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二 单元检测试卷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049988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二 单元检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二 单元检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二 单元检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二 单元检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二 单元检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二 单元检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专题一、二 单元检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修历史必修专题一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验测验命题:马红梅一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2.(2008.湖南)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是 A 墨翟 B 孟轲 C 荀况 D 韩非 3.下列思想家及主张中,对应正确的是 老子: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 孔子: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韩非子: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荀子:无为而治 庄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B C D 4.建立人与自

2、然的相对和谐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长远大计, 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具有与此相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 庄子 B 荀子 C 孟子 D 韩非 5.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是 A 法家 B 儒家 C 墨家 D 道家 6.(2009 海南)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天行有常 B 人性本恶 C 礼法并用 D 民水君舟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

3、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二7.秦朝“焚书坑儒”与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根本着眼点是 A 压制知识分子 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 完善法律机制 D 区别对待古代文 化 8.(2009.海南)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海南)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 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春秋 B论语论语 C孟子孟子 D易经易经 9 太学的建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包括太学的建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包括 A 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4、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B 发扬光大了儒学,有利于文华的传播发扬光大了儒学,有利于文华的传播 C 教育逐渐为儒家所垄断教育逐渐为儒家所垄断 D 使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起来使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起来5 5“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 A、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B B、秦朝、秦朝 C C、西汉、西汉 D D、唐朝、唐朝 三10.“阳明心学”的思想核心是 A 发明本心 B 致良知 C 格物致知 D 心即理也 11.清风吹幡动,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幡动,不

5、是风动, 而是二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12.(2009.江苏)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2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13.程朱理学最终被统治者确定为官学的根本原因是 A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B 有利于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C 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发展 D 理学大师的积极宣传和推动 14.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为欲望所蒙蔽 C 强调“知行合一” D“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四 15.李贽赞扬自由

6、恋爱,提倡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揭竿而起的农 民起义军;赞扬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这些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道貌岸然的“道学”先生 B 主张男女平等 C 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予以否定 D 同情农民起义军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A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 顾炎武日知录 C 李贽续焚书 D 王夫之船山遗书 17.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 两者的阶级立场不同 B 政治主张上的分歧 C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 社会性质的差异 18.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 A

7、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提倡经世致用 B 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D 外交上主张与各国平等交往 19.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0. (2009 广东)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 东汉组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 政策和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佛、道思想是中国文化 传统思想的主流。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

8、打坐瞑目而 坐。游、杨二人遂恭敬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 颐发觉。据朱熹近思录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 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 年)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 为中学比西学重要。(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 分)(2) 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 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 分)(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

9、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 的变化(8 分)321.(2009 广东)(9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 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公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 有卓越的贡献。 【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 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 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讼孔子思想 的阶级性(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10、。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 分)(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 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 分)历史必修历史必修专题二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测验测验一 1.2010 年时郑和首次下西洋 605 周年。郑和下西洋使采用的一项技术,与今天美国 GPS 全 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是 A 指南针的应用 B 造纸术的应用 C 火药的应用 D 活字印刷术的应用 2.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 药的国家,化学并

11、不突出;农业科技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 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取得了较高成就 重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重实践,轻理论 忽视实用技术,重视抽象科学 A B C D 3.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包括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 成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A B C D 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产生于北宋 B 火药最早用于军事始于唐朝末年 C 我国发明的最早的纸是“蔡

12、侯纸” D 殷商时期出现了最初的指南仪器“司南” 5.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没有走向近代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 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6.(2009.浙江)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A 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 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 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 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二 7.2010 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 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4A 绘画 B 戏曲表演 C 书法艺术 D 舞蹈艺术 8.京剧是在吸收下列哪些唱腔的基础上形成的京剧是在吸收下列哪些唱腔的基础上形成的 水磨调水磨调 皮黄调皮黄调 梆子腔梆子腔 诸宫调诸宫调A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