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21世纪的人才-读后感--杨凤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797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21世纪的人才-读后感--杨凤仪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做21世纪的人才-读后感--杨凤仪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做21世纪的人才-读后感--杨凤仪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做21世纪的人才-读后感--杨凤仪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做21世纪的人才-读后感--杨凤仪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做21世纪的人才-读后感--杨凤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21世纪的人才-读后感--杨凤仪(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做做 2121 世紀的人才讀後感世紀的人才讀後感-楊鳳儀閱讀是一種習慣亦是增進知識的途徑,開卷有益相信經由成功者的經驗分享和智慧的累積,能使讀者心領神會貫通作者所欲傳達的關念和目的而自我成長學習。做 21 世紀的人才作者:李開復先生現任 Google 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因出生熱愛中國的家庭,受教育於進步的美國學校是跨越中西文化的代表,是位充分體驗中西文化的炎黃子孫,一位傑出領導者以其優秀學經歷及責任感、使命感及情感願意提供有益的方法和經驗來幫助青年人建立起全新人才理念及思維成為 21世紀人才;闡述最確實、最關鍵核心分為三個單元:頂尖企業的人才觀、21 世紀的人才標準及青年人的品格

2、教育。以因應現代瞬息萬變社會發展的趨勢。21 世紀由於科技日新月異,各種的資訊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知識變動更換週期日益縮短,傳統的知識傳承方式已無法符合現代千變萬化的社會,教育的核心任務不再像過去只教授課程內容知識而已,取而代之的則是要教導孩子擁有帶得走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唯有學會取得知識的能力,才能與時俱進,立足於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惠德曼在世界是平的這本書中提到:經過科技革命和世界性合作,歷史潮流已將世界各地的隔閡消除殆盡,如果不努力趕上時代的潮流,終將會被歷史所遺棄。網際網路儼然成為主導一切趨勢的主流媒體。這股熱潮也將會愈來愈沸騰,並快速延燒到世界各角落,編織許許多多網路

3、創業與一夜致富的傳奇故事。聽起來雖然十分令人振奮,但是別忘了,在每個人都想成為傳奇故事主角的同時,專精的資訊科技知識是必備的條件;在一國之中,傳奇故事發生的機率多寡的同時,該國國民2之數位科技人才普及與否是主要關鍵,整體數位大環境是否完善是基本要素!而一個社會群體之中是否具有創造傳奇故事的優厚潛力,則在於該社會之數位資訊科技教育之年齡層是否向下紮根?世界任何地方所需要的最優秀人才都應該具備國際化、現代化的特點。在 21 世紀,成功的跨國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正是來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雖有不同,但在個人素質和滿足時代要求方面同樣出色的人才。 在 21 世紀,現代企業最需要的,絕不僅是個體上優秀,或

4、只擁有某方面特質的狹義人才,而是能夠全面適應 21 世紀競爭需要,在個人素質、學識和經驗、合作與交流、創新與決策等不同方面,都擁有足夠潛力與修養的廣義人才。 李開復先生在做 21 世紀的人才一書中提及,21 世紀的時代,大多數的工作不再是重複的機械勞動,也不再是單打獨鬥式的發明與創造,取而代之的是需要更多的獨立思考、自主決策,也需要更加緊密的與他人溝通、合作。他進一步指出,21 世紀的人才除須具備 20 世紀勤奮、踏實的特質外,更強調從單一個體層面轉向融合個體、團隊、組織、社會乃至於環境等多面向的立體視野,涵蓋了學習、創新、合作、實踐等多種因素,換言之,21 世紀對人才的要求標準,將會更全面、

5、更多元、更豐富。本書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及特別值得深思的部分如下:不同時代需要不一樣的人才,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21 世紀最需要的七種人才特質包括:一、融會貫通者: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意指每個人必須善於將學習到的知識思 考推理應用在現實中,並首重實踐,如此就擁有實現理想和追隨興趣的堅實基礎。 3二、創新實踐者:現代社會離不開創新(有用的創新),創新是唯一能夠長期持續的競爭優勢。創新必須為實踐服務,創新引導實踐,實踐支持創新。只有善於將創新和實踐結合起來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三、跨界融合者:21 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已由傳統的專才,轉向了跨領域、跨專業的綜合性人才,換言之,每個人除應專長於

