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工程师怎样修炼成为“高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012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轻工程师怎样修炼成为“高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年轻工程师怎样修炼成为“高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年轻工程师怎样修炼成为“高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年轻工程师怎样修炼成为“高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轻工程师怎样修炼成为“高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轻工程师怎样修炼成为年轻工程师怎样修炼成为“高手高手? ? 本人做过技术开发工作多年,从焊电路板的小工程师逐渐做到项目经理、研发经理, 现在做到总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有亲身的感受,作为研发主管,对工程师的性格、心理和 知识结构有非常深入的了解,现在把自己的一点感悟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欢 迎补充完善。 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成为高手的必要条件,喜欢新生事物,对问题喜欢刨根问底, 以钻研为乐趣。那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仅仅把工作当作饭碗的人连熟手都成不了,更 何况高手。有好奇心的人,可以为解决一个问题通宵干,躺在床上也在寻思解决方案,这 样的人就是高手的胚子! 做事谨慎细致,考虑问题全面。

2、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粗心马虎,否则问题多多,后患无 穷。甚至给生产、产品品质造成重大影响,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马虎的人不可能成 为优秀的工程师,只可能当当助手,哪个上司敢把项目交给一个马大哈?改,难呐,本性 难移!趁早找个理由炒他鱿鱼! 模拟、数字,高频、低频,软件、硬件,模具、结构,甚至文字功底也必不可少(撰写 产品使用手册、工艺指导书等等也可看出一个人的专业水准)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企业 中的工程师不是研究学问,也没指望成为科学家,是为企业的产品服务的。因此,全面的 知识架构对于迅速完成产品开发任务非常重要,复合型人才更为难得。既然是高手,当然 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否则,难以独挑大梁,只

3、能做配角。没有全面的知识,要上升到项 目经理、研发经理层面是不可能的。企业中的工程师必须时刻关注成本、生产工艺、用户 需求、测试环境、采购渠道、配套厂家工艺水平等等许多方面,一点不慎后续问题就冒出 来了。你的设计再好,工艺性差,车间生产装配调试困难,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或者 配套厂家工艺水平达不到又有什么用?或者器件采购困难,经常影响按期交货也同样对企 业不利。时刻提醒自己,产品是赚钱的工具,自己才能的张扬要服从这一大前提。这里要 特别提醒那些学历高,某方面技术精深,但对企业运作、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物流管理、 行销模式、市场调查、用户心理是“二把刀”的人,不要自恃一点 DSP 皮毛就以为可

4、以天下 无敌,谦虚地深入基层,熟悉一切,虚心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才有大为! 思路开阔,能从市场、用户和生产工艺角度考虑产品开发。唯技术至上的人,思路狭隘, 即使聪明过人,只能扮演一个处理具体问题的小角色。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赚钱,能赚钱就 是好产品,不能赚钱就等于零。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研究所、大学开发的产品填补了多 少多少空白,但在产业化过程中却总赚不到钱,最后落满灰尘。企业的工程师,务必坚持 市场第一,用户至上的开发思路,你的工作仅仅是开发出低成本的、工艺性好的、品质稳 定的,最关键是满足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不能凭想象发挥,自以为是,要知道,用户永 远是对的,你不能让他们服从你的思路,你每天窝

5、在实验室,对市场又了解多少?,对消 费心理又知道多少,别自以为聪明,道听途说几句话就轻易下结论! 现实、灵活的开发思路是高手的重要特征。企业的产品开发是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不是国家拨款的基础理论研究。树立市场化的研发策略是高手必备的素质!不要指望你能 搞出超英赶美的世界级产品,你现在的实验条件、项目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资金投入、 信息交流等等和人家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你凭什么搞出世界级的东西?家电巨头投下数 亿元开发手机,高手云集,十余年了,手机的核心技术还是人家的。你做过的电路、编写过的程序千万人做过,你只不过东拼西凑地组合出了一个东西而已,必须要清醒地、谦虚 地认识到这一层面。因此,

