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延伸题分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0364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延伸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阅读延伸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阅读延伸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阅读延伸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阅读延伸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延伸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延伸题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延伸题阅读延伸题分析分析阅读延伸题阅读延伸题分析分析阅读延伸一阅读延伸一 【原题回放原题回放】13.“13.“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巧用典故,请你结合这两句诗并另举一例,分析古诗词中用典的作用。(不少于巧用典故,请你结合这两句诗并另举一例,分析古诗词中用典的作用。(不少于 150150 字,字,8 8分)分)【解析解析】8 分)评分要点:能指出两句诗中的典故(一个即可),举出一例,2 分;能结合两句诗和所举的诗句,分析出用典的作用,4 分;3 语言表达,2 分。示例一:示例一:本联写作者“脱下官服,换来隐士们所居商山处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用

2、了秦末唐秉等四学者隐居商山、屈原被放逐写出离骚的典故,表达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东坡江城子中亦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冯唐持符节到云中郡对魏尚赦罪复职之典,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之意。这同样反映了用典在古诗词中传达诗人情感,使诗意深厚含蓄、深远隽永的作用。(8 分)示例二:示例二:“脱衣换得商山酒,笑把离骚独自倾”一句,作者化用商山隐士唐秉等人的典故,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想要归隐的思想情感,含蓄委婉。同样的,辛弃疾词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借廉颇之典,抒发了自己想报效国家的豪情无处实现的无奈伤感。古诗词中化用典故,往往能含蓄

3、委婉地抒发作者相关、相近的思想感情,使表意更为深沉,千回百转,读之亦更具意蕴与情味。(7 分)示例三:示例三:7 78 8 分分作者在这两句诗中以“商山”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宁愿独守凄凉也要坚守信念、绝不随波逐流的情感。用典比之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直抒胸臆或许缺了些直白慷慨,但却更加飘逸旷达,丰富了诗词的内涵,余韵悠长。比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云:“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平添了几分凄凉,读者不由思古怀今,更加理解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评分:举例齐全,给评分:举例齐全,给 2 2 分;结合诗句分析用典作用给分;结合诗句分析用典作用给 3 34 4 分;语言分;语

4、言 2 2 分,)分,)示例四:示例四:7 7 分分这两句诗中分别用到了唐秉四位学者不愿做官隐居商山和屈原以离骚明心志两个典故,表明作者厌倦世俗官场渴望隐居山中,保持内心高洁、不被世俗污浊侵蚀的美好愿望。如辛弃疾有词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年老但仍为国尽忠到最后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悲愤。用典便是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含蓄却深沉地表达了自身情感,使诗句富有深意,含蓄传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7 分)评分:能找到了两处典故,举出恰当的典故,评分:能找到了两处典故,举出恰当的典故,2 2 分;能够概括出暗含的丰富情感,及典故的作用,不够全面。语言分;能够概括出暗含的丰富情感,

5、及典故的作用,不够全面。语言 1 1 分。分。 示例五:示例五:5 56 6 分分尾联中巧用典故,使作者不愿做官的情感更好地体现,更好地为人所理解,读来更有深意、耐人寻味。就像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把作者壮志难酬、无奈的情感表达出来,也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用典这种修辞手法使诗句变得更有韵味,且能将作者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出来、使读者更易理解作者,读来更有深意。用典也使文章诗句变得更有档次。评分:没有指出文中的典故,举出了课外的例子,给评分:没有指出文中的典故,举出了课外的例子,给 1 1 分;结合诗句分析用典的作用还可以,给分;结合诗句分析用典的作用还可以,给 3 3 分;语言给分;

6、语言给 1 1 分,故总分分,故总分 6 6 分。分。示例六:示例六:3 34 4 分分这首诗中诗人引用“商山”“离骚”等典故,抒发出自己如同屈原一样虽有爱国之心但无处可现,并表现出自己想像商山中那四位著名学者一样不愿做官,并希望长期隐居商山,如同陋室铭中刘禹锡所说的那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他引用孔子说的话来比喻自己虽身处困苦之中,但是美德尚在,就不是陋室,抒发出他的清高,乐观的情趣,这句话在全文中点明主旨,让人有所感触。 评分:能指出诗中的典故,但诗外的典故不正确,故给评分:能指出诗中的典故,但诗外的典故不正确,故给 1 1 分;用典的作用表达不完备,没有与原诗句结合,所以给分;用典的作用

7、表达不完备,没有与原诗句结合,所以给 1 1 分;语言表达给分;语言表达给 2 2分。故总分分。故总分 4 4 分。分。以典入诗别有意趣以典入诗别有意趣古诗词的巧妙用典古诗词的巧妙用典宋玲宋玲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

8、,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下面,我主要讲四点,一是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二是用典的主要形式;三是用典的手法;四是用典要注意的三个问题。首先具体说一下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泊秦准 (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

9、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二、抒情言志二、抒情言志, ,表明心迹。表明心迹。如: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

10、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用了四个典故,典中套典,我们就说一下最后用的廉颇的典故。廉颇为赵名将,赵王听信谗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赵,赵王想用廉颇,派人去了解他的情况。廉颇一心为国,当着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饭、十斤肉,披挂上马,以表示可以上阵,而使者受人贿赂,却谎报廉“一饭三遗屎”,赵王以为廉老,终于不用。词中概括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以表达自己想报效国家却无人过问甚至还被小人中伤的悲愤之情。由此我们也看出,诗人往往对统治者的批评,因为不能正面直说,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三、引发联想,创

11、新意境。三、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如: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12、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这岂不是用典的魅力?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用典还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在增加诗歌内涵的同时,还增加其外形之工整。其次我们来说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

13、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后世对她的词评价颇高,称其“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词坛丛话)。相对而言,李清照的诗流传下来的极少,但这一首却一扫其词的婉约缠绵,风格悲壮飘逸,最为人所赞叹!诗的一、二句语气激昂慷慨,铿锵有力,已成千古名句。三、四句随即用典: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十面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去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像当年率八百儿郎那样破釜沉舟,还可背水一战!但他羞愧难当,自言“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遂拨剑自刎而死,死得英勇,毫无腆颜偷生,博

14、得女词人的深深敬意和扼腕!这就是把历史故事浓缩化为诗句,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再如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句中,“鸡黍”即为用典。语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章”,说子路随孔子出行楚国而落了后,遇见一位荷蓧(dio)丈人,子路非常恭敬地向老人询问,老人就留子路住宿,且“杀鸡为黍而食之”。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孟浩然借这个典故写出了主人的款款深情和客人感激欣喜之情,十分自然贴切。另一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毛主席七

15、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原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宋代的孙洙亦在何满子秋怨里用过:“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欧阳修减字花木兰中“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李白著名的行路难其一中之名句:“拔剑四顾心茫然!”实是化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便是有名的模仿诗句之水平过于原典之典型一例。此外,太白更为著名的将进酒中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仍化自

16、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以上两例则可明显看出诗仙水平之高、心思之敏、手段之巧!且说苏子最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典之处便颇多。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乃用太白诗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之意; “千里共婵娟”句,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此处还是用其意,且感情已然变化,不含原赋愁苦颓丧之意味。用典既要师其意,又要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方为佳境。上述两例正是达到了这样的境界。阅读延伸二阅读延伸二【原题回放原题回放】19.19.作者说:作者说:“当年在宫墙内发号施令、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皇室成员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当年在宫墙内发号施令、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皇室成员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 ? 这里没有留下他们的足迹,只有皇宫建筑这里没有留下他们的足迹,只有皇宫建筑师、木匠瓦匠的作品,只有音乐家创造的旋律,只有大自然的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