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913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111 课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引用请注明出处:http:/plume_ 本博客高中美术教案目录:http:/ 回复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从而掌握分析和鉴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的艺术 风貌,并能运用其中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小型雕塑创作。 (二)内容结构 本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对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雕塑组群作品进行具体详尽的介绍,分析它们的艺术特点,使学生掌握鉴赏中国古代雕塑作 品的基本方法。全课文分为以下五

2、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概述。总结中国古代雕塑中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两大类的定义、成因及其艺术风貌。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 。介绍史无前例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特别对其“致广大,尽精微”的写实艺术手法加 以鉴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汉代最杰出的石雕群” 。其中具体分析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中的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特别强调霍墓石雕群 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这部分内容又分为四个小部分:第 1 部分是介绍敦煌石窟,举例说明敦煌石窟雕塑的 世俗化审美倾向;第 2 部分是介绍云冈石窟,特别对其第 20 石窟佛进行分析和鉴赏;第 3 部分是介绍

3、龙门石窟,将其造像的艺术风格与 云冈进行比较,着重以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龛雕塑为例,说明龙门石窟雕塑艺术进一步民族化的特征;第 4 部分是介绍麦积山石窟,举 例说明石窟造像中的泥彩塑像的特点。 第五部分的标题是“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 。这部分是介绍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举例说明其富于现实主义精神 的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和鉴 赏。 本课的难点是第四部分的四大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其内容涉及较广,艺术风格的比较也较为微妙,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二、

4、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跃马(霍去病墓石雕,汉) 跃马石雕体积与真马相似,马高 145 厘米,长 240 厘米。从石雕的形貌可以想象,汉代雕刻家为了克服雕刻工具上的局限,特意从 深山岩石中挑选到与自己想表现的跃马题材相近的天然石块,作象形雕刻处理。从对马的习性观察和体会中把握马的神态,利用原石块 的相似状态,以简要概括的手法,雕刻出一匹矫健壮实的马腾起的瞬间形象。其稍侧的头部、倔强的眼神以及口鼻的处理自然到位,表 现出马在跃起时的雄强博大的生命力。马的四肢部分用浮雕形式处理以及保留在前腿间与脖颈相连接的自然石材都大大加强了跃马整体 的力度。作者灵活运用了圆雕、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使作

5、品中的线与面、粗与细、繁与简的对比关系配合得恰到好处,表现出霍 去病墓石雕雄厚浑朴的气魄,显示了汉代雕刻家在构思和创作中的才智。 野猪(霍去病墓石雕,汉) 野猪也是霍去病墓石雕群中艺术性较强的作品。雕刻者首先对野猪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在熟悉了野猪的习性和形象的基础上,特意 选取了一块棱角较多,并且和一般野猪形体相近的岩石块来着手雕刻。除了对主要的头部略加刻画,身躯和四肢仅仅雕出了大致的轮廓。 正是这样的处理,突出了头部,一只习惯伏卧在隐蔽处的野猪的神态就已出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那两只小而锐利的眼睛,给人以深刻 的印象。汉代雕刻家化顽石为活的生命的卓越才能让人叹服不已。 马踏飞燕(汉) 1969

6、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青铜雕铸的俑马群。其中轰动世界的一件奔马雕塑,高 34.5 厘米,长 45 厘米,头部微 侧,三足腾空,尾巴扬起,呈驰骋飞奔状,我们仿佛能听到马的嘶鸣。为了衬托出奔马的飞速,雕塑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手法,把 奔马踏地的一足踩在一只飞燕的身上,真是令人叫绝!这件雕塑反映了创作者超凡的艺术想像力和高超精湛的制作技巧,是东汉雕塑艺术 中的瑰宝。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唐) 卢舍那佛龛佛身通光座高 17.14 米,加上背光火焰纹顶端高度差不多有 20 米。佛龛东西进深约 38.7 米,南北宽约 33.5 米。佛龛的整体 设计独具匠心,坐落在龙门西山南部的半山

7、腰,使得雕像群居高临下,人们需爬上一段山路之后才能见到佛像,从环境上就能增加人们 的崇敬感,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卢舍那佛龛雕像群共有主像卢舍那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九尊雕像。佛龛雕像群在布局组合上是突出中央主尊卢舍那佛。卢舍那 佛是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卢舍那意为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主尊通高 17.14 米,头高达 4 米,耳长 1.9 米,头上有波状发髻。头部微向 前倾,两目俯视,形成居高临下的势态,加强了礼拜者的崇敬感。整体姿态安详庄重,面部丰满圆润;双眉修长,弯如新月;目广长, 目光慈祥,鼻直宽厚;口唇纤美,嘴角微露笑意,表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给人亲切、崇高、庄严、睿智的感觉,体

8、现了神性与人性在 艺术上的完美结合。 卢舍那佛龛正壁与两侧壁既有主从的对比,也有动静的对照。菩萨文静矜持,阿难虔诚质朴,天王沉着威武,金刚力士刚毅雄强。主尊 坐像形体最高最大,其他都是立势,矮于主尊。整体构图呈半圆形,主尊位于半圆直径的中心,形成众星拱月的艺术效果。 主尊左边迦叶已残破,右边阿难除双手损坏,头身足都保存完好,通高 10 米,外貌英俊而温顺,恭身侍立于八角束腰仰复莲座上,五官 清秀、匀称,显得文静、聪敏并且朴实笃厚。其衣纹流畅,体态自然。二胁侍菩萨身光座通高 13 米,比本尊矮但比二弟子高,形成构图 上的起伏变化。左边菩萨立于八角形后座上,面部圆润丰颐,双目略为俯视,重颐,颈部有