6、在开发过程中,不要一切都自己开发、研究,大胆地借鉴国外 的东西,绝大多数产品人家早已经普及,不妨照搬其中的功能模块,再结合自己实际情况, 去搞开发才是高明的做法。再者别人的产品经过现场用户的使用,许多隐患已经消除,水 平再高的人做的新产品也会从用户哪里反馈回来一些缺陷,直接模仿别人的产品,即可消 除许多缺陷点。同时,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研发费用,抢先一步推向市场,绝对 是上策。当然,受到专利保护的技术要注意,仔细看看相关法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从事, 体会一下总还是有办法的! 这里要一再强调,我所指的是“企业里受欢迎的高手!”不是科学院里的专家,不是陈景 润!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企业里的高

7、手,不仅仅要了解技术、工艺以及生产方面的知识, 团队意识,管理才能,协调沟通能力,系统规划能力,甚至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重要的, 这些是高手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特别对毕业 2-4 年的年轻工程师提个醒,要清楚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不要以 为做过 2-3 个项目就飘飘然,人家也是那样过来的!其实还差得远!等到了二十七、八岁, 你会逐渐明白的。学海无涯,除过极个别特殊天才人物,大家都是普通人,互有长短,谦 虚谨慎,心态平和是成就大事的基础,总那么浮躁,狂妄,藐视他人,将导致团队合作困 难,同事关系紧张,项目的进展必然不顺利,从而延长成为高手的时间,单纯从技术来看, 不过在某个狭小领域有小小心得而

8、已,距离经验丰富、技能全面的高手还有八年抗战的历 程。一般来讲,毕业 5-6 年,技术初步达到全面成熟(那些得过且过的人,二十年也成熟 不了,现在几十岁来应聘的人也不少,水平还是马马乎乎),再逐渐吸收管理知识、市场 知识等其他企业里所涉及的方面的技能,30 岁左右基本圆满已经非常不简单了!时刻要有 谦和的心态,是在团队中脱颖而出的必须条件。学的精还是学的博:寄语大学生学的精还是学的博:寄语大学生学以致用,历来如此。怎么学也一直是个问题。古代人由于知识交流手段贫乏,博学 历来是学者们追求的目标。读万卷书,曾经是多少学子毕生的梦。 今天,情况已经有了巨大的不同,信息太多了,一个博学的人未必知道得比

9、一个会用 google 百度的人多。时代变了,学习方法也要变。 我们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呢?在下以为,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的过程学习怎么去学习。 说得绕口一些,其实会意者应该比较多。一个电子工程师,一生都是在学习中渡过的,最 值钱的本事不是知道什么,而是怎么去知道下一个。 所以,建议年轻的同学们静下心来,选择一个方向学精。任何东西你下上功夫搞透,都 会让你脱胎换骨,你也能应付更复杂的新问题了。那些看起来知道的东西很多,却没有深 度的人,其实根本经不起考验。 我写程序只会用汇编和 c,别的基本不会。写了多少呢?几十万行应该有了。有一次给 一个朋友写一个 java 的程序,从上手到写完,也就两个小时不

10、到,当然,程序逻辑也不复 杂。看了几十年的手册,知道怎么看是最有效的,所以对于一个全新的东西掌握起来也就 没那么复杂了。话又说回来了,一个 c 程序好久都无法取得进展的事情现在还有,原因是 那个东西没搞透。 电子行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分支越来越多,复杂度越来越高,工具也越来越多。初学者 在学习工具的过程中会消耗掉很大一块精力,你如果同时掌握了几种工具,你几乎就没有 精力去研究点有用的具体技术内容。精通一点,触类旁通,这次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招聘经常会明确指明应聘者应掌握的工具等条件,很多同学觉得工作难找,也不知 道那块云彩能下雨,多学一种技能总是有好处吧。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学生时期,少点功 利性要更好一些,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入静的本领越强,你将来的成就也就越 大一些。 所以,精是基础,博也是需要的。这里的博还不是那种功利性的博,素质的培训远比浅 尝辄止的所谓博学重要。一个学电子的学生,浏览些机械类的课程,更进一步学学天文、 物理什么的不是用处不大。看看人文类的书籍。 有些东西我觉得非常重要:写一手好字,好文章?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得体的与别人 交流?健美的心理素质? 祝同学们早日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