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525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哪种市场模式更有效率?编者按编者按一个通常的观点是政府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政府的确不能做、也不擅长市场化运作。这个事实在我国垃圾处理工作中得到了验证。那么,政府应该做什么?垃圾处理该由谁来做、如何做?政府的全局谋划进展如何?相关制度如何建设?PPP 模式能否助一臂之力?本报记者专访了威立雅环境服务(中国)总裁周小华。周小华认为,政府应该从全局谋划,参考国际相关管理经验,制定垃圾处理的制度规划和具体操作程序;而具体的处理工作则应该由专业环境工程公司来承担。据此,PPP 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营合作制)是较为理想的垃圾处理市场模式。城市达

2、摩克利斯之剑80 亿吨存量与 30增量全国目前每年有 34的垃圾尚未得到科学处置;数年之内还将产生 30的增量缺口如何消化巨大垃圾量?如何消化巨大垃圾量?政府应制定全局规划,并配套实施细则政府应制定全局规划,并配套实施细则垃圾处理工作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政府责无旁贷。周小华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根据中国垃圾处置面临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全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同时配套实施细则。尽管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中国的垃圾处理问题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来看,其缺口依然很大。据去年 6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到 2008 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达 500 余座,日均处理生活垃

3、圾 31.53 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66.03。而 2008 年国务院环保督察报告却显示,全国正在进行和已封场的垃圾填埋场共 935 个,没有采取防渗措施的占 34;没有采取雨污分流措施的占 39。对于以上数据,周小华分析认为,如果 66.03的无害化处理率是真实的,意味着全国目前有 34的垃圾尚未得到科学处置这是当年产生的垃圾处置能力缺口。而实际上,我国城市历史堆积的垃圾存量已近 80 亿吨。除此之外,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垃圾处置能力还将产生增量缺口。假设在未来 5 年内,有两亿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那么相对于现在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来说,将有 30的增量。而实际上,结合上述国务院环保

4、督察报告,66.03的无害化处理率还要打个折扣。周小华认为,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处理设施不在少数。尤其是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设施环境标准要求的提升,大多数现有填埋场将面临改造的压力。这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周小华认为,国家层面上的规划还不是很清晰。虽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要加快建设焚烧等垃圾处理设施,但配套的具体实施方案至今尚未出台,比如如何消化增量和存量、建设时间表、操作层面的指导意见等。以什么方式吸引新资金?以什么方式吸引新资金?应当从全局出发,寻求合理的垃圾处理补偿机制应当从全局出发,寻求合理的垃圾处理补偿机制周小华表示,现行的和将要出台的垃圾处理相关环境标准,与既有的垃圾处理规划并

5、不完全切合。他解释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垃圾焚烧和填埋的技术规范、环境标准。而要满足这些技术规范和环境标准,原有的填埋场、部分焚烧设施需要提标改造,拟建项目也需要更多的投入。这些资金投入通过什么渠道、如何运作,需要有明确的体制安排;存量项目需要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段里,以怎样的技术路线完成改造?时至今日仍没有明确的指引。此外,上述资金投入还远远不够。周小华说,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对周边居民造成的影响还没有解决,由此引起的投诉和纠纷不断,同时也间接加大了新建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难度。要缓解居民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抵制,环境补偿是必要的。而这部分投入至今还没有具体政策。这部分投入除了由

6、当地公众负担之外,还应以更开阔的视野来考虑。周小华分析说,很多人也许没有意识到,垃圾对水资源产生的污染已经高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没有处置的垃圾渗滤液的 COD 可能高达 70000 毫克/升,对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隐患。因此,如果从水源保护角度来考虑,可以尝试建立垃圾处理跨区域补偿机制。比如,长江沿线下游城市的水源或紧急备用水源都是从长江取水,如果上游城市垃圾不能得到妥善处理而造成水源污染,长江下游水源的安全也无法保障。而下游部分城市相对发达,如果要保证用水安全,就需要采取措施帮助长江上游的城市处置好垃圾。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周小华表示,应当从全局出发,寻求合理的垃圾处理补偿机制。服务质量何

7、时能提高?服务质量何时能提高?建立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协力提供公共产品建立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协力提供公共产品从目前的情况看,垃圾处理设施投资主体仍然单一,私人机构进入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周小华认为,要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仅靠政府自己的资金和技术是难以实现的。调查发现,作为公共服务提供方,目前环卫企业国资比重较高,资金效率低,服务质量参次不齐;同时,作为国有企业还为政府承担了大量的义务,社会负担重,由于长期的行政性垄 断,缺乏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动力,无从提及创新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此外,周小华分析说,因为主管方和企业运作方往往是一方,监管体制缺失,使得很多单位缺乏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因而政府

8、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产和服务的无效率;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低下;亏损和债务;对顾客的需要缺乏回应性,顾客缺乏必要的选择权;公共资产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或者利用的效益不佳等。而这些问题也是国际上各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的问题,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政府的比较优势,又能发挥市场和私人部门比较优势的,能够有效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在此背景下,建立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通过公私部门的协力,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便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再大的企业也不足以解决 1的问题PPP 模式能否助一臂之力?模式能否助一臂之力?我国垃圾处理设

