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049164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本文档格式为本文档格式为WORD,WORD,感谢你的阅读。感谢你的阅读。 摘摘 要要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现代中小学及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角色扮演教学法是现代中小学及幼儿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 法,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角色扮演为心理学家莫雷诺的创造,法,其理论基础来源于角色扮演为心理学家莫雷诺的创造, 后发展为林顿社会角色理论和米德符号互动理论。后发展为林顿社会角色理论和米德符号互动理论。 关键词关键词 角色扮演教学法;社会角色;互动理论角色扮演教学法;社会角色;互动理论 G424.1G424.1 A A 1009-914X1009-914X(

2、20142014)44-0227-0144-0227-01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方法,要完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常用的教学方法,要完应用 好这种教学方法,就得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上解决问好这种教学方法,就得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上解决问 题。题。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基本含义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所谓所谓“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设计一个真实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设计一个真实 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并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的、涉及价值争论的问题情境,并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 入角色情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各

3、种问题和矛盾,其他入角色情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其他 同学当观众。学生表演结束后,同学当观众。学生表演结束后,“观众观众”对扮演者完成任务的对扮演者完成任务的 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 体验生活,解决矛盾,在角色扮演、欣赏、评价中学习知识、体验生活,解决矛盾,在角色扮演、欣赏、评价中学习知识、 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角色扮演教学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是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角色扮演教学是一个综合学习的过程,是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 进行,它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也符

4、合教学进行,它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也符合教学 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念,处在他人的地位考虑问题,逐步学会解决各种价的价值观念,处在他人的地位考虑问题,逐步学会解决各种价值冲突,同时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各类人物的心理感受,养成良值冲突,同时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各类人物的心理感受,养成良 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行为的应变能力,达到对所学专业理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行为的应变能力,达到对所学专业理 论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论知识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是素质

5、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因此,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应用,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 实用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适用于一些需要亲身体验来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适用于一些需要亲身体验来 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类似的剧中去了解、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在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类似的剧中去了解、 揣摩、体会与感受,并配合过程中的讨论与事后的省思,加强揣摩、体会与感受,并配合过程中的讨论与事后的省思,加强 学生对问题情境了解的深度,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牢固学生对问题情境了解的深度,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概念,牢固 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

6、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角色扮演为心理学家莫雷诺所创。其于公元角色扮演为心理学家莫雷诺所创。其于公元19201920年创设心理剧年创设心理剧 后,角色扮演也就成为团体辅导,以及教学上的重要技术。莫后,角色扮演也就成为团体辅导,以及教学上的重要技术。莫 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理技术,它让人置身于他人的社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理技术,它让人置身于他人的社 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 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让个人真正的体验生活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

7、解,让个人真正的体验生活 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透过这种历程,个人不只可借着演出来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透过这种历程,个人不只可借着演出来 抒发情感,而且可以学得新的行为方式以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抒发情感,而且可以学得新的行为方式以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 角色。角色。 角色扮演教学法来源于社会表演、心理戏剧等,其理论基础主角色扮演教学法来源于社会表演、心理戏剧等,其理论基础主 要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心理学的符号互动理论。要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心理学的符号互动理论。 (一)社会角色理论(一)社会角色理论 角色在社会学中,是指与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角色在社会学中,是指与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

8、一整套 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社会角色理论的重要代表是美国人类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社会角色理论的重要代表是美国人类 学家、社会学家林顿。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学家、社会学家林顿。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 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还区分了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还区分了 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 角色扮演。林顿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角色扮演。林顿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接受和遵循着这些规范。

9、因而角色是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接受和遵循着这些规范。因而角色是 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表演是根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进行的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表演是根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进行的 。 这种理论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人这种理论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人 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 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社会角色的主要内容包括: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社会角色的主要内容包括: 1 1、角色的确定、角色的确定 在社会舞台上,人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角色,角色的承担首先在社会舞台上,人

10、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角色,角色的承担首先 要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或者说需要经过要有一个确定的过程,或者说需要经过“认同认同”,证明一个人,证明一个人 的实际地位、身份等与其承担的角色相一致。角色确定是在长的实际地位、身份等与其承担的角色相一致。角色确定是在长 期社会互动中完成的。角色确定也常有失误的情况,如不能胜期社会互动中完成的。角色确定也常有失误的情况,如不能胜 任角色、未承担合适的角色、选择了不适当角色等。角色的确任角色、未承担合适的角色、选择了不适当角色等。角色的确 定是否有效,最终是由社会决定的,但它也与个人的活动和努定是否有效,最终是由社会决定的,但它也与个人的活动和努 力密不可分。力