6、某領域的專業外,還需通曉相關專業、相關領域的知識並綜合應用於問題的解決。 四、三商皆高者:係指高智商(聰明才智、有創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高 情商(認識自我、控制情緒、激勵自己和處理人際關係的個人能力)、高靈商(守誠信、正確的價值觀、能分辨是非及辨別真偽)。21 世紀的人才需要三商方面表現均衡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人才要求。五、溝通合作者:佛德曼指出21 世紀的青年不學會溝通無法生存。,只會 思考而不會表達的人,與不會思考的人沒什麼兩樣。六、熱愛工作者:發揮特長就是找到自己最愛,做自己熱愛的工作,不但會更投入更快樂也會得到最好的結果。 七、積極樂觀者:積極主動的人總有無窮的創造力。樂觀向上的人總

7、能把失敗看做自己前進的動力提高自己最好的機會。AQ(逆境商數面對困難的能力)充滿機遇與挑戰的 21 世紀需要高AQ 的人才。421 世紀是年輕人的世紀、平坦的世紀、充滿希望的世紀及充滿挑戰的世紀需要能夠在學習上融會貫通,善於思考、推理和應用的人才。關於領導方面:21 世紀每位參與者對社會變革、資訊技術及個性發展等多方挑戰與機遇都該具備某些領導力。領導力即一種有關前瞻與規劃、溝通與協調、真誠與均衡的藝術。領導力包含三個範疇:一、宏觀決策前瞻與規劃的藝術:遠景比管控重要、信念比指標重要、人才 比戰略重要。二、管理行為溝通與協調的藝術:團隊比個人重要、授權比命令重要、平等比威權重要。三、個人品質真誠

8、與均衡的藝術:均衡比魄力重要、理智比熱情重要、真誠比體面重要。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必須力培養自己謙虛、執著和勇氣三方面的特質也應該善於理解自己,在工作中自覺而理智的進行自省自控和自律並同理心體諒和重視員工的想法讓員工絕得你非常在乎他們。領導力是一門綜合的藝術,也是 21 世紀管理者應有的基本素質。選擇的智慧:人生就是一串困難的選擇,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在做事三原則:有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襟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勇氣分辨兩者之不同 。21 世紀是選擇的世紀,留下來的就是選擇的5結果,任何人無法替別人做選擇,因為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未來也只有自己最在意。傳授給你選的智慧,幫你聆聽自

9、己心裡最真實的聲音,幫助你做出智慧的選擇。八種選擇成功的智慧:1.用中庸拒絕極端。2.用理智分析情景。3.用務實發揮影響。4.用冷靜掌控抉擇。5.用自覺端正態度。6.用學習累積經驗。7.用勇氣放棄包袱。8.用真心追隨智慧。用智慧在各種看似矛盾的因素之間主動選擇完整和均衡,才是選擇成功的最大祕訣。在今天這個資訊化、全球化的時代裡,只有融會中西才能成為真正有價值的國際化人才。一方面發揮中國人講求紀律與服從、重視謙虛和毅力,另一方面強調西方人創意與個性、鼓勵積極與勇氣的特長,在成功的道路上更容易把握各種要素之間的完整與均衡關係。關於青年人的品格教育:大學是人生的關鍵,青年是未來主人亦是人才培育的基礎

10、, 大學四年應該這麼過給大學生明確指引奠定成為人才的基礎。更提出懇切的建言大學應頃聽產業的聲音培育出具備相關專業需要的人才。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在正確軌道上發展前進的6必要條件,而自信、自省、胸襟、勇氣、積極和同理心等正確的人生態度,則是一個人邁向成功的必備要素。而品格教育這個話題更應重視,併強調價值觀、人品、態度對青年人成長的重要性。永恆不變的品格包括:一、誠信的價值觀:人們常說學做事前,先學做人。 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而價值是判斷是非善惡的信念體系。這些都是千年不變的真理。二、多元化的成功:成功不能僅以物質標準衡量,也不能完全和別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發覺自己的目標和興趣,

11、努力不懈的追求進步,讓今天比昨天更好,讓人生更有意義。三、快樂的人生觀:科學研究證明,快樂的人最能發揮淺力,也最有效率、創造力和決策力。快樂的人有開朗的思想,願意幫助別人。與其說快樂帶來成功,還不如說成功的目的是帶來快樂。四、崇高的理想:人活著就是要追求理想,就是要實現是己的價值。理想是引領人生的燈塔。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充實的生活。五、融會中西的國際化人才:要在 21 世紀成功,既需要西方的科技和理性,也要東方的心胸與美德。在其他書籍及資訊中亦有類似論述認為未來教育應提供民眾具備終身學習的八大關鍵能力,包括:1.用母語溝通的能力。2.用外語溝通的能力。3.運用數學與科