9、三环纹,头戴华丽的宝冠,腰部饰有精美的 缨络。体态婀娜,端庄秀丽。右边的菩萨服饰基本相同,立于仰复束腰莲座上。脸形略显长方,肩宽颈短,神情动作稍带男性刚劲之美。 二天王、二力士通高 10 米左右,矮于主尊和菩萨,但与二弟子一样高,在整体半圆布局上又形成起伏变化。天王的表情显得威严,力士 则露出暴烈之色。 在雕刻处理上,主尊规整圆浑;二弟子线条简练流畅;二菩萨衣饰华丽,线条繁复,层次丰富;天王力士甲胄整肃,体形块面分明,肌 肉暴突,功势较强。 晋祠圣母殿彩塑侍女(宋)在圣母殿中塑有圣母及 42 个侍从像,除主像及少数的女官和侍童外,其余都是些执司不同,年龄、体态各异的中青年侍女彩塑,共 33 尊

10、。她们手持日常用品,各守其职。体态优美,从细微的表情顾盼中透出侍女们不同的气质风范,虽然是等距离站立但丝毫不显呆板。 宋代雕塑者把这些出身社会底层的人物活生生地塑造出来,这样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有通过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会才能获得。 这组侍女彩塑不仅注意避免人物形态和服饰的雷同,并且在执司、动作和年龄等方面,都是参差配合、相互谐调,显出丰富多彩的艺术 效果,非常有感染力。侍女们有的捧着奁盒,有的拈着供花,有的在俯首浅笑中玩弄着手帕她们含情欲语的神态和秀外慧中的气质 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服饰装扮上也各具特色,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些侍女彩塑是我国现存的宋代雕塑中的珍贵遗产,同时反映出宋 代造型艺

11、术倾向于世俗化和现实化的发展。 (二)名词解释 陶俑 俑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的变革有直接的关系。在奴隶社会时期,残酷的奴隶主死后都要用生前所役使的奴隶来殉葬,他们妄想在所谓的 阴间继续奴役人民的生活,反映了奴隶社会中的阶级压迫,这在奴隶社会前期特别盛行。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奴隶主为了保全劳动力, 慢慢改用泥塑、木雕或者铜铸的俑人来代替活人殉葬。俑从战国时期被作为代替奴隶殉葬的随葬品以来,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制陶业 的发达,出现了更多的经过烧制的陶俑(也有少量的木、铜、铅、锡制作的俑像),秦始皇陵的大型兵马陶俑就是典型的代表作。俑像雕 塑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佛像 佛教徒称修行圆

12、满的人为佛。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意为“觉者” ,是佛教对其教主释迦牟尼的尊称。但因佛教认为时间是无始无终 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于是就有了无数的佛。从佛语和雕塑造像中我们都可见到多种名称的佛。佛像造型为能体现生理形象和道德品 质的高尚、完美,有“三十二相” 、 “八十随形好”的说法,并有具体的尺度、比例规定。佛像的发髻有肉髻(即光而无纹者)、波状纹髻 和螺髻三种。佛像姿态有坐、立、卧三种。佛像讲究手势(手印),它是区别佛的各种情态和各种不同佛的名号的重要标志。佛像的衣着 都朴素无华,着袒右肩袈裟或道肩式、或褒衣博带式大衣。 菩萨像 菩萨,佛教指修行到了地位仅次于佛的人。菩萨是梵语“菩提萨”

13、的简称, “菩提”意译为“觉悟” , “萨”意译为“有情” ,或“发大心 愿的人” ,原是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来,佛经中出现许多被称为与佛共弘教化的菩萨,后并泛称印度宣扬佛法、建宗立教的高僧 为菩萨,如马鸣菩萨、龙树菩萨等。佛经中提出的有具体名号的菩萨,都属于“等觉(等同于佛)菩萨” ,是辅助释迦牟尼或其他佛“弘扬 教化”的,重要的有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弥勒、地藏等菩萨。 正规的菩萨造型与佛像一样,是注意相好、量度、手印和服饰的。但佛像要端正肃穆,菩萨则柔丽慈祥。佛的衣着要求单纯朴实,而菩 萨则讲究华美庄重,头戴宝冠,身披璎珞,臂贯环钏,肩搭飘带,腰束长裙,多为美女型,特别以观音菩

14、萨最为柔丽,姿态有立有坐。 手印多作说法印,或持有一定的法物。如观音手持莲花提宝瓶,文殊手持经卷,普贤手持如意,弥勒手持宝塔等。 三、教学建议 (一)本课着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理解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独特的艺术风格。建议教师在分析雕塑作 品的时候多作相互间的对比,便于学生把握不同雕塑作品的特点,比如秦陵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的对比,各大石窟寺造像的对比。 (二)雕塑作品特别注重空间的效果,尤其是雕塑群。因此建议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展示雕塑作品的空间环境,或者展示雕塑作品的多个角 度,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雕塑的整体氛围,如石窟寺的外景、佛龛整体造像效果与其中单个作品联系起来分析。可以利用 影像资料。 (三)有条件的学校能组织学生到雕塑群实地参观考察,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到著名的石窟寺参观,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评 价、鉴赏雕塑作品,并写下感受。 四、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全集雕塑编中的秦汉雕塑 、 敦煌彩塑 、 云冈石窟雕刻 、 龙门石窟雕刻 、 麦积山石窟雕刻 、 五代宋雕塑 ,人 民美术出版社,1985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