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981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单位:枣阳市第二中学 姓名:王海锋 电话:13545337795 推荐人:在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条雪线。雪线作为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因此,研究雪线分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雪线,影响雪线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规律呢?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

2、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气候上温度和降水量都与之有关系。地表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因而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赤道向两极降低。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 4500-5200 米,阿尔卑斯山降至 2400-3200 米,北极圈内只有 200 米左右。降水量与雪线的高度关系密切。降雪量越大,雪线越低,反之亦然。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

3、区不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热带地区,特别是其干旱气候区。因为这些干旱气候区降水少,晴天多,又多下沉气流,积雪比较容易融化,而赤道地区降水量多,故雪线较副热带地区低。处于副热带范围内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雪线很高,有世界最高的雪线,达 6400 米。再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导致向东雪线升高,到西段雪线达 5000 米以上;再向祁连山东段,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向东降水量增多,故雪线高度反而降低。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4、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 39004200 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 米。但是,气候上的温度和降水相对于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更大,因而也会出现北半球山脉南坡雪线低的情况。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处在北印度洋西南季风潮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量在 2000 3000 毫米以上,雪线高度在 4500 米左右;而北坡降水量一般只有 600 800 毫米,雪线大多在 6000 米左右,个别地方达 6200 米。因此,降水丰富的喜玛拉雅山南坡(属海洋性冰川)比干燥少雨的北坡(属大陆性冰川)雪线高度要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