普遍感受是“在过去熊市中辛辛苦苦赚的钱却亏损在牛市中”指数牛市并不意味着机遇,更多可能是风险。现实的教训就是,指数大涨,赚指数不赚钱,甚至亏钱。这轮行情的精彩部分,并不在上证指数能涨多少,而在以创业板和中小

4、板为代表的小盘成长与新兴产业类股票,为市场提供了多少盈利机会。上证指数能否突破 3478 点的前期高点?我的观点是:不突破更有利于行情的延展。如果突破了,我们首先应防范风险。上证指数 3478 点,还是 2009 年月曾经的高位,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市场规模与资金流量,已今非昔比。3478 点这个所谓的技术阻力位,充其量只是人们时过境迁后应该淡化的记忆,而不必当眼下成牛市进程中必须跨越的心结。这轮牛市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历史上任何一轮在宽松货币政策背景下,通过股市实现明确的政策目标的牛市(比如 2007 年的推行全流通政策,2009 年四万亿刺激经济)明显不同,市场选择了小盘成长与新兴产业,我们只

5、能顺应潮流。一些人看不惯小盘成长与新兴产业行情的持续上涨,认为是泡沫。但新兴产业的进化历程,大多不是在泡沫中成长,就是在泡沫中死去。以马云、马化腾所代表的新兴产业,其新兴产业资本迅速澎胀的同时,无疑也会与泡沫相伴相生。但泡沫终会破灭,留下的,只会是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泡沫的时代,在股市,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学会在泡沫中游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牛市行情却在继续。这轮牛市,魅力不在指数,而在个股,在题材,在成长。操作策略上,不妨主动走出指数牛市的投资误区,将主要精力放在个股的精心选择上。为安全起见,应重点关注跟踪那些中低价,中小盘,此前股价涨幅不,但基本面不错的潜力股上。这种股票有没有?我认为有,肯定有。功夫不负有心人。建议继续关注沪深两市本地股,低价题材股,小盘成长股(以创业板和小板股票为主),中低价,中小盘潜力地产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