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的体会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50822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对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的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对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的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对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的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对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的体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2 0 0 5 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浅谈对智障学生康复训练的体会贾杰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摘要:在多种多样的康复纠正过程中,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去培养智障学生拥有一颗纯洁、友爱、乐观向上的童心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良好的康复矫正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而且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心理康复,使损坏或发育不足的机能得到一定矫正和康复,实现心理和生理的良性循环,增强生活的信心,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当我第一次面对行为和心理都需要纠正的智障学生时,我的心理负担是沉甸甸的,我能教好他们吗? 我所付出的爱心会有回报吗?

2、几年来,我尝试着用信心、细心和极大的耐心引导这些学生,从中得到一些收获。下面浅谈我在对智障学生进行康复训练时的一点体会。一、信心:智障学生由于自身障碍的影响,他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往往表现出自信不足,遇事灰心丧气,同时,在他们身上出现毛病也层出不穷。如果没有种宽容的心态,那么永远也不会有他们的进步。对此,在对待智障学生的缺点行为进行康复纠正时,我认真研究每位学生存在的障碍,宽容他们的错误,信任每一位学生。注意从问题的侧面出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自卑;并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午睡时,总是脱掉所有衣裤睡觉,到时间也不起床,我总是走到他身边,为他穿好衣裤。

3、有时,当他自己快速穿好时,我会及时表扬并加以奖励,久而久之,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再也不脱内衣裤了,到时间就会马上起床,穿好外衣裤等待我的到来。在康复课上我总是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娱乐式的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学中,不时以自信的目光关注着他们,让他们坐好。向他们提出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自信和喜悦;并时常用微笑、竖起大拇指给学生以鼓励,哪怕是他们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甚至是在老师手把手地教会穿衣和系鞋带取得的一点成绩,我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有时一个动作、一个问题要练上几十甚至上百遍,汗水、疲劳、烦恼、退却接踵而来,这时更需要老师耐心细致的诱导,用坚定的信心

4、去带动、去感化他,循循善诱,循序渐进,不断总结,不断鼓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被关心和理解,才会鼓起战胜困难,坚持锻炼的信心;也只有在老师的真情关爱和科学方法的培育下,他们才能全面锻炼、健康成长。二、细心:尽管智障学生心理发展的速度缓慢,但是,他们有一颗很幼稚的“童心”需要老师的关怀、爱护、尊重与鼓励。我作为他们生活中的导航者,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如:经常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用我的言谈举止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着他们。在矫正课上,渗透思想教育,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补偿身心缺陷。课后,我总是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尊重、爱护、关心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特殊的学生得到一份特别的爱。随时随地地教育他们明

5、确“好”与“不好”、“对”与“不对”这些基本的概念。同时,我注意留心观察,特别是对部分行为不良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加以分析,及时疏导。早餐后,经常带这些智障学生到室外去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使他们在感受美、欣赏美中自觉唤起了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许多知识就这样很自然地就接受了。午饭时,学生看到我没有吃饭,他们就会不停地问:“老师,你怎么不吃啊? ”可见对学生的关爱已经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回报,他们也学会了关心他人。饭后,他们总会用油腻的手和嘴在你衣服上蹭时,我就会给他们讲:饭后洗干净手和脸的学生老师才最喜欢。因此,他们养成饭后洗手、洗脸的良好行为习惯了。每当上班后,学生看到我总是象小鸟一般飞

6、踊而来,和我亲密地拥抱,我总是真诚热情的抚摸着他们的头,从心灵深处给这些学生更多的爱,让他们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5 0 7 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2 0 0 5 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三、耐心: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行动的自觉性较差,常常会莫名兴奋、乱蹦乱跳,甚至不停尖叫。每当学生以哭闹或以攻击行为来渲泄感情的时候,我总是宽容他们的行为,用温柔的言语帮助其表达出心中的感受。当学生思想不集中,做出一些怪异的的举止时,我总是走到他的身边,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使他安静下来。以足够的耐心、博大的爱心去抚慰一个又个残缺的心灵。由于智障学生思维反应上的障碍,不仅接受事物慢、易反

7、复,而且造成其心灵上常带有孤独感和自卑感,这就更需要关心和鼓励,更需要耐心;好比一棵受创伤的小树更需要充足的养料和精心呵护一样。特殊教育要用特殊方法,不但在他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做了好事或某方面有长处要表扬他、赞美他,就是在他能够完成任务、能够坚持学习和训练,也要给予鼓励,尤其在他身体不舒 服、情绪不稳定、恶劣气候或有什么困难和障碍的时候,要给予细心周到的关照,及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对于他们来说,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都是多么的不容易呀。面对一群特殊的学生组成的特殊的集体,一件事情,教会智障学生花费的时间,是正常学生的几十倍乃至几百倍,每当看到他 f f f i l 做好一件事情后,自己的成就感也

8、是成百倍的。对智障学生行为的康复训练不是靠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要长期不懈地做好这一项艰苦的工作。实践证明: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和有效康复训练,乃特殊教育成功的秘诀;而信心、细心、耐心是它的基石,是它的希望所在。浅谈残疾孤儿的心理教育陈云华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摘要:残疾孤儿由于封闭的环境、交往的范围狭窄,造成他们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 本文浅析这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是长期的集体生活,没有亲人的爱,缺少兄弟姐妹的情、被遗弃的事实、忽略了平时对他们的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从学校和福利院两方面共同携手,给残疾孤儿适度的空间,培养情操和德育教育几方面调适学生

9、心理。引言: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曾谨慎地说:“你可以随意站在都市的任何一个角落,然后把你见到的人从l 数到2 0 ,那么必定有一个心理障碍者。”可见心理问题对正常人都很普遍。从事特殊教育这几年我接触的学生大部分来自中山市儿童福利院的残疾孩子,在和他们相处的 日子我发现一残疾孤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他们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与外界的接触少,交往的范围狭窄,形成许多孩子的“精神家园”日渐封闭,心理问题十分严重,许多孩子们在心理上自我封闭,怯于交往、很难融入社会生活长期形成一种不健全的心理现象。在这里我浅析这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孤儿心理不健全现象

10、产生的原因。1 、长期的集体生活,没有亲人的爱,缺少兄弟姐妹的感情容易养成不良的个性。在孤儿院长大的孤儿缺乏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这是不容置疑的。尽管社会许多有爱心的人士去关心他们,但是都不能代替父母的爱。他们的物质给养是配给制,能吃饱穿暖,但不可能像普通有父母的孩子那样可以通过撒娇、发脾气能得到更多想要的东西,要比别人得到多就靠自己想办法,比如:偷窃、以大欺小以强欺弱或者表现相当乖巧地去获得。有时候一些不良行为发生管理员没有及时有效的控制或者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在他们的心里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审美观。他们虽然从小集体生活在一起,但互相之间不似手足般融洽:他们实际也是一个小社会,有他们自己认同的东西,力量强的以强者自居,弱小的要不被欺负,就要经常贡献自己的5 0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