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感恩彩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894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感恩彩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感恩彩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感恩彩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感恩彩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感恩彩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感恩彩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感恩彩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爱留守儿童 构筑感恩彩虹-少先队活动方案 一、活动的主题:“幸福成长的留守娃” 二、活动的背景:随着城市劳动力的转移,父母均外出工作的“留守儿童”数 量日趋增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重要工 作。此活动的设计就是为了关注我校的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能在同一片蓝天 下,幸福快乐的成长进步。 三、活动目的: 1、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因缺少亲情关怀而可能出现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使他 们健康成长 2、通过展示留守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学生体谅、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辛劳,培 养独立生活的意识,养成学习自理的好习惯。 3、让学生在父母不在的日子里,在老师的关爱和指导下,学会独立自主地安

2、排 有意义的课余生活 四、活动准备: 调查了解:调查了解本校留守同学的家庭情况(父母亲做什么,在哪里工作, 什么时候回家,同学的学习、生活由谁监管,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课余生活安 排情况)五、活动安排: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为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便 于掌握留守儿童的学生、生活情况。 2、别开生面的“留守儿童家长会”邀请“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爷爷奶奶们参加学校组织的“留守儿童家长会” ,会议议程为校长的报告“留守儿童”带给我们的思考和班主任老师 的讲座“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通过家长会让这些整天忙于家务、信 息相对闭塞的老人们对 “留守儿童”的关爱不仅仅停留于吃饱穿暖的阶

3、段,把 由于亲情的缺失和家教的不当而导致的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隐患一一 说出,给监护人敲响警钟。 3、留守儿童家访活动。各班教师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留守学生家庭,全面了解 学生的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难题,策略地指导监护人 家教方法,并赠送学习用品。 4、组织亲情家庭。由留守学生自主选择,大队部统筹安排搭配,安排留守儿童 与教师一起组成亲情家庭。亲情家庭组建后,教师对其家庭详细情况及学习情 况心理动态进行严密的监管。在征求学生意见后,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亲情 家庭活动,如野炊、家庭聚餐、家庭文娱活动、学习竞赛活动等等。 5、开设留守儿童“二线一室” 。即:开通“亲情热线”

4、 ,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 子女通电话;开通“教师热线” ,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 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 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6、学生征文大赛。发动学生开展征文活动。内容为:“妈妈,你快回来!” “爸爸别担心,我能行” “有我们,你不孤独” 。征文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说心里话,让他们有苦有处诉,为他们忧郁的心灵创造舒展的空间;也要引导 他们彰显刚毅独立的一面;同时注意激发非留守学生的爱心,让他们也积极参 与到“施爱”大军中来,这也是一种“爱心教育” ;最后还要注意对“留守学生” 进行感恩教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一颗“

5、报效父母、感恩社会”高尚的 种子。7、真情结对,真情体验。倡导各班教师发动班级中品学兼优、富有爱心的同学 与“留守儿童”亲情结对;建议结对同学利用周末与留守儿童共同生活,如帮 厨烧饭、打理家务、共进午餐等,给他们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8、 “关爱留守儿童”主题队会。主题班队会的形式不一,可发动学生参与赠言、 赠卡片、爱心信物、吃蛋糕过生日、联欢等活动; 六、活动效果: 通过一系列的少先队活动,留守儿童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家庭的 温暖,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严父慈母的关爱,在集体中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无 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身心都在活动中得到了健康发展。 七、活动反思:在教育教学中只我们

6、用心去面对留守儿童,用真诚去感化他们, 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充分理解信用他们,相信每一位留守儿童在我们的努 力之下都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将会成为社会的美妙的音符、和谐和乐 章,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起一处绿荫,撑起一片蓝天。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关爱革命老区后代 阳江镇地处琼海市西南 70 华里的丘陵山区,与万宁市、琼中县和国营东岭、东 平、东太农场毗邻接壤,是“琼崖革命 23 年红旗不倒”的发源地、根据地,是 琼崖工农领袖王文明的故乡,是举世闻名的红色娘子军诞生地。近年来,阳江 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对老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革命传统教育,用红