9、施缺口巨大、政府独担其责而又成效不显,应该让能够解决垃圾问题的机构参与进来基于两个基本原则可创新多种合作模式基于两个基本原则可创新多种合作模式PPP 模式,很多人以为是一种融资模式,而周小华认为,PPP 是基于两个原则下的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关系。首先是风险分担原则。风险分类之后赋予最能负担此种风险的私人或者公共机构,达到最佳组合。其次是经济最优化原则,谋求在整个项目期间的经济最优化。在这两个原则下,根据各相关方在项目中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不同,可以演化出无 穷无尽的 PPP 模式。当建立任何的公私合营协议时,公共机构和私营机构两者都有共同的和分别的目标。周小华认为,公共机构有责任提供标准化公

10、共服务以及在提供服务时 能有效、公平,特别是稳健的利用公共资源。PPP 模式在达到公众目标的同时,可以以不同合作模式允许公共部门灵活地将这些限制因素降到最低。而私营机构的参与,可以通过提供客户所需服务和做出战略的投资决策,为机构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PPP 能提供改善可获利润率而且扩张市场的机会。较为关键的是,周小华解释说,PPP 模式并没有因为私人机构介入而减弱政府作用。相反,因为政府剥离了琐碎的事情,并且有了更多新的合同关系,使政府作为公共机构的代表人,能更加注重其本质的职责而监管和保护参与各方的利益。取长补短,增强政府掌控能力取长补短,增强政府掌控能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存量大、增速快

11、;全局规划滞后;财政负担沉重。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周小华认为,PPP 模式具有多个方面的优势。节约成本。通过公私伙伴关系,公有机构能够从项目的建设、经营和维护中节约大量的成本。比如,通过在同一合约中设计和建设的结合,可以节约建 设成本;设计者和建设者的紧密互动能够导致更大的创新和低成本的设计等。风险共担。通过公私伙伴关系,公有机构可以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包括成本过大、无 力满足服务要求等可能出现的风险。改善服务的水平或者维持现有服务的水平。公私伙伴关系存在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改善服务、提高绩效的激 励因素,促进合作者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准。提高效率和增进效能。公私伙伴关系促进了各方

12、面之间的合作,还由于避免了官僚主义式的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增加政府的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公私伙伴关系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也可以通过税收和经营特许权得到收入。围绕围绕 PPP 立法,完善政策机制立法,完善政策机制虽然有诸多优势,但如果运用不当,PPP 模式在也存在一定风险。周小华介绍说,风险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失去控制权。承担巨额投资和其他风险的私人合作者通常会就如何提供服务、收费标准等方面,有更大的决策权。政府应该在建立服务标准方面有更多发言权才能保护公共利益。其次,如果契约构建不当,公私合作也会导致服务提供的效率低下或者公共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比如,仅仅考虑成本的契约就不能为私人合作

13、者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充分的诱因。再次,产生不可靠的服务。私人合作者容易出现劳资纠纷、财务等问题,阻碍其履行合约承诺。周小华认为,面对我国垃圾处理的巨大压力,分析利弊,PPP 仍是走出瓶颈的一个重要选择。但是,为充分发挥 PPP 模式的优势,首先要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制度和政策等。周小华建议,设立专门机构推进 PPP 的立法、评估工作。虽然在最近的 10 年里,国家各个部门连续发布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部门着重点和考量面不同,法律系统性较差,执行难度大,合作各方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阻碍了 PPP 发展。PPP 模式复杂多样,大多数国家都在政府设立专门机构推动,围绕 PPP 立法

14、,从而推动机制完善。其次,总结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设施项目公私伙伴合作关系。中国已经有不少成功的 PPP 项目,总结其经验教训对 PPP 的推进将起到很好的作用。再次,统筹规划环卫管理,通过制定绿色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支持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环境发展,达到环保共同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政府行业监管。虽然许多民资和外资大量涌入垃圾处理行业,丰富了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但生活垃圾处理是公益性环保项目,要求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投融资运营经验。因此,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建立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另外,PPP 成功的基础在于适合公私机构之间的、目标清晰的合同,合同执行期,公共机构的良好监管对 PPP 的

15、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的监管手段对 PPP 的激励作用也很重要。案例垃圾处理 PPP 模式解析PPP 的合作模式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创造出许多组合型态,在我国已经实践的公私营机构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兴建发展经营(BDO);兴建经营转移(BOT)/兴建转移经营(BTO);兴建拥有经营(BOO);购买兴建经营(BBO);设计兴建(DB);设计兴建注资经营(DBFO);设计兴建维修(DBM);设计兴建经营(DBO)。以下案例分别在不同角度体现了 PPP 模式中垃圾处理市场中的实践。案例案例 1: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四期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四期(BOT)上海市老港生活垃圾卫生填

16、埋场四期设计日均处理量 4900 吨,处理原生垃圾及部分焚烧厂和综合处理厂的残渣,总容量 8000 万立方米,是亚洲最大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国际招标,威立雅环境服务获得在 20 年内负责此填埋场的投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合同(BOT)。营运商将国际标准的填埋场设计、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上海,比如,在长江 10米厚的回淤泥沙层上,运用先进高维填埋技术及特殊技术,提高地基承受力,提升填埋高度,使 20 年的原定使用年限延长至 45 年;采用地基沉降监测系统和双层 HDPE 膜水平防渗系统,有效保护地下水;使用先进的填埋气体收集和发电系统最大限度提高收集利用效率等。项目 2006 年在原建设部“全国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检查”中被评为“一类卫生填埋场”。点评:“如果政府一块钱能办好的事情,交给企业办要两块钱,那政府凭什么给你?”企业能够以更少或一样的钱办更多、更好的事,是 PPP 存在的基础。案例案例 2: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上海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典型的典型的 BOT 模式模式)上海市江桥生活垃圾焚烧厂日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