12、學的基本能力。74.數位學習的能力。5.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包括時間管理、解決問題、蒐集資訊、有效運用資訊的能力,更具體來說,是管理個人職業生涯的能力。6.人際互動、參與社會的能力。7.創業家精神:能夠擁抱改變、勇於創新,能夠自我設定目標、策略,追求成功。8.文化表達的能力:能夠欣賞創意、體驗各種美感經驗。由於資訊科技發達,社會型態變化急遽,為能適應未來地球村生活,世界各國對教育發展之重視趨勢已漸趨一致,一般父母們都很清楚自己的孩子即使在數學、英文、歷史、地理、電腦等方面樣樣都很棒,但都還不足以在明日的世界中生存。孩子不只需要有良好的學校教育,他還需要具備: 一、堅強的人格。二、一套可以適應未

13、來的人生觀。三、八項關鍵能力,包含:(一) 應變能力(二) 溝通協調能力(三) 媒體使用能力(四) 創造力(五) 團隊合作能力 (六) 衝突處理能力(七) 組織能力(八) 抗壓性。 教育及趨勢專家及國內教育專業人士等之觀點,可以發現世界各國對未來孩子應具備的能力,其看法頗為一致,而且深值吾人深思,設若我國教育未能以培養孩子使其具備這些能力為教育的核心,其後果自將不堪設想。 能力可以藉由有系統之學校教育循序漸進加以培訓,但態度與智慧,則須於平時藉由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加以薰陶與養成。游乾桂老師在開啟孩子的七種智慧一書中,他指出身為父母者,應該設法開啟孩子的七種智慧使其終生受用,包括: 8第一種智慧

14、:懂得謙虛,才能海納百川,別人才會傾囊相授。 第二種智慧:懂得閱讀,才能一點一滴累積豐富知識。 第三種智慧:懂得懷疑,才能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第四種智慧:懂得窮理,才能多看多想多查,追求真理。 第五種智慧:懂得專精,才能擁有真功夫,不怕挫折。 第六種智慧:懂得關懷,才能真正令人敬重。 第七種智慧:懂得時間,才能活出有品質的人生。 教育部杜部長在談到大學教育應培養青年的就業力時特別強調:態度是就業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他並以方程式譬喻就業能力(competence)【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態度(Attitude),他進一步說如果態度非常好,知識與技能的加總方程式威力才會無窮

15、大。態度包括主動學習、勇氣、熱情、毅力、公平、誠信、關懷、負責、冒險、自信等等。態度是一種素養,素養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素養不是知識,不是技能,而是包含個人獲取和應用知識、認知和技能的能力,以及態度、情緒、價值與動機等。俗語云:態度決定一切相信是同樣道理。 由上種種,當可以明確得知,培養具備適應 21 世紀人才以應瞬息萬變的地球村生活,不僅要培養其多元能力,亦應開啟其多項智慧,更需建立其正確人生觀與素養,當朝下方向努力: 一、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應以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性,如孝順父母、兄友弟恭、關懷朋友、節儉儲蓄、閱覽讀物、管理時間等習慣,處事方面,能夠養成主動積極、窮理致知、謙虛自持、誠信負責

16、、勇敢自信等態度,並讓他趁早學習失敗、嘗試錯誤、學會等待、忍受挫折等經驗。 9二、在學校教育方面:教師除培養學生應具專精知能外,更應透過其他學習管道或學習型態,教導學生語言表達、應變創新、資料收集、資訊素養、知識管理、衝突處理、人際溝通、團隊合作、母語、外語等能力,建立學生積極樂觀、價值正向、守法負責、誠信踏實、勤奮實踐、終身學習、冒險自信等態度,使其從認識自己、愛惜自己進而實現自我。 三、在社會教育方面:政府機關應積極立法,杜絕貪瀆歪風、禁止媒體腥羶負面報導、廣推社會公益活動、端正社會善良風俗、建立全民閱讀習慣、倡導心寬念純大愛,導正急功好利的偏差觀念與行為,只要人人說好話,處處行善事,便能淨化人心,化育百姓,培養新新人類正確價值觀與態度。 四、 在學生個人方面:除積極學習個人主修之專業知能外,更應涉獵其他領域之專業基本知能,使自己具備跨界融合的能力,尤應於平時自我訓練口才,以培養自己的發表能力,凡事都能加以邏輯思考及詳加分析判斷。此外,除精擅母語外,更應培養第二外語能力,如英、日語,以增益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