7、色文化影响革命老区下一代,帮助教育他们健康成长, 为老区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多次被评为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 先进单位” 。 一、修复革命遗址,创建教育基地,构筑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平台 阳江镇辖区内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在“关工委”的发动和当地老百 姓的协助下,镇里先后对一大批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了整理和修复。目前,已修 复的遗址有 10 个,已立碑的遗址 13 处,修复完善了白水磉村中共琼崖特委第 一次扩大会议会址、阳江革命斗争史陈列馆(已被命名为琼海市廉政教育示范 基地) 、革命烈士纪念园、三乐塘红色娘子军操练场地、土地岭村琼崖高级列宁 学校旧址以及王文明故居等历史遗址。 “关工

8、委”成立之初,在镇委镇政府关心和帮助下,在阳江墟中心成立了关 工委的活动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先后投入 120 万元,在基地中建设“关工 委”办公室、门球场、健身场等,并购置了图书以及文娱、体育健身等器具。 在成立工作活动基地的基础上, “关工委”不遗余力四处筹集资金,又在活动基 地内创建了“阳江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并已在基地中建设四大教育项目,即 一座高大雄伟的解放阳江“革命烈士纪念碑” 、一座纪念亭、两堵阳江解放“420 位革命烈士芳名墙”以及一尊 7.1 米高的“红色娘子军群雕” 。革命遗址是革命斗争历史留下的时代痕迹,凝聚着深刻的历史内涵,蕴藏 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阳江人为推翻封建剥

9、削与压迫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巨 大贡献。关工委组织修复阳江老区革命遗址,对于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广大党 员干部和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信念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关工委活动 阵地建设,不仅解决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问题,而且为关工委开展工作搭 建了良好平台。 二、整合红色资源,挖掘教育素材,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阳江镇在琼崖革命战争时期有着辉煌历史,是琼崖第一届特委、琼苏第一届苏 维埃政府诞生地,第一任特委书记、第一任琼苏政府主席王文明诞生地,第一 次工农代表大会、第一次由讨逆革命军转为工农革命军和工农红军的会议召开 地,第一部“土地法”制定并颁布地,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地一直以 来,

10、镇关工委根据山区乡村分散的实际情况,针对新时期青少年的年龄特点, 结合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从四个方面突出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 一是树碑更名,引导青少年以史为豪。关工委依靠各基层组织,动员广大青少 年,将当地的历史遗址加以保护,同时,还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对这些旧 址遗址树碑立传,以此命名。如将益良村小学命名为王文明实验小学、阳江中 学改名为王文明中学,红色娘子军诞生地的村庄学校改为苏区小学、红色小学 等。2010 年,经关工委与有关部门协调,阳江中心小学正式命名为红军小学。 二是编写教材,引导青少年牢记历史。充分发挥“五老”作用,组织老干部、 老红军、老教师等同志,根据老区革命历史编撰阳

11、江镇革命斗争史 、 红色 母亲 、 红色娘子军画册 、 红色娘子军传 ,制作电视宣教片等,还结合革命 历史,编撰阳江镇中小学生读物 。此外,还在各中小学成立“家长学校” , 将爱国主义教育史书和家教读物 ,当做青少年的必修课,始终不渝地抓 好教育。 三是组织活动,引导青少年以史励志。每到清明节, “关工委”都组织各校师生 到教育基地瞻仰、悼念革命先烈,敬献花圈,寄予哀思。每年的“五一” 、 “五 四” 、 “七一”等节日,都有计划地组织各校师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活动, 由“革命传统教育组”的同志或娘子军老战士分别向青少年学生讲述革命斗争 史以及王文明烈士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激发广大青少年

