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时-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0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0786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时-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0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6课时-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0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6课时-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0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时-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时-第八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电子书由考试类电子书资源网搜集整理制作,本站不具有该电子书所引用内容版权,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如果您喜欢该内容,请购买原版第 1 页 共 3 页第八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资本和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的具体 形式有产业资本(包括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等;相应 地作为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则有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生产成本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包含三部分: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 (v)和剩余价值(m)。其中c

2、和v代表资本家为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资本额。这部分价 值对资本家来说,就是生产成本。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由于生产成本范畴把商品价值中的CV独立化了,商品的价值构成 也就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用k代表生产成本,则商品价值W=cvm变成了W=km。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资本主义生产 成本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即只由资本的耗费来计量,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所决 定的。 生产成本对资本家的现实经济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 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生产成本作为资本 的耗费,资本家必须在出卖商品

3、后将它收回, 才能重新购买生产中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使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其次,生产成本是资 本家经营企业赢利或亏本的标志。再次,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 的关键。 生产成本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在生产成本的形式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的区别、它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便统统被抹煞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也看不见 了,从而也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本来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现象上却不是这 样。由于生产中消耗的资本表现为生产成本,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剩余价 值也就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的一个增加额,即

4、表现为全部实际耗费的资本的产物。商品价 值公式W=cvm变为(cv)m即km。 不仅如此,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预付资本虽然只 有一部分加入生产成本,但是在物质形态上却是全部参加商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剩余价 值便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 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如果把它作为可变资本的产物,就是剩余价值;如果作为全部 预付资本的产物,就是利润。可见,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 则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随着利润范畴的出现,商品价值的公式便进一步转化为 WkP。 (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

5、作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转化为利润,因此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C)的比率 就是利润率。用P代表利润率,则P=m/C。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它们是同一 剩余价值量以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相比是剩余价值率, 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是利润率。两者又是有区别的:第一,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 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第二,二者在量上 也有差别。由于预付总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从而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因 此,利润率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第三,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本电子书由考试类电子书资源网搜集整理制作,本站不具

6、有该电子书所引用内容版权,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如果您喜欢该内容,请购买原版第 2 页 共 3 页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似乎剩余价值是由全部预付资本 产生的。(考试出现频率很低,倾向于选择题) (四)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考点,以往以多选和简答的形式出现) 资本主义利润率会经常发生变动。影响利润率的高低有以下一些因素: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利润率同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关系。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预付资本100,有机构成依次排列6/4,7/3,8/2, 9/1,剩余价值率为100%,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剩余价值的数量分别是40,30, 20,10。然后分别计

7、算利润率为40%,30%,20%,10%,就可以得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 提高,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在这里很重要的前提假设是剩余价值率为100%。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第四,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成 从影响利润率的各种因素来考察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生产部 门中,假定投入同量的资本,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可是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 度不同,会使利润率高低不同。 假定有食品、纺织和机器制造三个不同的工业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 资本的利润率也不同。经过部门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各部门的利润率大

8、致相 等,情况如下表:重要命题: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利润率低的机器制造业部门的资本就会有一部分从本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 食品工业部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了这样的趋势: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平均利润形成图: 这里似乎发生了相互矛盾的现象:商品如果按价值出卖,则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 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而利润率不同;如果各个部门的资本有相等的利润率, 则商品就不能按价值出卖。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 利润率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 部门之间竞争会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平均利润率

9、是社会剩余价值本电子书由考试类电子书资源网搜集整理制作,本站不具有该电子书所引用内容版权,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如果您喜欢该内容,请购买原版第 3 页 共 3 页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 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考点)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和生产价格的形成。 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有联系,同 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

10、部 门,如上表中的机器制造业,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如食 品工业,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选择题)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 有机构成的部门,如纺织工业,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才和价值大体相等。 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出现以后,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又发生了一点变化,生产价格形成以 后,市场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供需相等的话,市场价格等于生产价格。 简答:生产价格和价值的不一致是否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 但是,上述差别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它是以价值为前提,是由价 值转化而来的,这表现在: 第一,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变动归根结底要 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第二,从整个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第三,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