11、密不可分。 2 2、角色距离、角色距离 这是指个人与他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差距的情况。所谓表这是指个人与他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存在着差距的情况。所谓表 现出现出“角色距离角色距离”者,包括那些行为、品质达不到角色规范的者,包括那些行为、品质达不到角色规范的 人,如军纪不严的士兵、名实不符的教授,也包括那些素质远人,如军纪不严的士兵、名实不符的教授,也包括那些素质远 在角色规范之上的人,如大材小用者或与儿童玩耍的成年人。在角色规范之上的人,如大材小用者或与儿童玩耍的成年人。 当一个人不承担某种角色时,其行为便不构成角色距离。角色当一个人不承担某种角色时,其行为便不构成角色距离。角色 距离表明:自我

12、与理想的角色模式是分离的,它妨碍一个人进距离表明:自我与理想的角色模式是分离的,它妨碍一个人进 入角色。入角色。 3 3、角色的再现、角色的再现 社会角色的表现需要一系列手段。与舞台上的表演需要装饰一社会角色的表现需要一系列手段。与舞台上的表演需要装饰一 样,社会表演也需要布景和道具,所不同的是社会舞台上需要样,社会表演也需要布景和道具,所不同的是社会舞台上需要 的是真景实物,一方面,它们起着象征作用,既是角色表演的的是真景实物,一方面,它们起着象征作用,既是角色表演的 标志,也是角色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它们也具有实用性。与标志,也是角色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它们也具有实用性。与社会表演者联系更

13、密切的是仪表和言谈举止。舞台表演是角色社会表演者联系更密切的是仪表和言谈举止。舞台表演是角色 的外部再现,社会表演是角色内在品质的反映。角色表演有台的外部再现,社会表演是角色内在品质的反映。角色表演有台 前、台后之分。台前表演指人们正在扮演某种角色,台后表演前、台后之分。台前表演指人们正在扮演某种角色,台后表演 指正式表演前的准备活动。将这两种表演区分开来具有实际意指正式表演前的准备活动。将这两种表演区分开来具有实际意 义。如宾馆、饭店等服务人员就必须避免混淆两种表演。要使义。如宾馆、饭店等服务人员就必须避免混淆两种表演。要使 角色有出色的表演,还需要实现角色之间的配合,否则某一个角色有出色的

14、表演,还需要实现角色之间的配合,否则某一个 角色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演出的失败。角色的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演出的失败。 4 4、扮演过程、扮演过程 角色表演需要经过三个环节:一个对角色的期望。人们在承担角色表演需要经过三个环节:一个对角色的期望。人们在承担 某一角色时,首先遇到的是社会或他人的期望。二是对角色的某一角色时,首先遇到的是社会或他人的期望。二是对角色的 领悟,这是期望与领悟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对角色的实践。即领悟,这是期望与领悟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对角色的实践。即 角色承担者对角色的实践,是在个人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角角色承担者对角色的实践,是在个人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角 色。色。 (二

15、)符号互动理论(二)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乔治符号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乔治 赫伯赫伯 特特 米德。米德认为,个人社会行为是其所属群体中规范行为米德。米德认为,个人社会行为是其所属群体中规范行为 内化的结果,由于意识的存在和相互作用,才使人们通过别人内化的结果,由于意识的存在和相互作用,才使人们通过别人 对自己的态度看到自己、知道自己。米德所谓的自我,是通过对自己的态度看到自己、知道自己。米德所谓的自我,是通过 他人的眼睛或者说社会这个一般的眼睛,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他人的眼睛或者说社会这个一般的眼睛,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予以组织化,并内化为

16、己有,从而产生客我。米德所谓的客我予以组织化,并内化为己有,从而产生客我。米德所谓的客我 ,是人在与他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把自己对象化,并加以主观,是人在与他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把自己对象化,并加以主观 规定的产物,客我以客体的面貌出现,是受社会制约的。规定的产物,客我以客体的面貌出现,是受社会制约的。 米德认为,自我逐步发展的,是在社会经验和活动过程中产生米德认为,自我逐步发展的,是在社会经验和活动过程中产生 的,他划分了自我产生的三个阶段:的,他划分了自我产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自我是原始的、不能运用符号的第一、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自我是原始的、不能运用符号的 。 模仿是这一阶段的行为特点,儿童只是无意义地模仿动作,不模仿是这一阶段的行为特点,儿童只是无意义地模仿动作,不 明白到底在做什么,缺乏对意义和符号的理解,不能运用语言明白到底在做什么,缺乏对意义和符号的理解,不能运用语言 对自我和客体进行定义。对自我和客体进行定义。 第二、扮演阶段。儿童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