12、的爱国情感,弘扬 革命先辈的优良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这些活动让广大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 育,深刻认识革命先烈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对广大青少年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至目前,全镇中小学生先 后撰写了 3 万多篇爱国主义教育心得笔记和体会文章。此外, “关工委德育报告 组”还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的需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 法制教育、戒毒教育、读书兴国教育、形势教育、安全教育等活动,全方位地 搞好关心下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学习雷锋月”里,德育报告组就到各 单位开展“学雷锋做好事” 、 “钉子精神放光辉”等教育活动。又如 2010 年是中

13、国共产党建党 89 周年,海南解放 60 周年, “爱国主义报告团”就到各单位向青 少年开展“创先争优、争当祖国栋梁之才”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时,关工 委还组织了一个农业科技教育团,根据当地农民橡胶、槟榔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管理各方面的需要,深入各村向青年农民传授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 发展。 三、弘扬红色文化,坚持寓教于乐,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环境 为弘扬红色文化、熏陶青少年道德情操,每年“七一” ,关工委都发动和组织青 年党员、团员、少先队到中共琼崖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会址、阳江革命斗争史 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园、三乐塘红色娘子军练操场地、土地岭村琼崖高级列 宁学校旧址、王文明故

14、居等革命遗址参观学习,回顾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关工委的带动和提倡下,全镇红色历史文化建设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 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是由退休教师王德光、王祖东等组建体育活动队伍。紧紧结合老区红色文化, 在各乡村创建“农民体育俱乐部” ,组建阳江镇篮球、排球、柔力球、乒乓球等体育队伍,这些队伍的产生,促使全镇逐步建成了包括 17 所中小学和 15 个村 委会共 42 个不同档次的篮、排球灯光球场。在浓烈的红色文体活动的氛围下, 阳江镇从 2001 年起每年都举行一次由镇际到省际的“红色娘子军杯”男子篮球 赛,并于 2005 年,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运动先

15、进镇” 。 二是由退休教师王锦斋等组建阳江镇“红色娘子军故乡艺术队” 、 “八音队” 。这 两支文艺队经常下到各乡村、学校进行表演,不但丰富了城乡青少年文化娱乐 生活,在全镇青少年中还培育了一批文化文艺爱好者,为青少年有所向、有所 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以关工委副主任王德光为主的“幼教队伍” ,专门抓好全镇的启蒙教育工作。 这支队伍除切实抓好全镇各学校的幼儿园外,还特别从海口宋庆龄学校招人才、 引资金,在阳江镇创建了一所上档次的全日制“红色幼儿园” 。此举大大提升了 本镇幼儿教育水平,解决了广大农村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愁”问题。 四是镇关工委根据城乡青少年的年龄、个性特点,结合老区革命红色优良

16、传统, 采取正面的教育方式。如对吸毒青少年,关工委在采取“一帮一”帮教的基础 上,又配合镇委、镇政府在镇府大院内创办“革命老区戒毒学校” ,在镇企业经 济园创办“红色老区戒毒经济实体” ,让这些不慎失足的青少年在与干部的接触、 交谈中感化自己,在革命先辈们的事迹熏陶中,在经济实体的体验中,在温馨 的戒毒环境中,真正远离毒品,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至今,有近 20 名吸毒青 少年走出了毒品的魔窟。 一个并无“实权”的关工委,一群两鬓苍苍不辞辛劳的“老同志” ,却乐于为下 一代健康成长办实事,善于帮助弱势群体解难题,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得力 顾问,使全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有力地促进了全 镇的和谐平安与稳定,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老少共谱和谐曲,文明 花开夕阳红” ,我们有理由、有信心相信,由镇关工委亲手浇灌的精神文明建设 之花,将更加绚丽地绽放在阳江老区这片沃土上! 挥老区基地作用 落实爱国主义教育 内坑中心小学深入开展“老区儿童学先烈”活动与共和国同年龄的内坑中心小学地处晋江革命基点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