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高考数学 第七章 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48895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用)高考数学 第七章 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安徽专用)高考数学 第七章 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安徽专用)高考数学 第七章 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安徽专用)高考数学 第七章 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安徽专用)高考数学 第七章 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专用)高考数学 第七章 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专用)高考数学 第七章 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文 新人教a版 (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_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公理2:过_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_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两点不共线有且只有一条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 平行 关系图形 语 言 符号 语 言aba相交 关 系图形 语 言 符号 语 言abAaAl独有 关 系图形 语 言 符号 语 言a,b是异面 直线a 锐角或直角 平行 相等或互补 1若直线a平面,直线b平面,则直线a,b是异面直线,这种说法正确吗?【提示】 此说法不正确,直线a,b都

2、不在平面内,但可能都在平面内2若一条直线l不在平面内,则直线l与平面是否一定平行?【提示】 不一定直线l与平面可能平行,也可能相交 1(人教A版教材习题改编)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若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A0 B1 C2 D3【解析】 中两直线可以平行、相交或异面,中若三个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两个平面相交,正确【答案】 C 2已知a、b是异面直线,直线c直线a,那么c与b( )A一定是异面直线 B一定是相交直线C不可能是平行直线 D不可能是相交直线【解析】

3、若cb,ca,ab,与a,b异面矛盾c,b不可能是平行直线【答案】 C3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 )A3 B4 C5 D6【解析】 与AB平行,CC1相交的直线是CD、C1D1;与CC1平行、AB相交的直线是BB1,AA1;与AB、CC1都相交的直线是BC,故选C.【答案】 C 4(2013宁波模拟)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且l,则()A内的所有直线与l异面B内不存在与l平行的直线C内存在唯一的直线与l平行D内的直线与l都相交【解析】 由题意知,直线l与平面相交,则直线l与平面内的直线只有相交和异面两种位置关系,因而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

4、 B 5(2012四川高考)如图73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棱CD、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1M与DN所成的角的大小是_【解析】 如图,取CN的中点K,连接MK,则MK为CDN的中位线,所以MKDN.【答案】 90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中位线性质的应用2证明共面问题的依据是公理2及其推论,包括线共面,点共面两种情况,常用方法有:(1)直接法:证明直线平行或相交,从而证明线共面(2)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3)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最后证明平面、重合(1)如图734,在正方体ABCDA

5、1B1C1D1中,M,N分别是BC1,CD1的中点,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MN与CC1垂直BMN与AC垂直CMN与BD平行DMN与A1B1平行 (2)在图中,G、N、M、H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 【思路点拨】 (1)连接B1C,则点M是B1C的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证明MNB1D1.(2)先判断直线GH、MN是否共面,若不共面再利用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判定【尝试解答】 (1)连接B1C,B1D1,则点M是B1C的中点,MN是B1CD1的中位线,MNB1D1,CC1B1D1,ACB1D1,BDB1D1,MNCC

6、1,MNAC,MNBD.又A1B1与B1D1相交,MN与A1B1不平行,故选D.(2)图中,直线GHMN;图中,G、H、N三点共面,但M 面GHN,因此直线GH与MN异面;图中,连接MG,GMHN,因此GH与MN共面;图中,G、M、N共面,但H 面GMN,因此GH与MN异面所以图、中GH与MN异面【答案】 (1)D (2) 1判定空间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内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B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反证法:证明两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线不可能共面,从而可得两线异面2对于线线垂直,往往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由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3画出图形进行判断

7、,可化抽象为直观如图736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直线MN与AC所成的角为60.其中正确的结论为_(注: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序号都填上)【解析】 由图可知AM与CC1是异面直线,AM与BN是异面直线,BN与MB1为异面直线因为D1CMN,所以直线MN与AC所成的角就是D1C与AC所成的角,且角为60.【答案】 【思路点拨】 (1)直接根据锥体的体积公式求解(2)取PB的中点,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移BC得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直三棱柱ABC

8、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 )A30 B45 C60 D90 【答案】 C异面直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A与平面内一点B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反证法:证明两直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直线不可能共面,从而可得两直线异面 1.公理1的作用:(1)检验平面;(2)判断直线在平面内;(3)由直线在平面内判断直线上的点在平面内;(4)由直线的直刻画平面的平2公理2的作用:公理2及其推论给出了确定一个平面或判断“直线共面”的方法3公理3的作用:(1)判定两平面相交;(2)作两平面相交的交线;(3)证明多点共

9、线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理论基础,高考常设置选择题或填空题,考查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和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在判断线、面位置关系时,有时可以借助常见的几何体做出判断. 思想方法之十三 借助正方体判定线面位置关系(2012四川高考)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解析】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1D与D1A和平面ABCD所成的角都是45,

10、但A1D与D1A不平行,故A错;在平面ABB1A1内,直线A1B1上有无数个点到平面ABCD的距离相等,但平面ABB1A1与平面ABCD不平行,故B错;平面ADD1A1与平面DCC1D1和平面ABCD都垂直,但两个平面相交,故D错,从而C正确【答案】 C 易错提示:(1)盲目和平面内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类比,从而误选A.(2)不会利用正方体作出判断,考虑问题不全面,从而误选B或D.防范措施:(1)对公理、定理的条件与结论要真正搞清楚,以便做到准确应用,类比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要想应用,必须证明;(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可借助长方体为模型,以长方体为主线直观感知并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1、,准确判定线线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平行、面面垂直1(2013郑州模拟)l1,l2,l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l1l2,l2l3l1l3Bl1l2,l2l3l1l3Cl1l2l3l1,l2,l3共面Dl1,l2,l3共点l1,l2,l3共面【解析】 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CDAD但有ABCD,因此A不正确;又ABDCA1B1,但三线不共面,因此C不正确;又从A出发的三条棱不共面,所以D不正确;因此B正确,且由线线平行和垂直的定义易知B正确【答案】 B 2(2012大纲全国卷)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CC1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AE与D1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解析】 连接DF,则AEDF,D1FD即为异面直线AE与D1F所成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