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教学课件 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4889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教学课件 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教学课件 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教学课件 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教学课件 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教学课件 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教学课件 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登岳阳楼》教学课件 人教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岳阳楼(唐)杜甫复习登高 明确: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岳阳楼全景岳阳楼全景岳岳 阳阳 楼楼 夜夜 景景岳阳楼主楼一楼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 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 ,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 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1、熟能成诵。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品味诗歌 的意境美,缘景明情。3、了解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 初步探究古

2、典诗歌的不同风格。学习目标唐代宗大历三年(唐代宗大历三年(768768)冬,杜甫由)冬,杜甫由 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 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 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 仅有两年,患肺病、疟疾及风痹仅有两年,患肺病、疟疾及风痹bb症,症, 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 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写作背景写作背景知人论世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杜

3、杜 甫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1 1、从首联、从首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一句,一句, 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 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

4、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 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缘景明情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这种情感是怎么表现的呢?昔闻:今上:渴望向往已久渴望向往已久如愿以偿甚喜如愿以偿甚喜虚实交错,今昔对照,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为下文描写洞庭湖蓄势为下文描写洞庭湖蓄势探究2 2、“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让你联想到了让你联想到了 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水经注水经注 湘水湘水:“ “湖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湖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

5、操观沧海 )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 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 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 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 意境:博大壮阔 “坼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 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 域冲开、分裂,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而。而“浮浮”字,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 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

6、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一派壮阔 的图景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展现在读者眼前。 2 2、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这两句中表现力最强的词语分别 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是哪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p 颈联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转写自己的凄苦情状。 p“此身漂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 不遇、漂泊天涯之感。政治生活坎坷 ,但他从未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 的抱负。哪曾想最终一事无成。 昔日的抱负,都成泡影“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7、孤舟” ”一句,抒发了作者一句,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怎样的情感? 忆昔十五心尚孩, 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 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战火和涂炭的生灵,不禁涕泪纵横,难以 抑止抑止。又是。又是忧国忧民忧国忧民的体现的体现 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 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 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 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独

8、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 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 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还从他 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天下寒士 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xi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 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前四句写景 宽阔广大五六句叙身世 凄凉落寞七八句抒感慨 广阔胸襟意境宽阔宏伟齐声背诵登岳阳楼 总结全诗 意象: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孤舟 意境: 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 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这首诗写诗

9、人登楼时所见所感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 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 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 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这是与 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分不开 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 本色。比较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 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 ,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就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

10、要分析。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4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 说说它们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 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 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 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 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 色彩,且更新颖。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 ,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 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 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 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 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就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 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 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诗境: 1、李诗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松 快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 2、杜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风格: 1、李诗用映衬、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 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概括。 2、杜诗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 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 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 梦中天姥,崖间白鹿,豪放飘逸,皆叹谪仙风骨 课后对对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