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八)教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9466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累与运用(八)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积累与运用(八)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积累与运用(八)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积累与运用(八)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积累与运用(八)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积累与运用(八)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累与运用(八)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 (八八) )教案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32- 积累与运用(八)教案 2011-03-02 20:2332、音乐之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2、学习课文中的 11 个生字,其中 3 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 、 “掺和”的意思。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教学准备: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3、一些文字投影。教学时间: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2、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课文中的 11 个生字,其中 3 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 、 “掺和”的意思。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板书 9 音乐之都维也纳二:自学课文。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4、交流。(1)字词。(2)读书情况。(3)质疑解疑。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三:学习第一、二小节。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

3、家的有关资料。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继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教学过程:一:谈话。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二:学习课文重点段。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2、交流。(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

4、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三:总结。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四:作业。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5、?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少年宫是( )的摇篮。( )是( )的摇篮。( )是(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教学过程:一:谈话。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二:迁移练习。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1)外观的形状。(2)规模,设施。(

6、3)按一定顺序描写。3、学生写一写。4、习作欣赏。三:作业。1、用“山清水秀” 、 “风景如画” 、 “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佚名 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 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4 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获得启示。教

7、学准备教师:1 课件或教学挂图;2 铅笔、一杯水。学生:搜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和与题西林壁题材相类似的诗歌。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游戏,导入主题师:世间之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下边我们就来做个实验。1 观察铅笔在自然状态、水中的不同形态。2 抽学生说说观察到了些什么。师: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奥秘的一首好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初读感知1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2 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3 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三、合作学习

8、,理解诗意师:我们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1 出示“庐山风光片” ,可让学生在看片时自由朗诵题西林壁 。2 画画峰、岭,帮助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 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4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情感。四、诵读古诗1 范读古诗,讲读法。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1

9、)师配乐朗诵古诗,请学生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做上标记。(2)生齐读古诗(配乐) 。2 多诵读,悟诗情。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音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1)自由合作读。(2)四人小组表演读,并进行评比。五、领悟哲理师: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这首

10、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1)出示“庐山风光片” ,让学生想象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2)引申: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六、背诵1 出示课件。2 生背诵题西林壁 。3 师检查背诵情况。七、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是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向大家推荐一个故事盲人摸象 ,看完故事后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哪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

11、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4 感受初夏的美好,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体会富有情趣的村居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范成大的资料和与四时田园杂兴题材相类似的诗歌。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练习,导入诗文师:今天来说说童年是什么。对于童年,我们都倍感

12、亲切。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师:老师带你们在古诗文中去发现古代同龄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欢笑,去体味他们童年的欢乐,看看古代乡下孩子们的童年是怎样多姿多彩。让我们一齐走进四时田园杂兴 。二、知诗人,解诗题1 自读古诗,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2)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2 让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范成大的资料,课上互相交流。3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题目的意思。三、抓字眼,明诗意1 学生在小组内再读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读,读准确、流利。2 学生结合图画,说说诗中所描写的事情。3 交流讨论,弄懂诗句。(1)哪些诗句你读懂了?哪些诗句你还不懂?(2)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13、4 理解诗意后,让学生来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评价。四、想意境,悟诗情1 出示古诗配图。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首田园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图上画了谁?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2 逐句体会。(1)自己吟诵小诗,体会诗人的情感。(2)指名逐句读,思考每句话作者都着重讲了什么。(3)分组议论:后两句描写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3 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五、创设情景,配乐朗诵、背诵1 出示课件。2 指名读,师相机范读。3 学生对读、齐读。4 背诵(可采用个人背、同桌互背、分行

14、背、分男女背等方法) 。六、总结师:今天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古诗中,看到乡下孩子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其实,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一种劳动,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游戏就是我们生活本身。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喜欢这首诗吗?古诗中有许多这样描写儿童生活、捕捉童心童趣的诗词,送几首给你们吧!(出示小儿垂钓 、 宿新市徐公店 、 所见 、 村居 )积累与运用(八)教学目标1 巩固旧知,发现语文学习规律。2 背诵各国谚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3 阅读成语故事,积累词语,拓宽知识面。4 学会办报,在实践中锻炼听、说、读、写能力。5 激发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6 培养个性化阅读,

15、从不同角度有所获,有所得。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难点:培养个性化阅读。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的资料。教学时间34 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1 学生自由读句。同桌相互读。2 小组讨论带点词的相同之处。3 指名读,注意指导带点词的理解。4 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二、读读记记,语言积累1 小组内读,读准确。2 比一比谁读得正确。3 同桌“对背” 。4 全班交流搜集到的类似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三、积累成语,体会内涵1 学生自由读,读准确。2 观看刮目相看动画。3 理解故事中蕴含的哲理。4 小组内交流相关的成语故事,将这些成语收集到“采蜜集”中。四、综合学习,提高能力1 说话练习,话题“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 。2 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并选一名成员上台演说。3 小组间评比,相机指导。4 小组中讨论如何办报,交流办报方案。5 指导写作。五、自主阅读,拓展延伸1 出示课件“澳门风光片” 。2 学生自由朗读。3 小组中互相帮助学习。4 交流学习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