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粮食规模经营调研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134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粮食规模经营调研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成都市粮食规模经营调研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成都市粮食规模经营调研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成都市粮食规模经营调研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成都市粮食规模经营调研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粮食规模经营调研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粮食规模经营调研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创新方式创新方式 多措并举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新津县“生产大统筹、服务全托管”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与实践当前,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粮食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津作为成都中远郊地区国土资源小县,近年来始终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大力推进全县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 2011 年以来,通过深化“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在该县安西、新平两镇规划建成 1.4 万亩粮食规模经营基地,其中安西镇核心示范区 4300 亩,涉及农户 2000 余户,创新“两个先行、三个引领、三个保

2、障”,推出了“生产大统筹、服务全托管”的粮食规模经营方式,有效破解了“谁来带头、谁来种粮、谁来服务”的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主要做法是:一、坚持“两个先行” ,创造统筹托管的条件(一)(一)坚坚持持产业发产业发展展规规划先行。划先行。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新津选择种植基础和生产条件较好的新平、安西、方兴等镇乡,将其划定为全县三大粮食规模经营片区,1.4 万亩耕地规划为粮食规模生产用地,进一步固化了全县粮食规模经营种植面积;同时,在规模经营区内,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粮食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以安西镇 4300 亩示范区为例,该区域规划为全县粮食规模经

3、营核心区,区域内规划了安西、月花两个农村新型社区,40 %农2户实现了集中居住,为整个区域推进粮食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二)(二)坚坚持持农农田水利基田水利基础础先行。先行。针对粮食规模经营中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问题,新津县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坚持项目资金统筹,先后整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资金 2600 余万元,集成推进了粮食规模经营区内田网、渠网、路网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了万亩“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的标准化高产稳产粮田,极大改善了全县粮食生产条件,为实现粮食规模经营全程机械化提供了条件。二、强化“三个引领” ,促成统筹托管的局面(一)(一)强强化

4、社会化服化社会化服务务引引领领。 。新津粮食规模经营区内农户通过“自主选择、议价比选”方式,引进了粮食规模经营专合组织;专合组织按照社会化专业服务的要求,提供粮食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服务;农民可以通过“服务团购、吃套餐”的形式,将粮食生产的大量投劳环节委托给专合组织代理,使专合组织成为农民粮食规模经营的“保姆”,农户自身也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以安西镇核心示范区为例,引入了 5 家粮食规模经营专合组织,将育秧、田间管理、收割等繁杂的农事生产活动,通过村级组织交由社会化专合组织统一服务,实现了粮食生产“从播种到收购”的全程社会化服务。(二)(二)强强化机械化生化机械化生产产引引领领。 。新津县粮食规模经

5、营区内,农业3专合组织在代理农户进行粮食生产时,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全面实现了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种粮的投工投劳和劳动强度。据统计,全县粮食规模经营区内,通过高效标准机械化作业,每季每亩可节约劳动力 1 名,原来需要 1 天完成的劳动,依托机械化只需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三)(三)强强化市化市场场化能人引化能人引领领。 。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等方式,新津县在粮食规模经营区内培育了一批种田能手、种粮大户,通过充分发挥其粮食生产经营的专长,在农民引进服务时提供技术把关帮助,在农民购买生产资料时提供质量咨询帮助,在农民

6、销售产品时提供利益保护帮助,进一步引导农民在粮食生产中逐渐形成了市场经营意识,有力推动了粮食规模经营,保障了经营户切身利益。三、着力“三个保障” ,夯实统筹托管的基础(一)着力基(一)着力基层层的的组织协调组织协调保障。保障。在推进粮食规模经营过程中,新津县充分发挥基层村支两委作用,积极鼓励和带领广大农户参与粮食规模经营,针对粮食规模经营中群众思想不通、调田困难、生产服务协调难等问题,通过基层组织积极调解加以解决;充分发挥村级议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对粮食规模经营中重大农事生产关键问题,通过议事会讨论的方式决定,切实保障了粮食规模经营的顺利进行。如粮食规模经营中的“插花田”现象,就是通过村组反复

7、召开会议、多次耐心细致工作,才得以顺利化解。4(二)着力部(二)着力部门门的技的技术术服服务务保障。保障。以规模经营区内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片站为依托,新津着力发挥农技部门技术优势,重点围绕粮食规模经营中新品种、新技术的选定,农事生产服务合同的拟定,规模种植技术培训等关键环节进行服务指导,大力推广机械插秧、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农业技术,切实做好技术把关和监督工作,为全县农民开展粮食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如在安西镇示范种植区,原来农户自行选用品种有 78 个,生育期参差不齐,不利于规模经营;通过农技部门统一选种控制后,种植品种仅 23 个,生育期更整齐划一,为粮食规模经营提供了

8、便利条件。(三)着力生(三)着力生产产的的标标准体系保障。准体系保障。围绕粮食规模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新津县通过实行品种、育秧、耕种、栽插、防治、收割、收购等“七个统一”,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提升了粮食生产的品质和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全县粮食规模经营区内,通过统一质量技术标准,每亩可增产优质粮食 50 公斤以上,增加收入 200 元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四、初步成效(一)保障了粮食安全。(一)保障了粮食安全。规模经营区内通过固化粮食种植规模,建立示范基地,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着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经营的综合效益,有效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了全县粮食供给

9、。目前,全县规模经营区已建成集中连片的标准化规模经营基地 1 .4 万亩,粮食总产量达 0.8 万吨。5(二)增加了农民收入。(二)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推进粮食规模经营过程中,新津县通过“集体打捆、外包服务”的方式,不仅有效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了种粮效益;还将繁重的体力活交给了社会化服务组织,使农民从农事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有效提高了其工资性收入。据初步测算,在粮食生产中,传统散户种植每亩投入约 700 元,每亩产出约 1520 元,每亩收益约820 元;而规模种植每亩投入约 480 元,每亩产出约 1650 元,每亩收益约 1170 元,两者相比每亩可直接增加粮食生产收入约350

10、 元。(三)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三)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在推进粮食规模经营过程中,新津通过创新“生产大统筹、服务全托管”方式,实现了家庭分散经营与统一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既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又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促进了农民增收,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四)培育了新型农事生产队伍。(四)培育了新型农事生产队伍。经初步测算,新津粮食规模经营区内的专合组织,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每亩能取得5080 元的利润,为粮食规模经营稳定了一支常年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规模经营区内培育出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事生产队伍,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后“谁来种田?谁来种

11、粮?”的问题,为粮食规模经营推广提供了人才保障。五、下一步打算(一)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一)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积极学习推广“1+4”现代农6业发展模式,鼓励引导规模经营区内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进一步完善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土地规模流转和粮食规模经营,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民增收致富。(二)进一步创新经营方式。(二)进一步创新经营方式。在进一步巩固提升大春生产季节水稻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合理确定品种,有效衔接生产茬口,精确把握农时,积极推进小春生产季节小麦(油菜)规模经营,实现全年不间断的粮经作物复合型规模经营。(三)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三)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围绕粮食规模经营中全程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创新手段,积极整合引进各类专合组织的服务资源,组建规模经营的“服务超市”,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化、链条化、专业化生产服务,更好地推动粮食规模经营的顺利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